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浅析如下。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 2~ 8周表面抗原即开始在血清中出现 ,表面抗原消失后数周 ,血清中出现表面抗体 (抗 -HBs) ,可保持多年。新近感染者所产生的表面抗体属于IgM型 ,长期保存的属IgG型。除血液外 ,表面抗原存在于许多体液和分泌物中 ,如唾液、尿液、精液之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与表面抗原往往同时存在 ,故被认为是传染性指标之一。2 乙型肝炎e抗原和e抗体e抗原存在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或携带者血液中。出现时间稍后于表面抗原而消失则较早。e抗原与DNA…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首市人群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 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吉首市1078名1~ 59岁人群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指标变化。结果吉首市2013年1~ 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 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6.14%、54.6%、11.68% 和12%。1~ 14岁人群HBsAg 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 59岁人群。HBsAg 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吉首市为乙肝中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要进一步加强对20~59岁组青壮年人群的乙肝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无偿献血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2001-2008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变化,提出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1-2008年北京地区1 608 816名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后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含义务献血),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TP)阳性率,分别为0.16%、0.005%和0.15%;无偿献血后分别上升至0.45%、0.017%和0.4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阳性率在无偿献血后均降低;但在无偿献血前后两组构成比中,HBsAg、抗-HCV、抗-HIV、TP所占比例均增加,而ALT明显减少.结论 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筛查是未来采供血工作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徐立文  刘玉兰  李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13-9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其配偶、子女血清中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与HBV-DNA的测定.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c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1;χ^2156.11,P<0.01).乙肝患者配偶的HBV感染率为50.56%,母婴与父子女之间的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7,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母婴传播远高于父子女传播,家庭传播是导致乙肝、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配偶之间的密切接触可感染HBV,但很少引起乙肝.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6):562-563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据调查统计,我国人群HBsAg的检出率达9.8%,HBsAg携带者总人数达1.2亿左右,现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多达1000万人,年感染率为7%,年发病率158/10万,累计HBV感染人群达60%以上,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7.
监测128名HBsAg阴性献血员,检出抗-HCV阳性36人,阳性率为28.13%,其中有单采浆史者阳性率为90.00%。随着年龄增长和献血次数增加,抗-HCV阳性率由21~30岁的18.33%,增加为31~40岁的36.76%(P<0.05),但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检出抗-HBc阳性29人,阳性率为22.6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平乐县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保护易感儿童,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对1994-2001年出生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采集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相关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县共检测9532人,HBsAg阳性人数为495人,阳性率为5.19%,其中女生阳性率5.31%,男生阳性率5.08%,男女生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城区学生231人,阳性率4.53%,农村学生阳性率5.96%,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1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是目前降低易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有效途径[1]。  相似文献   

9.
为防范医疗风险,我国《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给病人输血前需对其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方面检查。据悉,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在患者感染这些病患后,确定其感染途径是什么,唯有对比前后检查结果,方可判断是否因输血引起。本文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份1732例输血前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艾滋病抗体(抗-HIV)、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五项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学龄段学生中乙型肝炎HBsAg阳性率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参加体检的绍兴市越城区在校的19 501名小学、中学、大学生血清HBsAg指标,并对各学龄段学生血清HBsAg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体检的各学龄段学生血清HBsAg阳性者706人,阳性率为3.62%。HBsAg阳性者中,"大三阳"、"小三阳"及其他感染模式分别为22.95%、60.90%、16.15%;ALT异常者39例。大、中、小学生血清HBsAg阳性率逐渐下降(P<0.01),城镇男、女学生血清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生源大学生血清HBsAg阳性率高于城镇生源学生(P<0.01),且农村生源大学男生血清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P<0.01)。结论:我国推行的乙肝疫苗接种计划降低了学生血清HBsAg阳性率,但大学生(尤其农村生源)血清HBsAg阳性率仍较高,应加强大学生乙型肝炎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支滋病高危人群中HIV、HBV、HCV和TP四种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于泰安市内采集四类高危人群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明胶颗粒凝集实验和胶体金实验来检测血清中的这四种传染疾病病原体的相应抗体。结果:在艾滋病高危人群2257例标本中,检测出HIV感染者0例;其它三种病原体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分别是HCY感染者206例(9.13%),乙肝携带者174例(7.71%),梅毒感染者70例(3.10%)。结论:在本市的支滋病高危人群中HCV、HBV和TP都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狄静  卫芳  苏娅玲  肖泽颖 《职业与健康》2014,(10):1368-1370
目的了解贵州省凯里市高危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到黔东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7—2012年共检测324份血清,梅毒抗体阳性193例,阳性率59.57%。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Ρ〈0.01)。18-50岁年龄段的就诊人数及梅毒抗体阳性人数最多,阳性率也较高(仅次于61岁以上年龄组)。结论该市梅毒的传播严重地影响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应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综合防控措施,以控制梅毒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孕妇血液5种传染病的感染状态,以便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孕妇应用药物治疗并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孕妇血清乙肝五项,其中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Ab)、艾滋病抗体(HIVAb1+2型)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ORCH巨细胞病毒抗体CMVAb、风疹病毒抗体RVAb、弓形虫抗体TOXAb、单纯疱疹I、II型抗体(HSVAb-I、HSVAb-II)、IgM型抗体。结果:在2 986例中阳性率分别是HBSAg4.39%、HCVAb0.1%、TpAb(或TRUST)0.4%、HIVAb(H1+2)型0.07%、CMV-Ab2.21%、RVAb0.98%、TOXAb3.02%、HSVAb1.69%。结论:应加强育龄妇女孕前、孕早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在孕前、孕早期应对传染病进行常规性筛查,一经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预防宫内感染的发生,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阵列酶联免疫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阵列酶联免疫法(Ar-ray-ELISA)检测试验组样本的抗-HIV抗体、抗-TP抗体。分别统计两种方法检测阳性、阴性的样本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方法分别检测400份实验组样本,统计检测结果并经卡方检验证明无差别。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微阵列酶联免疫法与ELISA法无统计学差异,初步证明可以满足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中检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方桥  刘劼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63-1565
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群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四川省阿坝州共有4496名献血者,采用ELISA检测献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梅毒螺旋体的检测还增加RPR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人群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以确定HBV、HCV、TP、HIV在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群中的感染率以及各人群分布。数据库建立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结果所有献血人员中没有检测到HIV感染,HBV、HCV、TP的感染率分别为16.2‰、2.9‰、11.1‰。男性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0.238,P=0.001),HCV、TP的感染率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χ2=1.999,P=0.157;χ2=0.291,P=0.590)。~35岁组TP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9.770,P=0.000),HBV、HCV的感染率不存在年龄差异(χ2=0.967,P=0.809;χ2=1.983,P=0.576)。汉族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χ2=17.973,P=0.000),藏族HCV和TP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χ2=6.505,P=0.039;χ2=19.258,P=0.000)。HBV感染率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HBV感染率越高(χ2=12.160,P=0.002),但HCV、TP感染率在各文化程度人群中没有统计学差异(χ2=3.179,P=0.204;χ2=5.521,P=0.063)。结论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员HBV、HCV、TP、HIV的感染率与其他地区不同,并存在民族间的差异,因此,这些地区的采供血机构除加强HBV、HCV、HIV等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外,应着重加强梅毒螺旋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变迁,以及实施计划免疫后对HBV感染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2009年HBsAg与HBsAb两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2009年人群HBsAg阳性率逐步下降,HBsAb阳性率有升高趋势。男性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72.8,P<0.05),HBsAb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HBsAg阳性主要分布于31岁~50岁青壮年中。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18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显著,HB-sAb阳性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自2003年-2009年,台州地区乙肝防治效果明显,儿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对预防儿童感染HBV病毒效果显著,要继续加强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山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制订和评价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35名小学生、503名初中生、1029名高中生和608名岁幼儿园学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和HBsAb。结果:2875名体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2.54%,其中幼儿园学生阳性率0.66%,小学生阳性率为0.95%,初中生阳性率为1.59%,高中生的阳性率为5.25%。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HBsAg阳性率呈逐阶段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b幼儿园学生阳性率最高,四个组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取得了效果,1990年代以后出生人群,HBsAg携带率已呈逐步降低;应继续严格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在人群中建立有效乙型肝炎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苍白密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5份HIV/TP合并感染血清和57份单纯HIV阳性血清和全血,进行淋巴细胞、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分析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HI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为(431.6±127.8)109/L,HIV感染者为(527.0±156.2)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P<0.05),两组间其他检测指标T(CD3+)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数、CD4 +/CD8+比值、B淋巴细胞、NK细胞、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显著低于单纯HIV感染者,测定HIV/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变化,有助于评价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9.
王中秋  杨敏  陈子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60-1562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146例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合并感染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状况及多重感染对HIV/AIDS的影响,为HIV/AIDS的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IV/AIDS血液中HBV、HCV、TP的相应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IV感染者全血中的CD4/CD8细胞,检测结果分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46例HIV/AIDS合并HCV感染98例,感染率(67.12%);合并梅毒感染47例,感染率(32.19%);合并HBV感染33例,感染率(22.60%).122例多重合并感染者发病74例,发病率60.66%;单纯HIV感染者24例,发病5例,发病率20.83%. 结论 HCV是HIV/AIDS常见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其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护肝保肝的工作,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 BV)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肝功能状况,并探讨该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该类标本HBV-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及肿瘤标志物AFP值.结果 检测17 895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73例,阳性率7.4%;73例HBeAg和HBeAb阳性患者中,HBV-DNA>1×E+004拷贝/ml者占55.0%;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58.3%,肿瘤标志物AFP异常率21.9%.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体内病毒较少,传染性弱,但是也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