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人都在清醒后立刻连接病人自控镇痛泵(PCA),镇痛泵配方统一.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0.5h经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5 mL和帕瑞昔布钠40 mg混合液,回病房后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每日2次,连续3d;后改为口服止痛药(西乐葆)3d.对照组于病人手术结束前0.5h从静脉注入生理盐水5 mL,未主动给予其他镇痛措施,出现疼痛后给予对症处理.观察两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泵药物用量及按压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息和活动(咳嗽、翻身、深呼吸等)时VAS评分在各时间点都低于对照组,PCA药物用量及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24 h睡眠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期间阿片类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比单独使用一种镇痛方式显著降低了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发病率,有利于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A、B)组和对照组,3组例数分别为35、36、34例。观察A组患者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宣教,术中接受静脉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和关节腔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 mg;观察B组患者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宣教,术中接受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样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以及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mg。观察A、B组术后均给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塞来昔布(西乐葆),并予指导行功能锻炼。对照组术中行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 mg和术后使用静脉自控式镇痛泵48 h、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塞来昔布,并予指导行功能锻炼,比较各组镇痛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静息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B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B组康复不依从率较对照组低,但比较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8)。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多模式镇痛,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48 h内给予镇痛泵( PCA)镇痛,术后48 h停用PCA,改为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次,bid,口服至术后第6天;观察组患者在给予PCA镇痛基础上,于术后第6小时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次,bid,口服至术后第6天。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日、术后第1,3,6天髋部切口疼痛,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评估,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日、术后第1,3,6天NRS评分分别为(4.4±1.8),(4.4±1.5),(3.5±1.3),(2.0±1.6)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131,106.335,223.316,217.195;P<0.01)。结论采用PCA联合塞来昔布行多模式镇痛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26-1927
目的分析研究多模式镇痛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减轻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感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 13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62例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0.3ug/kg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0.2ug/kg舒芬太尼复合双侧股神经单次阻滞,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训练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d及术后2d RVAS、E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5.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镇痛基础上,复合双侧股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接受盐酸曲多马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2 h,试验组的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试验组的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试验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更快地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后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研究组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功能康复、住院天数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腕踝针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于返回病房时给予常规止痛药物联合腕踝针留置,按照腕踝针选区原则进行选区定位后行针刺,针刺后用输液贴固定4-6h。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分别在麻醉效应消失的1、6、12、24h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总量。结果:2组患者术后1h、6h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物用量方面,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腕踝针留置方法能有效缓解髋关节术后疼痛,其疗效优于药物止痛,可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Harris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关节畸形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的镇痛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3~6月期间8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手术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多模式镇痛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未手术,有2例患者改行其他手术,共有36例纳入研究;对照组中有4例未手术,3例改行其他手术,因此,共有33例纳入研究。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样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以及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mg;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术后均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术后行走)和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的镇痛效果良好,不但能改善手术后的整体疗效,更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加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对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疼痛为患者常见的主观体验,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无法回避的问题。疼痛成为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患者生理及社会心理健康。疼痛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止痛方法不足以达到理想镇痛,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多模式镇痛技术,包括局部麻醉,周围神经阻滞,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和一个适合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计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除接受骨科护理常规外,应用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中的锻炼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路径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穿刺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侧组(32例)和外侧组(30例)。内侧组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内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外侧组采用外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疼痛VAS评分、置管相关情况及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结果 内侧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的重新固定导管率、罗哌卡因用量明显低于外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外侧组,置管深度明显深于外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内侧组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入针路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操作时间短、镇痛药物使用少、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对术后镇痛、凝血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联合组患者给予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采用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2、24和72 h的认知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术前、术后12、24和72 h各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术后2、4、8、12、24及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为(1. 4±0. 6)、(1. 6±0. 8)、(1. 7±0. 7)、(1. 3±0. 5)、(1. 9±0. 7)、(1. 5±0. 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相对应时间点VAS评分[(2. 2±0. 7)、(2. 3±1. 1)、(2. 5±1. 0)、(2. 7±1. 2)、(2. 6±1. 3)、(2. 2±0. 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48. 6±4. 15) m L明显少于对照组(6. 2±5. 4)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1. 76%vs. 14. 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不影响术后凝血功能和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6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术前3d给予塞来昔布200mg口服,于手术室进行术侧股神经阻滞后施以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于术中假体安放完毕后行切口浸润镇痛后关闭切口;对照组不做局部浸润直接关闭切口。两组病人均不使用静脉病人自控式镇痛泵(PCA),观察两组病人麻醉清醒后2h、6h、12h、24h、48h、72h、出院时静息和活动VAS评分,术后24h、48h、72h关节活动度,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各观察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h~48h静息VAS、术后24h以后运动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对阿片类药物需求少于对照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病人可以更好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科从1999年起对29例,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60岁,平均年龄67岁。术后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纳布啡0.2 mg/kg,对照组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结果术后2、6、12、24、48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超前镇痛应用于老年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轻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也能促进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013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各40例,均为单髋。将2012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由经康复训练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1~7d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3个月后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