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乳腺神经鞘瘤进行再认识,以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检索乳腺神经鞘瘤的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起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综述。结果乳腺神经鞘瘤十分罕见,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细胞,其具体病因不明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乳腺疾病之间难以鉴别,如叶状囊肉瘤、乳腺血管外皮细胞瘤、乳腺纤维腺瘤等。影像学资料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金标准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能治愈良性乳腺神经鞘瘤,但有恶变可能,须术后随访。恶性神经鞘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可有效预防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乳腺神经鞘瘤的预防可参考乳腺癌筛查。结论临床实践中需了解乳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以保护女性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拟诊为阴茎多发性脂肪瘤,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免疫组化:S-100( ),SMA(-)。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需经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SMA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阴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报告1例阴茎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以阴茎根部肿块收治,术前细胞学穿刺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阴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证据,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7例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精索、阴囊及阴茎的神经鞘瘤,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2岁,均为偶然发现或体检时发现,通过病理检查确诊。随访2~6年,7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6例良性,无复发;1例恶性睾丸神经鞘瘤,2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鞘瘤的方法,由于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诊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Leu7及MBP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的研究进展。方法系统回顾近年关于GS的学术研究和案例报道,对GS的一般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常用的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加以总结。结果 GS临床上鲜有报道,缺乏组织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S-100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各种辅助检查,如消化道造影、B超、内镜、CT等,都不能独立地作为GS的诊断依据。GS与其他胃肿瘤的鉴别较困难,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GS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下的罕见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目前诊断GS的最为主要的手段。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胃神经鞘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为少见,占所有胃间质瘤的6.3%,肿瘤好发于胃体部,通常起源胃粘膜下神经从。大部分胃神经鞘瘤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能起到诊断作用,但确定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其中S-100蛋白是诊断胃神经鞘瘤的"金标准"。胃神经鞘瘤通常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瘤、胃肠自主神经肿瘤等相鉴别。治疗方面,完整的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及诊治,并行文献复习.方法 报道1例阴茎多发神经鞘瘤.患者以阴茎根部多发结节收治,术前完善彩超、CT及勃起功能检查,拟诊为阴茎硬结症,行结节切除术.结果 结节与阴茎海绵体有明显分界,术后根据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预后良好.结论 阴茎多发神经鞘瘤,临床罕见,主要依靠病...  相似文献   

8.
胃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经我院诊治的10例胃神经鞘瘤患的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 胃神经鞘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黑便、上消化道出血亲休克。可通过胃镜、X线、B超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确诊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 胃神经鞘瘤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例胃神经鞘瘤患者临床及诊疗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行胃镜及腹部CT检查(肿瘤直径均<3 cm),仅1例诊断为胃神经鞘瘤;联合腹腔镜及胃镜切除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均诊为胃间质瘤;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8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3±10)m L;无出血、狭窄等并发症;随访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神经鞘瘤。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对直径<3 cm的胃神经鞘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诊断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胃神经鞘瘤: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近15年来收治的9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是上腹部隐痛(9例)、腹部肿块(5例)和上消化道出血(3例)。9例均手术治疗,但无1例术前确诊。1例恶性胃神经鞘瘤术后只生存了8个月,良性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胃神经鞘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困难,误诊率高,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其中3例曾感患侧腰部不适。入院体检均无特殊发现,与肾上腺有关的血生化检查均为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3个月~9年,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为良性肿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1例原发性腰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进行资料收集,对Pubmed中关于原发性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后,行肿瘤完全切除术,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免疫组化提示"低度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行辅助放疗,现随访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在Pubmed中共有19篇关于MPNST的病例报道。报道中MPNST的发病率低,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完全切除,但预后较差。结论 MPNST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低,在患有神经纤维瘤病-1人群中的发病率高。MPNST治疗首先考虑手术切除,但其预后较差,而能否手术完全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长期预后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9年收治的3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腹痛、腹部肿块、胃出血并休克、柏油样便。钡剂胃造影、BUS及CT平扫均显示胃腔内实质不能定性的肿块。纤维胃镜取部分活组织明确诊断4例,术前确诊率12.5%。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8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胃窦部半胃切除术12例;胃部分切除术13例;胃次全切除术2例;全胃切术或根治性胃切除术5例。结论:胃神经鞘瘤无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确诊率低。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进一步诊断有帮助。一经确诊或胃存在实质性肿块,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术前患者病情及术后病灶情况,可分别选择局部切除(距病灶边缘3 cm以上)、半胃切除、胃部分切除、胃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胃神经鞘瘤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容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该文报道1例胃神经鞘瘤合并幽门梗阻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于2013–2017年期间收治的8例G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结果 8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腹腔镜胃肿瘤切除,3例行开腹胃肿物切除,1例采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胃肿物切除。对患者术后随访2~50个月,8例患者均未复发。GS镜下的梭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套"是其最显著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呈弥漫性阳性。结论 GS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下的肿瘤,多为良性,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可表现为腹痛和腹胀,胃镜和CT检查难以确诊该病,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是目前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间孔外侧神经根神经鞘瘤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间孔外侧神经根神经鞘瘤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10例病人行前路或腹膜外入路,2例经椎弓峡部外缘进路切除肿瘤。结果随访4个月~6年,除1例死亡外(恶性神经鞘瘤),10例1次手术治愈,1例颈2神经根肿瘤施行3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椎间孔外侧神经根神经鞘瘤依据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可作出诊断,手术切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思路。方法:总结分析 1 例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该例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提示神经鞘瘤可能,肿瘤性质不明, 考虑神经鞘瘤可能,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术后病理学检查回复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如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初步判断, 并借助病理结果进一步确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并总结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神经鞘瘤为检索词,检索在2018~2020年期间发表在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的关于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81例消化道神经鞘瘤病人多以女性为主,年龄31~84岁,胃部多发,肿瘤直径0.2~9 cm;临床表现多以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术前诊断准确率仅为8.6%;所有病人术后免疫组化表达均表现为S-100阳性;完整切除肿物或胃(肠道)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消化道神经鞘瘤是少见于消化道的良性肿瘤,其术前误诊率高,免疫组化S-100阳性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术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神经鞘瘤(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此病的发病情况,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治方法。结果 3例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良性2例,恶性1例,随访3~5年未见复发,结论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恶性神经鞘瘤可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病理诊断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主要症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47岁,入院前1年出现劳累后右腰部酸痛症状,于2013年1月28日行彩超检查发现“右肾占位”.入院后诊断为“右肾占位病变”.患者拒绝行右肾部分切除术,要求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右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学特点:瘤细胞胞浆丰富,粉染,形状多样,排列成片.免疫组化:CD117(-),CD10(-),CK7(-),CK8/18(-),CK20(-),RCC(-),Vimentin(+),HMB45(+),Melan-A(+),CD68(+),SMA(+),Ki67(<3%+).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与肾细胞癌及其他恶性肾肿瘤相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由于它具有潜在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故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