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虫病在内蒙古地区并不少见,但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却不多见.作者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包虫病高发区。包虫病中以肝脏包虫病为最多,约75%。肝包虫囊破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和胆道感染较为少见。自1985年至1996年我院收治828例肝包虫病,其中包虫囊破入胆道致梗阻性黄疸和胆道感染者1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哈萨克族4例,维吾尔族3例,回族2例,锡伯族2例,蒙古族1例。有明确狗羊接触史者11例。症状和体征: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的CT征象,讨论CT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结合CT征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诊断.结果:20例肝包虫囊肿共有29个囊肿;其中单房单囊16个,单房多囊7个,多房多囊6个.囊肿壁见钙化10例;20例肝包虫囊肿均经肝内胆管破入胆道系统,致肝内胆管扩张者6例,肝总管、胆总管扩张14例;其中有2例合并主胰管扩张.结论: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肝包虫破入胆道致梗阻性黄疸4例,占同期腹腔包虫病。住院人次10.2%,同时对肝包虫破入胆道的原因及自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军  崔刚 《农垦医学》2005,27(4):257-258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系统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4年收治21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引流方式、拨管顺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肝包虫残腔引流加胆总管T型管引流,1例仅做胆总管T型管引流,21例均痊愈。结论:肝包虫破入胆道,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肝包虫残腔引流和胆总管T型管引流通畅对肝包虫残腔早日闭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一种地方病,牧区多见,以肝包虫发病最高,约占包虫病的65%以上,包虫破入胆道临床上较少见,发病率约为3%[1]。自1997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肝包虫破入胆道病人13例,占同期肝包虫病人的2.3%(13/563),均经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对62例1999年至2009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结果:腹部超声(SUG)和CT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破入胆道的常规影像学方法,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符合率高于这些常规方法。61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外囊部分切除和胆道探查术,其中60例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例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15例经胆囊管注射美兰确定胆瘘口14例(93%),胆瘘口缝合治疗37例患者中3例(8%)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传统未缝合24例中9例 (37%)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1 ± 1.2天, 未缝合者18 ± 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后治愈。结论: MRCP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有确诊意义, 而且又对术后胆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胆道注射美兰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缝合胆瘘口、胆总管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研究肝包虫破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的手术经验。方法:不同病情状态采取手术措施。结果: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出院。复发者重复治疗效果好。结论:我院成功进行肝包虫破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的手术治疗。并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36岁。因右上腹绞痛伴黄疸、发热于 2 0 0 2年5月 2 7日入院。查体 :T 37 4℃。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剑突下饱满、压痛、肌紧张。化验 :血常规 :WBC 7 0× 10 9 L ,GRN 95 4 % ,Hb、Pt正常。肝功 :ALT 137 19u L ,AST10 7 80u L ,GGT 6 6 5 .80u L ,TBA 12 6 .2 0 μmol L ,TBIL116 6 0 μmol L ,DBIL 74 .4 0 μmol L ,IBIL 4 2 .2 0 μmol L。血糖6 30mmol L。BUN、CO2 —CP正常。彩超提示 :肝右叶囊肿2 3cm× 3.2cm× 3.0cm ,考虑肝包虫破入…  相似文献   

10.
肝包虫破入胆道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B超诊断肝包虫病及肝包虫破入胆道造成的胆道阻塞,对确诊及高度可疑的患者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并进行肝包虫残腔引流、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结果:全组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均顺利康复,平均术后12d出院,2例病人残腔感染经持续引流治疗后好转。结论:B超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方法。及时的胆道探查引流、清除包虫内囊及残腔引流是该病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病历资料 患者,女,68岁,已婚。右上腹胀痛不适半年余,1个月前曾在我县某医院拟诊为肝癌,家属及患者放弃治疗回家。近10天疼痛加重,伴发热,黄染2天于2008年5月13日入院。查体:体温38.4℃,脉搏104次/分,血压120/80mmHg。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压痛(+),肝大位于右肋缘下4cm,肝区叩击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109/L,NEUT 0.874。  相似文献   

12.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35岁,右上腹间断性疼痛1年余,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3月,发热1周。血常规:WBC19×109/L。超声:肝右叶斜径132 mm,左叶85 mm/106mm,肝门部见39 mm×57 mm的液性暗区,边界欠清,壁厚6 mm,其内见卷曲的光带及光斑回声。胆囊:97 mm×48 mm,壁毛糙,右肝管扩张,内径9mm,总胆管内径27 mm,其内充满条索状光带及光斑回声,与肝门部液性暗区分界不清(图1)。结论:肝包虫破入胆总管,胆总管及右肝管扩张。入院后手术证实肝门部见一4 cm×3 cm大小的包虫囊腔已破入肝总管,腔内有较多的粉皮样内囊及坏死组织。左肝管通畅,右肝管不能满意探及。例2.男,5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检查37、22、12、4例,36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及残腔引流术,其中31例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4例经胆囊管置引流管胆总管减压,1例行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结果:SUG、CT、MRCP均能准确诊断包虫囊肿,对胆道扩张的诊断率分别为67.6%、77.3%、100.0%,ERCP对胆道扩张、胆总管内包虫内囊和(或)子囊碎片及包虫囊肿与胆管相交通的诊断率均为100.0%.术中胆瘘口缝合的19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未缝合的17例中8例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0.9 d, 未缝合者平均住院18 d (P<0.05).结论: MRCP检查对高度可疑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该病有确诊意义,而且可对该病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缝合胆瘘、胆道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方法,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注射亚甲蓝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了12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声像图,旨在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特征认识;方法:分析了12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声像图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结果:12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声像图特征为囊性占位病变,胆总管扩张及胆总管、胆囊内不均质回声,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超声诊断该病有较高特异性,是检查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56例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并治愈。结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的诊断并不困难,及时正确的手术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包虫病高发区,包虫病中以肝脏包虫为最多,约75%[1].肝包虫囊破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及胆道感染较常见.该病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危重.本文总结了1990月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6例肝包虫病破入胆道患者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总结26例肝包虫破入腹腔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85-2007年收治的26例肝包虫破入腹腔的病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治愈,随访1~10年无肝脏复发,腹腔种植复发2例,效果较满意.结论 肝包虫破入腹腔,只要及时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并急诊手术,术后联合服用杀虫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华旦  却吉卓玛 《实用新医学》2006,7(10):1040-1040
肝包囊虫病是细粒棘球虫的蚴虫侵入肝脏后,所引起的一种囊性病变,亦称刺球蚴虫病,为畜牧区常见多发病,现将,本院将肝包虫破入胆总管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包虫病是西北畜牧区的地方病,无并发症者临床诊治一般不困难(1),有并发症尤其是破人胆道者,诊治甚为复杂。我院自1983~1994年确诊肝包虫破入胆道11例,现就其治疗问题谈如下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全部为手术证实。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黄疽(11/11),血胆红质定量最高达3O.6mg。寒战发热(9/11)。肝区胀痛或不适(8/if)。卡松尼皮试阳性者仅6例,B超及CT扫描均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2手术方式:肝包虫内囊摘除,经囊内缝闭破口十胆总管引流4例;肝包虫内囊摘除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