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诊治过程,并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9例SISMAD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所有病人先行保守治疗。其中23例病人腹痛缓解,定义为保守治疗成功组。6例病人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转行腔内治疗,术后腹痛好转,定义为腔内治疗组。两组间在夹层长度和真腔狭窄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随访5~28个月,1例腔内治疗病人出现腹部隐痛不适,复查CT血管造影(CTA)提示支架通畅,支架周围侧支稍减少。其余病人随访期间无腹痛等慢性肠缺血表现。结论急诊科行CTA检查在该疾病的早期确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腔内治疗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如出现肠坏死或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需行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14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再发,临床影像学表现较前均明显加重。5例患者腔内治疗成功,共植入11枚支架;3例患者导丝无法选入远端真腔,腔内治疗失败,其中2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转为开腹手术。围手术期间5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修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腔内治疗失败者2例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中1例因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另1例接收开放手术治疗恢复远端血供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存在持续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腔内修复5例中,2例SMA夹层重构差(假腔部分血栓化,远端真腔有狭窄,分支显影稀疏),1例部分重构,2例完全重构;开放手术治疗者恢复良好,慢性SMA缺血症状消失;保守治疗者仍残留慢性SMA缺血症状,但较入院时改善。结论:症状性ISMAD保守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复发后病变较初发时明显加重,腔内手术难度和失败率增加,并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路径.方法 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43~63岁,平均(53±8)岁.除1例有明确的外伤史,余无明确诱因.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腔内支架治疗、保守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腔内支架治疗成功5例,未成功而转保守治疗9例.1例因疑有严重肠缺血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术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开窗,恢复远端肠系膜上动脉血供.15例中1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6.7%.随访时间12 ~60个月,平均(28±14)个月.在随访期内无腹痛复发及慢性肠缺血症状.保守治疗的患者CT随访无夹层瘤样扩张,腔内治疗成功的患者内支架均通畅.结论 腔内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成功率不高;对于症状缓解的患者及无症状的患者,可在长期随访检测下进行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肠缺血坏死征象时应尽早行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42例行保守治疗和腔内治疗的SISMAD患者临床资料,对保守治疗无效转腔内手术的时机、并发症和随访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14例(33.3%)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转为腔内治疗,转腔内治疗时间为18~49 h,平均(33.8±7.6)h,患者以Yoo分型ⅣS型多见。术后随访2~72个月,平均(25.0±19.9)个月,患者均存活,未发生抗血小板或抗凝相关出血性事件。1例保守治疗患者进展为夹层动脉瘤;2例腔内治疗患者出现肠系膜上动脉支架再狭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4,P=0.525)。结论 SISMAD患者早期可先行保守治疗,24~48 h无效后可予积极介入干预,预后良好。Yoo分型ⅣS型患者预后可能不良,需要早期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ISMAD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分型、治疗方法及随访记录。结果 25例患者中,Ⅰ型3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1例。2例无腹痛症状的患者,CTA分型为Ⅰ型,给予观察治疗。23例有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4例,其中Ⅱa型1例,Ⅱb型3例;血管腔内治疗18例,其中Ⅱa型13例,Ⅱb型4例,Ⅲ型1例;另有1例Ⅰ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腹痛不缓解,复查CTA示假腔持续扩大,后转血管腔内治疗。随访时间1~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腹痛等症状,CTA提示病变无进展,支架无移位并保持通畅。结论 SISMAD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CTA可明确诊断并进行影像学分型,结合患者的症状,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6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7~70岁,中位数年龄56.5岁;其中14例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或脐周痛,另外2例分别因肾结石及胸腺癌复查CT时发现SISMAD。所有患者均经过CTA扫描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腔内血管重建术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成功10例,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成功5例,1例保守治疗中出现血压下降,怀疑夹层破裂出血急诊行开放动脉修补术,成功重建肠系膜上动脉血运。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0个月,平均(28±13)个月,在随访期内无腹痛复发及肠道缺血症状。随访CT显示,保守治疗的患者无夹层瘤样扩张,腔内治疗成功的患者支架均通畅。结论:对于SISMAD,当诊断明确、肠系膜血运没有受到夹层严重影响、无腹膜炎征象时,应先给予保守治疗;没有缺血性肠坏死或腹膜炎征象、经保守治疗腹痛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时,应考虑采取腔内修复术;若出现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或腹膜炎征象则应积极采取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病例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腹部增强CT或者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观察治疗、保守治疗、置管溶栓、腔内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结果 2例没有出现ISMAD相关腹痛症状的患者予以观察治疗。10例有症状的患者中,5例采用保守治疗,1例采用腔内治疗,1例急诊剖腹探查后行手术治疗,再行二期的腔内治疗,2例单纯采用置管溶栓治疗,1例采用置管溶栓后腔内治疗,腹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0个月,平均(16.8±12.3)月,患者无腹痛复发,未见夹层范围扩大及血栓增多,腔内治疗的患者支架通畅。结论 ISMAD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有赖于增强CT或者CTA明确诊断,保守治疗为ISMAD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预计血管破裂、肠缺血可能性大的患者,应及时予以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分析Cabrol手术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主动脉根部处理的疗效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行Cabrol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例,年龄21~6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5.2±28.5)d。全组均行Cabrol手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根据主动脉弓受累情况,行右半弓置换或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行单纯Cabrol术4例,其中1例行Bentall术中转行Cabrol术,右半弓置换术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2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2.7%),术后死亡4例(10.8%);随访1~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Cabrol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效果良好,远期人造血管通畅,冠状动脉无压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总结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29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以下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1)有主动脉硬化性穿透性溃疡;(2)血压不易控制;(3)持续胸背部不适.符合上述任何一项的患者入选为腔内治疗组(13例),其余患者归入药物治疗组(16例).腔内治疗组采用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药物治疗组只接受降压、止痛等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9个月,平均(19±16)个月,药物治疗组16例患者3例病情进展为夹层予支架治疗,2例突发主动脉破裂而死亡,疾病恶化率为31.25%,死亡率为12.5%;腔内支架治疗组13例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夹层复发、支架移位及其他并发症.总共置入覆膜支架16个.结论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疾病恶化率高,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使用原位开窗保留弓上分支动脉技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从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原位开窗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弓部假动脉瘤3例,主动脉夹层12例。结果:病人均成功实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3支目标血管中21支成功开窗(91.3%)。3例病人同时进行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三开窗,平均手术时间为(550.0±155.6)min。2例行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双开窗,平均手术时间为(405.0±275.8)min。10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单开窗,平均手术时间为(175.0±43.5)min。术中发生穿刺侧髂外动脉损伤1例,术后发生脑梗死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5.3±4.3)(8~26)d。平均随访(3.1±2.0)(1~7)个月。随访病人均无不适症状。13例病人(86.7%)复查CTA,均未发现夹层进展。开窗支架通畅在位,无内漏及其他支架并发症发生。结论:原位开窗技术有效扩大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病变适应证,安全可行,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2.
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瘤 (AAARA)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0例AAARA的临床资料。结果 夹层动脉瘤 84例 ,真性动脉瘤 2 7例 ,假性动脉瘤 9例。病变累及全程主动脉者 12例 ,主动脉弓 9例 ,胸降主动脉 2 0例 ,降胸至腹主动脉分叉部或以下 43例 ,胸腹主动脉 2 5例 ,涉及内脏动脉 11例。施行手术或支架型人工血管微创治疗74例。术中至术后 30d内死亡 11例 (14 9% )。术后并发症 9例 ,无截瘫、偏瘫或卒中发生。 16例腔内治疗病人中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随访 48例 ,随访时间 1个月~ 15年 ,5例死亡 (10 4% )。保守治疗 46例中 ,44 1%死于瘤体破裂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AAARA开胸手术仍存在着很大风险 ,而多种多样的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置放和腔内开窗治疗有着良好前景 ,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将成为治疗AAARA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联合辅助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法 分析腔内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破口邻近左锁骨下动脉或位于其近端的4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腔内封堵左锁骨下动脉43例;PDA封堵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6例次;颈部动脉搭桥术9例次;“烟囱”技术重建左颈总动脉8例次;“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同时保留主动脉弓部所有分支动脉1例次.结果 患者术后均存活,随访时间(25±16)个月.未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发生左锁骨下动脉Ⅱ型内漏,其中6例通过PDA封堵器隔绝,2例保守治疗后自愈;9例发生左上肢缺血症状,其中8例行保守治疗,另1例症状严重,行颈部动脉搭桥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随访中,所有人工血管和分支动脉支架均保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直径显著扩大,假腔直径逐渐缩小.结论 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破口邻近左锁骨下动脉或位于其近端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联合PDA封堵器、颈部动脉搭桥术、“烟囱”技术或“开窗”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期间15例接受血管腔内支架治疗的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或肠坏死。其中,12例行单层支架释放,3例行重叠支架释放,共释放支架18个(球扩式2个,自膨式16个)。术后及随访过程中,症状改善14例(93.3%),症状无变化1例(6.7%),无死亡,无肠坏死、腹腔出血、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4(2~7)d。平均随访时间11(6~23)个月。15例患者术后6个月均行CTA复查,支架通畅率为100%,支架远端新发夹层1例(6.7%)。结论:对于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的SIDSMA患者,腔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罕见的严重主动脉疾病,好发于男性,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关系密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或无明显症状,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增强CT是诊断AAD的首选。初始治疗多采取保守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并结合影像学随访。当疾病进展出现手术指征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AAD的首选的手术方式,开放手术多用于病变解剖学条件不适合腔内修复术的患者。腔内修复术难度较高,详细的术前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腔内修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疾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对药物保守治疗及腔内治疗的近中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SISMA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选择、随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共纳入124例SISMAD患者,主要症状为突发腹痛,影像学分型以YUN分型Ⅱ型为主。保守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0.73%,随访症状缓解率为90.9%;腔内治疗近期有效率为96.59%,随访症状缓解率96.55%。保守治疗及腔内治疗近中期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多数SISMAD患者,保守治疗安全有效,应为其首选治疗方式;腔内治疗提供了较好的近中期疗效,但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在合并腹膜炎体征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以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与常规保守治疗比较,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28例采用经椎间孔硬膜外封闭,22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早期临床结果。[结果]封闭组治疗后26例患者症状迅速改善;随访期间3例患者因相同部位疼痛,4周后再次行封闭治疗;2例无效,1例转行开放手术,1例转行微创手术。保守治疗12例患者症状1周左右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0例治疗无效,5例转行开放手术,5例转行微创手术。两组患者随访至少12周。治疗后2~12周,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12周时,封闭组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经椎间孔硬膜外封闭术中短期效果良好,疼痛症状改善迅速,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缓解,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3例Ⅰ型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不理想者及其他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成功1例,共16例接受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置入支架1枚,5例患者置入支架2枚;术中造影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真腔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9个月,17例患者均无腹痛症状发生,SMA的CTA检查显示夹层动脉瘤不显影,SMA和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是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56~78岁。入院后7~14天行覆膜支架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后1年内并发症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为90~150min,术中失血50~100ml;2例患者植入了2个覆膜支架,其余23例各植入1个。20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出现中高热,白细胞数增高,予短期应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腹股沟切口血肿,予探查切口彻底止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天,无死亡。随访时间为3~28个月,随访率为100%。13例术后6个月至12个月内行CT检查示,10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3例近端内漏患者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降主动脉直径并无增大。结论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腔内技术二期隔绝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体外预开窗技术二期手术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内脏分支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随访评估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股动脉穿刺点血肿,3例肺部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未见脑梗死、心肌梗死、截瘫、脏器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复查主动脉CTA示AD破口隔绝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新发破口及分支支架闭塞等。结论腔内技术可有效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