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HDCP患者167例作为观察组,按HDCP诊断分级标准分为A、B、C 3组,另选广东佛山市妇幼保健院60例体检健康的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D-二聚体(D-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纤溶实验室指标。结果 A、B、C组与对照组比较,D-D、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值依次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HDCP患者D-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纤溶实验室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对HDCP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对20例健康新生儿及38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浆D-二聚体测定值分别为(1.1±0.5)、(3.9±1.2)、(9.0±2.5)μg/mL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由此提示新生儿体内凝血功能出现紊乱、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在高龄产妇中的监测价值,旨在改善高龄产妇的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6例高龄产妇和50例适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的血浆D-D水平及D-D阳性率.按照血浆D-D水平将高龄产妇分为2组,血浆D-D水平正常(<0.5 mg/L)者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与非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及不同孕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健康育龄孕妇60例(早孕20例,中孕20例,晚孕20例),同年龄组段健康非孕妇女60例血浆胁二聚体水平,阳性标本经半定量稀释后用同样方法检测,观察各组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组间滴度的差异。结果孕妇组D-二聚体总阳性率为66.7%,3个不同孕期组中,早孕组阳性率45%,中孕组阳性率65%,晚孕组阳性率90%。非孕妇女阳性率为1.6%,孕妇组与非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定量结果发现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并随着孕期的增长其滴度明显增高,而非孕妇女则较低。结论孕妇血液环境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所以在孕期有必要监测凝血功能,可以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对指导有危象的孕(产)妇进行抗凝治疗及预防和抢救产科一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D-D)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及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对547例临产孕妇,根据产后是否发生出血分成产后出血组(16例)和产后未出血组(531例),分别进行产前24h、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血浆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分析D-D水平变化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对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D-D、PT和APTT明显高于产前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TT与产前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FIB明显低于产前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D-D、PT和APTT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FIB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前、后检测D-D及密切关注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妊娠第28~32周孕妇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9年4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 299例孕妇资料,其中1 705例为正常孕妇(对照组),299例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GH)(GH组),158例孕妇患有子痫前期(PE)(PE组),137例孕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SPE)(SPE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晚孕期母血浆DD水平对HDP的诊断价值。结果 GH组、PE组和SPE组的DD水平分别为1 730μg/L、1 950μg/L和2 030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 52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有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对GH、PE、SPE的诊断价值方面,晚孕期母血浆D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60(0.525~0.595,P=0.001)、0.614(0.567~0.660,P0.001)、0.640(0.589~0.692,P0.001),当晚孕期母血浆D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 325μg/L、1 875μg/L、1 795μg/L时,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46、0.389,0.544、0.652,0.635、0.624。结论晚孕期母血浆DD水平对HDP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凝血指标检测在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观察1组,40例),出血性脑卒中组(观察2组,20例),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凝血仪对D-D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的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APTT明显延长,AT-Ⅲ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APTT、FIB与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2、0.138、0.171,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诊断中D-D、APTT、FIB检测具有诊断价值,尤以D-D的临床意义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评价D-二聚体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0例健康孕妇、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的孕妇、78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含轻、较重合并症)的孕妇在孕28~30周时D-二聚体水平。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的D-二聚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组的D-二聚体比健康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明显增高(P<0.01);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较重组D-二聚体水平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轻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可预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有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评价 D-二聚体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0例健康孕妇、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的孕妇、78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含轻、较重合并症)的孕妇在孕28~30周时 D-二聚体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的 D-二聚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组的 D-二聚体比健康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明显增高(P <0.01);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较重组 D-二聚体水平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轻组明显增高(P <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可预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有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正血液中D-二聚体检测通常是诊断体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异标志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标志,临床上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常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1]、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2]。另外在肿瘤,DIC,外伤,社区获得性肺炎,肾移植,主动脉夹层,白血病,溶栓治疗[3]等其他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中都有着广泛的积极应用。本实验研究发现在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D-二聚体水平时,随着患者在血液采集时使用的标本类型不同,检测结果间出现较大的差异,可直接导致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评估时带来误差。为使D-二聚体检测项目能准确地应用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首诊胃癌患者的病历,从中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D-二聚体水平和临床特征等信息。比较胃癌患者与80例健康个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个体增高(P0.01)且其水平随患者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级的递进而增加(P0.01)。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增高(P0.01)。D-二聚体与肿瘤大小、癌抗原72-4呈正相关(P0.01)。肿瘤病理类型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关。结论胃癌患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均处于活化状态。D-二聚体是潜在的胃癌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 D-二聚体(D-D)、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 HDCP 患者作为 HDCP 组,选取足月妊娠待产健康孕妇60例作为妊晚组,选取健康育龄非孕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 D-D 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HDCP 组的 D-D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 PT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 HDCP 组(P <0.05);妊晚组的 APTT 水平显著低于 HDCP 组和对照组(P 均小于0.05);HDCP 组的 FIB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 PLT 水平和 PCT 水平均显著高于 HDCP 组和妊晚组(P 均小于0.05),HDCP 组的 MPV 水平和 PDW 水平均显著高于妊晚组和对照组(P 均小于0.05);随着 HDCP 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其 D-D 水平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 均小于0.05)。结论HDCP 患者机体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状态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和非妊娠妇女,血栓形成的趋势和危险性较高,且 D-D 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联合应用 D-D 水平、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患者进行监测对于 HDCP 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48-4050
评估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将产科住院部收集的15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妊高组。另选择同期建档的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健康体检中心健康育龄期妇女分别设为妊娠组及对照组,均为150例。对比各组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差异性。妊高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妊娠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高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凝血酶凝结时间与其他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妊高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妊娠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妊娠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子痫组D-二聚体检出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高血压患者机体高凝及继发性纤溶状态明显,血栓形成风险高,且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正相关。临床可通过对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联合检测,为妊娠高血压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28-392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0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00例未妊娠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所有妇女均行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功能检查,观察对比两组人员各指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孕妇D-D、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产前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检测可判断产妇有无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为妊娠期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在孕晚期孕妇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入的40例临产孕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两组D-二聚体、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对观察组孕妇各阶段的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PT、APT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妇整个孕期的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P<0.05)。随着孕周的增长,孕妇PT及TT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但孕晚期及临产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PTT呈不断下降趋势(P<0.05);Fib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 孕晚期孕妇行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可减少孕晚期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探讨血浆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4例卵巢癌患者和2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凝血功能水平、血浆 D-二聚体水平,评估手术前血浆 D-二聚体水平在监测卵巢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卵巢癌组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组(P <0.01);并且卵巢癌Ⅲ~Ⅳ期患者 D-二聚体及 FBG 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卵巢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随病情发展呈现加重趋势。结论 D-二聚体在卵巢肿瘤时可以反映纤溶功能的过度激活,提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效果。D-二聚体水平在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提高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300例就诊女性分为健康非孕育龄妇女50例(健康对照组),健康临产孕妇200例(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50例3组(观察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并分析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5.10±1.61)mg/L]较健康临产孕妇[(3.03±2.62)mg/L]及健康对照组[(0.32±0.20)mg/L]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监测对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常规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肝病的凝血指标变化。方法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130例肝硬化患者和150例肝癌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PT和AP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血浆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Fbg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定期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了解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倾向,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