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人类基因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以及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肿瘤坏死因子(TNF)、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等的基因与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纤维化、甚至干扰素治疗的应答有关。本文就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治疗方面的研究近况,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优越性,亦提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每ml血清病毒含量分为:低病毒含量组(<1.0×104copies/ml)和高病毒含量组(≥1.0×104copies/ml)。选取50例肝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义对患者的AST和ALT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脂联素水平的差异,以及脂联素水平与AST/ALT比值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平均水平为5.12 g/ml,且女性的脂联素水平比男性高(p<0.01)。观察组慢性乙肝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比对照组低,但是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慢性丙肝患者的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也无统计学差异。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脂联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同时观察组的女性脂联素水平也比男性高(p<0.01),观察组中慢性肝患者的AST和ALT比值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可以由损伤的肝细胞分泌,脂联素的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基因组多样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兆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8(5):198-200
<正>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世纪生命科学最重大的事件就是1990年10月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该研究计划在2005年完成对人体10万多个基因的全部分析。这一计划一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也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抢占人类基因资源的竞争。人们都清楚地看到人类基因组研究在现代医学和医药工程研究方面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潜在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后,进行研究的一项新的遗传标记。本文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概念和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药物基因组学以及人类遗传学方面的意义,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从感染模式、对临床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探讨等方面对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将 1998~ 2 0 0 0年佛山市和广州市 8家市级以上的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82 3例分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病例 4 15例 ,单纯乙型肝炎 (乙肝 )感染者 4 0 8例。多重感染的诊断标准为各种病毒性肝炎感染指标中的任何一项阳性即判为该型肝炎病毒感染 (单纯抗 HBs阳性除外 ) ,≥ 2型感染者判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收集各个病例的临床诊断以及有关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检验指标。从多重感染者中选择包含乙肝感染且首次患…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多重感染的情况,探讨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78例血透患者的血清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anti-HCV、anti-HGV的检测.并随机抽取100例anti-HCV和anti-HGV阳性血清RT-PCR方法检测HCV-RNA和HGV-RNA.结果1478例血清中HBV感染率为43.9%,HBV-DNA感染率为7.9%;HCV感染率42.6%;HGV感染率为46.4%.随机抽取100例anti-HCV和anti-HGV阳性血清,HCV-RNA和HGVRNA的感染率分别为73%和77%.HBV合并HCV感染者25.4%,HCV合并HGV感染者21.0%,HCV、HBV、HGV3者合并感染者10.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经血行感染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树突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细胞作为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自发现以来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认为将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工具。近年来,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研究也已开展。本文主要介绍树突细胞在慢性HB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稳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5,22(3):112-115
本文就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和疗效以及副作用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董飚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4):288-29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以上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约有3.6亿为慢性感染者,占全球人口的5%以上,其中亚洲占2/3,中国占1/3,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并发生超过400万的新发急性临床感染病例。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队与地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型别与发病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驻广东、广西两所部队医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01例进行了血清学分型与发病因素调查。结果:101例中部队病人42例,甲型肝炎(HA)52.38%,乙型肝炎(HB)40.48%,丙型肝炎(HC)7.14%。部队病人甲肝的发病因素主要为肝炎接触史(OR=10.63),不洁饮食史(OR=7.70),出差旅游史(OR=5.71)。乙肝与丙肝主要与肝炎接触史(OR=25.0,4.0)有关。地方病人59例,其中HA32.20%,HB40.68%,HC18.64%,混合感染8.47%。甲肝主要与肝炎接触史(OR=5.95)、不洁饮食史(OR=6.06)、出差旅游史(OR=5.15)有关。乙肝主要与肝炎接触史(OR=5.50),家庭成员既往肝炎史(OR=4.20)有关。丙肝与肝炎接触史(OR=8.33),输血史(OR=3.75)有关。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部队人群应以甲肝为主,地方人群应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金刚烷胺单一应用和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与毒副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不同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类风湿因子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鸿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5,23(4):197-19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6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了RF测定.结果第一组甲型肝炎患者RF阳性率56.5%;第二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阴性)RF阳性率83.3%;第三组(HBV-DNA阳性)RF阳性率93.7%;第四组丙型肝炎患者RF阳性率96.6%.四组RF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该文对RF值在三种肝炎患者中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血清RF测定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及预后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呈现不同的转归,这种情况除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外,与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敏感性(即与宿主的遗传多态性)有一定的关联。本文就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转归与人类白细胞抗原、肿瘤坏死因子-a、甘露糖结合蛋白、血色素沉着蛋白、Vit 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各亚型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由于病毒蛋白结构的差异,禽流感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限制性。自1997年香港爆发禽流感后,不断有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的发生。其感染人类的机制有:病毒结合受体的改变、核蛋白PB2结构的改变和病毒自身核蛋白的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宿主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呈现不同的转归,这种情况除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外,与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敏感性(即与宿主的遗传多态性)有一定的关联。本文就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转归与人类白细胞抗原、肿瘤坏死因子-α、甘露糖结合蛋白、血色素沉着蛋白、Vit 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人类疱疹病毒科的一种新病毒.1986年美国癌症中心首先从AIDS病人中、淋巴增生异常病人中分离出.因该病毒具有B淋巴细胞亲嗜性,故命名为"人类B淋巴细胞病毒"(HBLV).经研究发现,其形态、结构与人类其它疱疹病毒相似,故改名为HHV-6[1].但是经生物学、免疫学及分子分析证实它不同于其他已知的人类疱疹病毒[2].研究表明,临床上许多不同疾病的患者体内均分离到HHV-6,且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日益普遍,随着器官移植和AIDS病人增多,HHV-6感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对HHV-6的病源学、流行病学及临床学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调查,目前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超过2.8亿,中国1.3亿。乙肝病人发病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病人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进行传播。目前我国约有乙肝病人3000万,多数病人无症状,其中1/3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肝损害。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是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人类博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以及突变规律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如BLAST、CLUSTALW等程序对已经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人类博卡病毒基因组短小、结构简单;与其它博卡病毒基因组同源性高,尤其是犬细小病毒;目前GenBank中的5株人类博卡病毒根据进化关系分析可分为两群(CRD2、st2、CZ643和st1组成一群,WLL-1单独成群);统计突变发现人类博卡病毒NS1基因突变频率最小,VP1/2基因突变频率高.结论 人类博卡病毒很可能是动物博卡病毒传染给人后的变种;稳定的NS1基因很可能成为开发疫苗和防治药物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