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升阳解毒法在中医外科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阳解毒法是中医外科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余在中医外科临床多年 ,对疮疡、痈疽病的治疗 ,无不运用该法 ,现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升阳解毒” ,只从字面上是难以理解的 ,因为六淫邪盛化火成毒 ,升阳则助火 ,用升阳法解毒会不会加重病情 ?然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之分 ,火也有阴阳之别 ,阳火病情属热(现象热本质亦热 )治法宜清 ,阴火病情属寒 (现象热本质寒 )治法宜温 (即升阳解毒 )。如阴毒实证治宜辛温散寒、升阳解毒 ,阴毒虚症治宜甘温补益、升阳解毒。故对毒的概念不能只理解为火热 ,现今认为多指由邪气侵入 ,或由邪气产生 ,或邪正剧争后产…  相似文献   

2.
基于清·景日珍《嵩崖尊生》提出的"升阳解毒"法,参考刘完素"玄府气液"说、王好古"阴证"论、李杲"益气升阳"法等前人学术观点,对"升阳解毒"法中"升阳"的含义与方法、"毒"的由来及性质、"升阳解毒"的机理和用药思路等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发病特点,构建起"阳虚不运-阴毒蕴积-毒损络脉-气液不行、皮肤失养、邪气凑之"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进而发掘"升阳解毒"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程日久。本文主要以毒邪学说、玄府理论作为切入点,认为银屑病在非进行期、慢性急性复发时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壅滞,日久恋毒,阴毒深伏,损伤络脉,其门户之玄府随之闭塞,无法透达内外,使皮损加重,缠绵难愈。在治疗上,以内治解毒为根本,根据阴毒的寒毒、浊毒、瘀毒的特性,分别从温化寒毒、透浊解毒、祛瘀攻毒等方面进行治疗,同时以外治开玄为基,临床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如中药溻渍法以温通开窍,穴位贴敷法以活血通络,调畅全身气血,从而玄府开阖,使毒邪去之有路。化毒与通玄协同治疗,缺一不可,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周宜强 《世界中医药》2007,2(4):200-203
恶性肿瘤由毒而生,毒聚乃成瘤,因此防治恶性肿瘤必须重视毒邪致病的主要病因。毒邪有热(火)毒、湿毒、燥毒、阴毒等之分,其中以热毒为主。肿瘤形成之后,应该适时采用攻毒、排毒、解毒三法,多可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在运用上述三法时,一要胆大心细,祛毒务尽;二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或乱用。  相似文献   

5.
再议阴阳毒     
目的:探讨阴阳毒之本义及其与上一条文赤小豆当归散之间的联系。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研读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阳毒为热证在血分之证,阳毒为热毒初入血分而偏在营分,治宜发汗祛邪解毒;阴毒为热毒深入血分而偏在血分,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赤小豆当归散则为热蕴血瘀化脓之证,治宜活血利湿排脓解毒。结论:阴阳毒及赤小豆当归散均为仲景论述热毒在血分传变过程的条文。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匮要略》阴阳毒病探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辨治思路。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毒邪致病的特点、辨治思路及临床治疗。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SLE病因是毒邪,具有邪气炽盛、病势凶猛、变证层出、致病广泛等特点,符合SLE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以及病情反复、病候复杂、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的特点。阳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以热毒证为主;阴毒相当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缓解期,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SLE的治疗因以阴阳为证治大纲、以解毒散瘀为基本大法,强调早期治疗。临床应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SLE热毒血瘀者有效便捷,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癌毒常与湿邪兼夹胶结形成复合“湿毒”病机,故治应祛湿解毒。抗癌解毒法是岐黄学者程海波教授针对恶性肿瘤癌毒病机提出的一种创新治法,祛湿解毒法是抗癌解毒八法之一。祛湿解毒法以具有祛湿、解毒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达到祛除湿毒、防治恶性肿瘤的目的,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基于湿毒病机探讨祛湿解毒法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推广癌毒病机理论,提高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李斌  王宪波 《中医杂志》2023,(23):2388-2392
总结王宪波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证经验。认为HBV-ACLF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提出“解毒凉血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的治疗观点。临证分型辨治HBV-ACLF,瘀热毒结证治以解毒凉血为法,常用解毒凉血方;湿热毒蕴证治以解毒凉血、健脾化湿为法,常用解毒凉血利湿方;脾虚湿热证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法,常用解毒凉血健脾方(又称重肝2号方)。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中的“毒”是指外感邪气,或无形之邪热,或浊毒邪气.治疗宜扶正解毒、清热解毒、化浊解毒.“糖毒”指消渴为病时人体之湿热邪气,其致病特点为缠绵难愈,易夹瘀夹痰.治疗“糖毒”应以健脾升阳化湿为基础,兼顾他邪,以阻消渴病变之源.  相似文献   

10.
总结蒋益兰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蒋益兰教授一般分3期论治大肠癌。早期以扶正祛邪为主:早期多为气血亏虚,瘀毒未尽,拟健脾消癌饮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中晚期以减毒增效为要:(1)放疗后多为脾胃亏虚、热毒伤阴证,拟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益气养阴、健脾和胃;(2)化疗后多为肾气不足、脾胃亏虚证,拟脾肾方加减健脾益肾。晚期重在扶正、内外兼治:(1)脾虚血亏、瘀毒内结证,拟健脾消癌方健脾养血、化瘀解毒;(2)湿热内蕴、瘀毒内结证,拟白头翁汤加减清热祛湿、化瘀解毒;(3)脾胃虚寒、瘀毒内结证,拟理中汤加减温阳健脾、化瘀解毒;(4)脾虚下陷、瘀毒内结证,拟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升阳、化瘀解毒。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炎从毒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俊生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2):531-532
毒邪是慢性肾炎病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毒邪表现有热毒、瘀毒、浊毒、溺毒等形式,毒邪蕴结于肾,致使病情反复或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临证可采用清肺利咽解毒、清热除湿解毒、清利化瘀解毒、和解升降解毒、和中化浊解毒、通腑泻浊解毒六法辨治  相似文献   

12.
辨毒论治     
在对“辨毒论治”进行较系统归纳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毒邪”之治,应遵循“急则治标”,采取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攻”毒之法以解毒、排毒法为主;并为临床有效应用“以毒攻毒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阴阳毒之因机治法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国医论坛》2003,18(6):4-6
阴阳毒始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世医家多将它归入温疫、疫斑 ,与现代医学中全身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疹伤寒、猩红热、急性坏死性咽炎、咽喉化脓性感染继发败血症及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相关。由于医家对阴阳毒的病因病理认识不清 ,误以寒证、热证理解阴毒、阳毒证候 ,且对阳毒用雄黄、蜀椒而阴毒反去之之理疑惑不解 ,故笔者研读文献 ,对此略陈管见 ,并结合临床浅谈红斑狼疮的证治。1 阴阳毒为邪毒之患《金匮要略》中记载阴阳毒证治的条文极为精简 :“阳毒之为病 ,面赤斑斑如锦纹 ,咽喉痛 ,唾脓血。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主之…  相似文献   

14.
陆振华老中医擅长外科,治疗某些疑难外症善用虫类药,或内服,或外治,辨证施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中医治外症“以消为贵”。湿热酿脓之阳症,常选苦寒清热、泻毒消肿之中草药以清消之。唯顽固胶结之阴毒,则难消难解。虽有虫药可胜,但因“以毒攻  相似文献   

15.
壮医解毒法研究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医认为,毒和虚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1].调气、解毒、补虚是壮医的治病原则,而壮医的治病方法,以外治法为主,偏重祛毒.壮医解毒法,包括壮医内服解毒法、壮医外洗解毒法、壮医外治解毒法等,现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滨  刘维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46-1049
刘维教授以阴毒立论,选用地榆甘草汤加减方治疗白塞氏病。阴毒致病,常体现为毒邪伤及阴分。白塞氏病从临床所见,认为毒邪可侵犯太阴、少阴、厥阴经络,尤以太阴脾经受伤为著。地榆甘草汤能入阴解毒,敛疮止溃,对白塞氏病口腔、外阴及肠胃溃疡效果明显,在临床使用中还应依据毒邪的性质和所侵犯的部位随症加减。文章同时对地榆甘草汤治疗白塞氏病的免疫机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益气升阳举陷法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之法。现代眼科在重症肌无力、角膜溃疡、外伤性或手术后低眼压等方面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升阳举陷法在眼科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辨证治疗尖锐湿疣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病形成,以肝肾不足为本,淫邪湿毒为标。据其不同病程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分为四型。①肝经湿热型: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热毒炽盛型:治以滋阴清热、解毒利湿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合三黄解毒汤加减。③瘀血阻滞型: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④脾虚湿浊型:治以健脾除湿法。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和研究近20年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资料,总结出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治法:1)治湿二法,包括益气升阳燥湿、益气升阳除湿;2)治火三法,包括益气升阳散火、益气升阳泻火、益气升阳,甘温除热;3)治胃三法,包括益气升阳益胃、益气升阳强胃、益气升阳温胃;4)治中三法,包括益气升阳补中、益气升阳和中、益气升阳调中;5)其他治法,包括益气升阳、温经散寒;益气升阳、泻风热。  相似文献   

20.
林上助 《山西中医》2006,22(5):59-60
升阳理论源于《内经》,而李东垣首创升阳法。他创立了很多以升阳为主的方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谓:“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治疗“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故升阳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特别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更为广泛。1概念升阳法是以升发阳气为主,用来治疗机体气机不升或下陷,或出入失常的一种治疗大法。升阳法应与补益阳气相区别。升阳法是针对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而用,这种升降出入失常可因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导致;而补益阳气是针对机体阳气不足而用,治证属虚证。值得提出的是升阳法与其他疗法也有交叉重叠之处,但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