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腾坚    杜季梅  楼永良 《现代预防医学》2016,(11):2106-2109
目的 回顾分析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及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意见。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永嘉县人民医院11 862名住院患者,进行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按照不同性别、年龄段、科室和疾病类型进行抗TP抗体阳性率、HBsAg阳性率、抗HCV抗体阳性率、抗HI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结果 抗TP抗体确诊阳性246例,阳性率2.07%,男性阳性率为2.34%,女性阳性率为1.80%,男女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 P= 0.036)。抗TP抗体阳性率在31~45岁组最高,为2.51%,科室方面,骨科最高,为3.25%,产科最低,为0.94%。内科、外科、骨科患者不同疾病间阳性率不同。246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HBsAg阳性31例(占11.79%)、抗HCV抗体阳性4例(占1.63%)、抗 HIV抗体阳性1例(占0.41%)。 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具有性别、年龄和科室病种差异,且阳性者合并高HBsAg和抗HCV抗体阳性率,须加强监测和护理,防止院内传播及患者间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3年医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以期提高输血患者诊治水平。方法对医院2008-2013年需要输血治疗的2 9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HIV1/2阳性8例,阳性率为0.27%;抗-TP阳性35例,阳性率为1.19%;HBsAg阳性229例,阳性率为7.80%;抗-HCV阳性37例,阳性率为1.26%;抗-TP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抗-TP、抗-HCVHBsAg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血者输血前各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5.08%升至2012年的16.53%,抗-HIV1/2与抗-TP近两年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输血前进行抗-HIV1/2、抗-TP、HBsAg及抗-HCV感染性指标检测一方面可在输血前确认受血者是否存在上述感染,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对感染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控制感染与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医院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4项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10-2012年接受输血治疗的4152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 在4152例患者中,HBsAg阳性626例,阳性率为15.07%;抗-HCV阳性57例,阳性率为1.37%;抗-TP阳性152例,阳性率为3.66%;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2%.结论 尽管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不高,但进行这些指标的检测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为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及预防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 37 655例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 65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8.29%、0.41%、0.49%和0.07%;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及各单项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患者中,以年龄>60岁患者群体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最高(10.29%);消化肝病科室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15.90%)高于其他科室;86例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以乙型肝炎合并梅毒感染最多(35例)。结论部分门诊及住院患者在检查或治疗前已存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感染,感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TP>抗-HCV>抗-HIV,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查,可减少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梁秀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5-1266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6—2008年度内窥镜检查、手术、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5969例患者血清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5969例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44例,抗-HCV阳性患者65例,抗-HIV阳性患者末检出,抗-TP阳性患者9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09%、0、0.15%,其中孕妇HBsAg阳性7例,抗-HCV阳性2例。HCV感染率逐年上升,2008年与2006年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4例内窥镜检查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较5715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检出率高。HBVM模式中,HBsAg阳性组共检出6组,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抗-HBe+、抗-HBc+两种模式为主,分别占13.19%、67.36%。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在做好患者手术、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同时,也应严格做好患者内窥镜检查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并且HBV感染的检测应由单一的HBsAg检测增为HBVM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曾令晓  兰美群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58-1159
目的回顾分析广西合山市人民医院患者输或拟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7357例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7357例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1307例,总阳性率为17.76%,其中HBsAg阳性887例(12.06%)、抗-HCV阳性135例(1.83%)、抗-TP阳性315例(4.28%)、抗-HIV阳性82例(1.11%)。不同年度间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及医院感染的预防,还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同时也可避免因输血等医源性治疗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或手术前进行传染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06年3月~ 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96例患者,在输血前、手术前及产前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368%,抗-HCV阳性率为045%,抗-TP阳性率为017%,抗-HIV(1 2)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避免输血或手术治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的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骨外科手术前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及梅毒抗体(抗TP)4项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强化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手术的1 319例出院患者病历进行汇总分析,统一采用ELISA法对抗-HIV、HBsAg、抗-HCV、抗-TP进行检测。结果在1 319例手术前患者检测中,总阳性68例,阳性率为5.16%;其中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8%;HBsAg阳性48例,阳性率为3.64%;抗-HCV阳性13例,阳性率为0.99%;抗-TP阳性6例,阳性率为0.45%。结论尽管手术前患者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不高,但强化传染病指标阳性病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因此手术前传染病筛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胡斌  赖俊浩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498-1499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4种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采用酶联反应吸附试验(ELISA)对14 133例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 7 854例非军人住院患者中,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为14.77%,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8.75%、4.57%、0.03%、1.25%;3 128例非军人健康体检者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为4.99%,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4.22%、0.77%、0%、0%;3 151例军人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为2.76%、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2.38%、0.38%、0%、0%.结论 对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进行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是有必要的,可以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伏钢  彭艳华  李毅刚  曾蕾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80-1481
目的了解长沙市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保护母婴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的方法检测HIV、TP、HBV和HCV。结果长沙市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5.85%、0.52%、1.24%、0.09%,且HBsAg、抗-HCV、抗-TP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孕产妇的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大三阳为主;抗-TP阳性率30岁~、4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20岁~年龄组。结论长沙市孕产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需即时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和降低上述疾病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输血前检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明确临床诊断,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方法: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检测。结果:①传染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3.59%;②HBsAg阳性率为11.97%,Anti-HCV阳性率为0.41%,Anti-TP阳性率为1.12%,Anti-HIV阳性率为0.10%;③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Anti-HCV阳性率和Anti-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986例受血者中混合感染2例。结论:通过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同时防止交叉感染。进一步加强了输血管理,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同时检测4种传染病病原体的蛋白质微阵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1种用蛋白质微阵列法可同时检测血清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方法]将基因工程HIV、HCV、TP重组抗原和乙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共价结合于固相载体玻片上,制成蛋白质微阵列。血清样本经稀释、加样、孵育、洗涤后,加上Cy3荧光标记物,用激光芯片扫描系统对蛋白质微阵列进行扫描成像。将获得的图像用Imagene专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所获数据根据cutoff值自动生成判断结果。用此蛋白微阵列系统检测了100份4个项目皆阴性的血清标本,确定了其cutoff值。检测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筛选出4个项目皆阴性的标本40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标本30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血清各100份。[结果]蛋白质微阵列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丙肝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和阴性标本的符合率皆为100%,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7%,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蛋白质微阵列法检测HIV、HCV、TP和HBsAg与EUSA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符合率。该法具有高通量、快速、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的分析,在卫生检疫传染病检测方面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做好即将全面开展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指导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2004年HIV抗体自愿检测人员血清抗HIV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258人,抗HIV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0.39%;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5.04%、1.55%、1.55%。[结论]在自愿检测人群中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HBsAg、抗HCV阳性率不高,抗TP阳性率略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5 326例胃镜检查前患者血清中四项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四项传染病检测的重要性,以便加强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减少微创诊疗引起的医患纠纷。方法用金标法对5 326例胃镜检查前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初筛检测分析,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一步复查。结果 5 326例受检者四项传染病检测中HBsAg阳性630例,占11.83%,抗-HCV阳性89例,占1.67%,抗-TP阳性61例,占1.15%,12例抗-HIV初筛阳性者经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有9例为阳性,占0.17%。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5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2例,抗-HCV与抗-HIV同时阳性1例。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检测不但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对保护医患双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灭活对血清和全血两种不同类型标本中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阳性血清标本共57份,HBsAg、抗-HCV、抗-TP和HBV DNA阳性全血标本共38份。将标本56℃水浴加热30 min灭活(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处理后,采用化学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检测相应的项目,比较热灭活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清灭活后HBsAg、抗-HCV、抗-HIV、抗-TP、HBV DNA和HCV RNA检测结果与灭活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血灭活后HBsAg、抗-HCV、抗-TP和HBV DNA检测值与灭活前相比,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 所有的差值数据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95%LoA)内,各指标灭活后与灭活前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56℃水浴加热 30 min的处理方法对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无明显影响,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可考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过去一年间门诊、住院、健康体检者及本院职工体检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HBcAbIgM、抗HCV、抗HIV1 2、RPR等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门诊病人HBsAg、抗HCV、抗HIV1 2、RPR检出率分别为35.28%,4.77%,0.18%,3.07%。住院病人HBsAg、抗HCV、抗HIV1 2、RPR检出率分别为10.51%,1.23%,0.061%,1.76%。外来健康体检人员HB-sAg、抗HCV检出率分别为6.67%,0.50%,抗HIV1 2、RPR未检出。本院职工体检HBsAg检出率为3.54%。结论: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人员(P<0.05),是高危传染源。血液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分布也不相同。相关部门应根据感染源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医院感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五项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 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 665名,其中男性86 179名(61.27%),女性54 486名(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在所调查的140 665名无偿献血者中, 5 971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42.45‰,血液五项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HBsAg(4.55‰)、ALT(26.82‰)、抗-HCV(5.52‰)、抗-HIV(2.34‰)、抗-TP(4.09‰)。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年度、学历、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V与ALT、HBV、HIV、TP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66‰、0.11‰、0.05‰、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献血者HCV感染影响因素有职业、性别及重复献血次数等。 结论 在今后献血工作中,要加大对男性、初次以及未婚无偿献血者的筛查力度,建立一支固定、重复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才能不断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