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肺部肿瘤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肺切除术的经验。方法5例冠心病合并肺部肿瘤患者,冠脉造影均为3支病变,合并左主干病变2例。胸部CT示肺部肿块均为周围型,2例位于右上肺,1例位于右中肺,2例位于左上肺。所有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肺切除术。结果术中搭桥2~4支,平均(3.2±0.83)支,右中肺叶切除1例,肺叶楔形切除4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6~12(8.8±2.3)小时,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0~20(15.8±3.8)小时。3例鳞癌,1例腺癌,1例肺错构瘤。患者随访3~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未有肿瘤复发。结论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肺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并颈动脉狭窄的12例,在全麻下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颈动脉内膜剥脱结束后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本组均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例平均冠状动脉移植3.3支.全组围术期无死亡,无脑梗死发生.1例术后出现颈部切口血肿,1例术后出现谵妄.术后3个月~1年复查未发现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有慢性脑缺氧症状者均不同程度好转,全组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颈动脉超声再血管化部位血流通畅.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科学规范的外科操作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左前外侧开胸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法。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相当,差异无统计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左前外侧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近期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在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3例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PCABG治疗。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采用前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2例直接采用大隐静脉(SV)行SV-左前降支(LAD)搭桥;9例取乳内动脉(IMA)和SV,行IMA-LAD、升主动脉-SV序贯搭桥;12例取IMA和SV,行IMA-LAD、升主动脉-IMA搭桥。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者;总共搭桥74条,平均每例搭桥3.1条;早期死亡1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急性左心衰1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手术2例,胸骨感染1例;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20例,明显缓解2例。结论高危老年患者行OP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特别对一些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改变、不良事件、生存时间和中期随访情况。结果全组19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干细胞治疗。1例术后第3天因脑栓塞死亡。全组患者治疗后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12,律失常出现。18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全部存活,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功能和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是可行的。手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观察,此种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陈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治疗方法。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功能改变、不良事件、生存时间和中期随访情况。结果全组19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干细胞治疗。1例术后第3天因脑栓塞死亡。全组患者治疗后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心律失常出现。18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全部存活,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心功能和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是可行的。手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观察,此种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高位食管癌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经验。方法 对59例高位食管癌患者施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开胸游离食管和肿瘤。开腹游离胃并扩大贲门,左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中常规幽门成形。结果 全组住院期间无死亡。9例发生颈部吻合口漏,经引流换药等治疗痊愈;未出现胸部并发症。5例术后5个月-1年死于远处转移并发症,1年存活率91%,3年存活率39.0%(23/59),存活最长者近12年。结论 高位食管癌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9岁,因冠心病行介入治疗。置入冠状动脉支架3个。分别位于左前降支、钝缘支及右冠状动脉主干。术后2h发现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引流、止血,效果不佳,怀疑心脏外伤,急诊开胸探查。经左前外侧胸部切口人胸。术中见左侧胸腔内约600mL积血,心包左缘有-2mm大小破口,有鲜血涌出,怀疑为心包穿刺所致。切开心包,见左心室表面钝缘支中段出血,  相似文献   

9.
慢性肋骨软炎是较少见的手术并发症 ,因早期临床表现隐匿 ,往往不能及时诊断治疗 ,一旦处理不当 ,病灶蔓延 ,导致病程长 ,花费高。我们于 1990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 ,收治了 7例手术后慢性肋软骨炎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全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40~ 65岁。原发病及手术切口 :贲门癌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口手术 2例 ;食管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手术 2例 ;肺癌经前外侧切口手术 2例 ;右肺支气管囊肿经前外侧切口手术 1例。术后伤口甲级愈合 5例 ,发生肋软骨炎时间为术后 1~ 2个月 ,平均 3 6 2± 8天 ;乙级愈合 2例 ,均在 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1月500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配合方法。结果:本组500例手术均获成功。切口感染及液化15例,切口裂开4例,经换药、紧缩胸骨钢丝等治疗后治愈。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积极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心病患者86例,均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其中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者48例为左胸前外侧组,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者38例为胸骨下段组,术中均行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单支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受OPCABG治疗的11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搭桥(2.97±0.24)支,左侧乳内动脉桥63支,大隐静脉桥288支;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1.5±52.8)min、(14.3±6.2)h、(23.6±8.4)h和(12.8±6.1)d。术后并发低心排8例、急性肾衰4例、急性心梗1例、肺部感染6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胸骨裂开4例、脑梗塞3例、消化道出血2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6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11例,床旁透析治疗4例;住院死亡5例,死亡率4.2%。114例随访1~39个月[(17.9±10.2)月],3例死亡;25例经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证实14支乳内动脉桥通畅(100%,14/14),57支大隐静脉桥通畅(89.06%,57/64);3例因心绞痛复发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OPCABG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保障桥血管通畅、维护左心室功能、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49~74岁。平均62·7岁)。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术,人均远端吻合口3·0±0·9个。结果:全组1例死亡,其余恢复顺利,疗效满意。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94·7分钟,人均输血788·2ml,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G)。2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3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未在升主动脉上进行任何操作。结果5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3支,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手术后所有忠者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I~II级。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No—touch)技术,可使病变冠脉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G)。2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3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未在升主动脉上进行任何操作。结果 5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3支,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手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Ⅰ~Ⅱ级。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No-touch)技术,可使病变冠脉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切除术在治疗食管癌伴发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食管癌并发肺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期行肺癌根治术治疗。其中左胸一切口施术7例,右胸一切口施术8例,上腹、右胸两切口施术5例。结果20例患者均完成全部手术过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根据手术入路分组,左胸一切口组和右胸一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平均引流量和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均显著低于上腹、右胸两切口组(P<0.05或P<0.01)。患者术后随访,2例失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47.4%、44.4%。结论同期手术切除治疗食管癌伴发肺癌效果较好,其中一切口施术方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减少胸部肿瘤手术切口创伤方法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40例胸部肿瘤,包括肺癌、支气管类癌、食管癌,分别采用胸部前外侧切口、腋下直切口保留胸壁肌肉的切口及保留前锯肌的胸部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总结手术配合要点及手术期间防止差错的各项措施。结果 40例胸部肿瘤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好器械配合是保证微创切口施行胸部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食管癌的外科术式。方法:17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肋间隙切口入路行食管癌切除,将残胃及脾胰尾转移入胸腔,主动脉弓上或弓下行食管残胃端侧手工吻合术。结果:出现吻合口瘘1例,无手术近期死亡,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该术式简单,较符合消化道生理,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1996年5月~1997年10月共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全部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而胸部切口改良为后外侧小切口,使胸部切口平均长度约16cm。且不需切断肋骨,不需大块切断背阔肌及前锯肌,不游离及牵拉肩胛骨,缩短胸内操作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能清晰暴露胸内术野,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淋巴结清除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4~65岁,平均58岁,其中脑上段食管癌2例,中段9例,下段5例,Ⅱa期3例,Ⅱb期5例,Ⅲ期8例,所有病人病理检查为食管鳞癌,术后食管切端均未发现癌细胞。病变范围最…  相似文献   

20.
心脏贯通伤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贯通伤在胸部外伤中,发病率较低,而一旦发生心外伤,死亡率极高。我院自1991~1997年共收治6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例心脏贯通伤均为手术证实,诊断明确。男5例,女1例,年龄22.5±6(17~29)岁。所有患者均有血心包,积血量为200~300ml。全组病例均为右室贯通伤。伤后至手术开始修补心脏裂口时间为130±65(50~180)分钟。见附表。2结果本组6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取左前外侧切口,正中切口或在右胸探查后横断胸骨的延长切口,均用3-0尼龙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心脏裂口。结果,4例成活,2例死亡。3讨论心外伤最常见部位是右心室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