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核磁共振(MRI)和氢质子波谱分析(^HMRS)的对比研究,评价^1HMRS在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111例癫痫患者均行24小时VEEG、双侧颞叶单体素^1HMRS、MRI检查,比较患者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异常脑电图出现的部位与^1HMRS异常部位的相关性;比较MRI ^1HMRS在颞叶癫痫患者的定位诊断意义。结果:111例患者中未出现临床发作共75例,其中有73例VEEG异常,占患者总数的65.76%,有36例出现临床发作,占患者总数的32.43%;MRI异常率为26.13%;^1HMRS异常率为49.55%,其中双侧异常率为27.27%。发作间期VEEG异常的73例患者中与^1HMRS异常部位完全或基本符合为16例,符合率为21.92%;发作时VEEG异常36例患者中与^1HMRS异常部位完全或基本符合为23例,符合率为63.89%;MRI异常的29例患者中有颞叶病变13例,病变部位^1HMRS均异常,且与脑电图出现的颞叶癫痫波一致;非颞叶病变的患者共16例,其中9例^1HMRS异常;MRI正常的82例患者中有33例^1HMRS异常,且与脑电图出现的颞叶癫痫波一致。结论:MRI颞叶信号异常的出现晚于颞叶代谢异常所致的^1HMRS异常,因此^1HMRS在颞叶癫痫定位诊断方面较MRI更有意义。^1HMRS与VEEG电活动异常呈正相关。临床上应当结合VEEG、MRI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为开展外科手术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凌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05-2305
2010年7月~2012年5月因头痛发作在我院诊断为偏头痛46例,癫痫4例,比较分析两者的脑电图特点。偏头痛组31例正常,15例异常,其中非特异性异常14例,脑电图为发作间期或发作期阵发性θ、δ活动增多,1例见枕区慢波夹杂少量散发棘波;癫痫组其中3例为反复双侧后头部或枕区棘慢波发放,1例为右侧前颞区棘波、尖波发放并波及额区。VEEG对于偏头痛及癫痫的鉴别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但鉴别不能完全依赖脑电图,需关注两者有共病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7例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做头颅CT或(和)MRI检查,总结其脑电图表现。结果脑电图正常4例,轻度异常17例,中度异常33例,重度异常3例,大部分为中度异常,多表现为二半球θδ活动数量明显增多,部分患者α频带减慢至7~8 Hz,部分患者一侧半球或某区域局限性θδ活动增多,以额颞区明显,伴尖波、尖慢波发放。结论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多以全身性发作为主,缺血性卒中出现癫痫发作高于出血性卒中,额叶和颞叶为多发部位,脑电图异常率高,脑电图检测对病情的诊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儿童颞叶癫痫( TLE)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与局部脑萎缩的相关性.[方法]症状性TLE患儿14例(海马萎缩所致中颞叶癫痫 9例,颞叶新皮质损伤所致TLE 5例),健康对照儿童14名;中颞叶癫痫( MTLE)成人及其对照各9例.所有入组对象进行脑MRI获取T1结构像,用像素为基础的形态测定法分析图像.所有儿童进行综合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TLE患儿同侧海马和海马外周区灰质体积显著减小,灰质体积减小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显著相关(P〈0.05).单侧海马萎缩的MTLE患儿中,癫痫发作区域同侧的海马灰质体积显著减小,同侧扣带和对侧额中回皮质萎缩,皮质萎缩程度及范围较同类成人患者小.[结论]与成人MTLE患者相似,儿童MTLE与海马和海马外周的细胞减少有关;儿童TLE灰质萎缩的程度和范围较成人患者小,仅限于额叶区;中颞叶和额叶区灰质体积的减小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显著相关;TLE患儿的认知或行为障碍是神经网络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9岁.8岁起病,表现为人睡期发作性口角抽搐、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次,同时伴有清醒期频繁发作性头痛.初次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示:睡眠期左侧中央、颞区(Rolandic区)散在爆发中高波幅棘波、尖波活动,以中颞叶为著,清醒期EEG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联合多导同步表面肌电(VEEG+SEMG)检测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辅助诊断及与癫痫发作鉴别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96例以发作性运动异常就诊的患者行VEEG+SEMG检查,根据其临床发作特点设计肌电安装部位、选择不同的诱发试验和刺激。对其中监测到临床发作的42例患者的视频资料、脑电和肌电表现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指标包括发作的诱因、临床症状、脑电发作间期及发作期改变、发作时同步肌电改变等。 结果42例患者中符合PKD诊断25例、符合癫痫诊断17例。25例PKD患者共监测到81次运动诱发下的运动障碍发作,PKD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以肢体强直(70.37%)、舞蹈手足徐动(16.05%)较多见;突然运动、改变体位(76.54%)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其VEEG+SEMG表现:发作间期脑电25例中的3例可见散在尖波,所有PKD发作时的同步VEEG均未见痫性放电,同步SEMG为不规则的肌电暴发,其波形特点取决于肌肉收缩形式,持续时间为5~110 s。17例癫痫患者共监测到48次癫痫发作,包括6例癫痫患者强直发作19次、7例肌阵挛发作23次、3例局限运动发作5次、1例失张力发作1次;其VEEG+SEMG表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均有癫痫样放电,同步SEMG的表现取决于癫痫发作类型而有不同的肌电暴发。通过对临床表现并结合电生理结果分析,PKD鉴别于癫痫性发作(特别是强直发作和局限运动发作)的要点是其发作可以被运动和体位改变等诱因主动诱发、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发作时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等。 结论VEEG+SEMG检测能对临床辅助诊断PKD及PKD与癫痫发作鉴别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癫疒间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8例疑诊癫疒间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检查。结果视频脑电图诊断癫疒间18例(10.1%),出现临床发作9例,均为全面性发作,清醒状态下发作6例,睡眠中发作3例,1例发作间期可见左颞区异常波发放;未出现临床发作9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可见癫疒间波阵发性单个发放8例,1例仅睡眠期发放以思睡期、浅睡期显著,异常波出现在外颞区5例,额区3例,枕区1例。结论 VEEG对癫疒间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和脑电图(EEG或Holter)特点。方法:对7例该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分析,结果:该组发病年龄为3~13岁。7例发病与睡眠密切相关。7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结论: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其中以学龄儿为多见,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颞干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变化特点,并评价颞于DTI测量在TLE病灶定侧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颞干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并进行统计.结果 正常人双侧颞于之间的颞干DTI参数(DCavg、FA、1-VR和RA)均无显著性差异.TLE患者患侧颞干DCavg高于对侧颞干及正常人,而对侧颞干DCavg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患侧、对侧、正常人三组间FA、1-VR和RA存在显著性差异(患侧<对侧<正常人,P<0.001).发作间期患者的颞于DTI参数值对TLE的定侧诊断准确率为71.4%(30/42).结论 TLE患者的颞干扩散运动变化有助于TLE的定侧诊断和对TLE继发白质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监测(VEEG)对误诊为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EEG检查对曾被误诊为癫痫而最终明确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的病例共18例。入选标准:VEEG检查捕捉到发作,并结合病史分析、发作期床旁评价、通过多学科讨论,排除是癫痫发作的患者。结果 VEEG共记录到200余次的发作;3例有明显的诱因;1例伴小便失禁。18例患者VEEG发作间期、发作期均未见明显痫样放电。分析该18例患者的发作特点、脑电图表现,最终明确发作形式为非癫痫性心因性发作(NEPS)9例、头晕2例、低血糖发作2例,抽动障碍1例、肌张力增高1例、肌阵挛1例、睡眠障碍1例、运动诱发运动障碍1例。结论不少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在临床表现、发作形式方面非常相似。对于病程较长、抗癫痫药长期控制不佳的癫痫患者,应该重新评价非癫痫性发作的可能,及早行长程VEEG监测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脑电图监测,每一患者均采集间期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患者两种状态的核心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7套内在连接网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m TLE患者脑内在连接网络的差异。结果相比未发放状态,发放状态下颞叶癫痫患者核心网络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听觉网络的脑岛及颞上回功能连接减低。此外,背侧注意网络的顶上小叶在左侧颞叶癫痫患者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而在右侧表现为连接减弱。前默认网络的额中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而后默认网络颞中回及后扣带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执行控制网络的中扣带回和视觉网络枕叶皮层在左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侧组视觉网络及右侧组听觉网络内连接强度的变化与发放状态下IEDs发放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痫样发放对脑高级认知网络及感知觉网络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参与脑高级认知功能网络的损害,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马硬化这一特异性内侧颞叶癫痫在发作间期脑功能受损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低频振幅(ALFF)分析对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脑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改变的特征。方法实验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行静息态f MRI检查。利用DPARSF软件对静息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两组间ALFF改变的脑区,并分析ALFF改变脑区与患病病程长短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全脑ALFF值升高的脑区主要分布于脑桥、中脑及其周围、右侧额叶和颞叶、前扣带回、左侧尾状核、壳核和枕叶等区域。ALFF降低的脑区主要分布于后扣带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内侧前额叶及左侧额叶等脑区(P0.05)。难治性右侧颞叶癫痫(TLE)与患病病程呈正相关的脑区,主要分布于右侧的颞上回及左侧额下回区域;呈负相关的脑区,主要分布于内侧前额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叶等脑区(P0.05)。结论难治性右侧TLE患者发作间期静息状态下存在广泛的脑功能网络异常,并与患者发病病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LFF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反映癫痫患者异常的神经功能网络,有助于解释难治性TLE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波  张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2944-2945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4例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在3~14岁,33例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32例为部分性发作,44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尖波,口服传统抗癫痫药疗效满意。结论:BECT临床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或尖波,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录像脑电图(VEEG)对部分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VEEG监测、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等确诊的120例各类部分性癫痫的脑电图(EEG)及发作期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中额叶癫痫39例,颞叶38例,枕叶23例,顶叶20例。VEEG监测到临床发作48例,分别为额叶发作18例,颞叶发作17例,枕叶发作7例,顶叶发作6例。VEEG监测到痫样放电98例(81.7%),常规EEG检测到痫样放电32例(26.7%),两者差异显著(P〈0.01)。22例在监测前诊断为全面性发作的患者在监测后确定为部分性癫痫并明确了起源部位。[结论]VEEG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能确诊癫痫的分类及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15.
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及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阐述良性婴儿癫痫(BIE)的临床发作及发作期脑电图(EEG)特征,以便早期识别此病,合理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对21例符合BIE诊断标准的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VEEG)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患儿发病年龄3~11个月。19例发作初期有丛集性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为:头、眼歪斜,面肌、眼睑或肢体阵挛,肢体肌张力增高或四肢松软,意识丧失,活动停止,青紫,反应迟钝,凝视,自动症。所有患儿发作间期EEG正常。13例VEEG监测到19次发作,显示发作期放电均为局灶起源,2例5次发作为左侧后颞区起源,3例4次发作为左侧中颞区起源,2例3次发作为右侧中颞区起源,3例4次发作为左枕区起源,1例1次发作为右枕区起源,左右顶区起源各1例。痫样放电持续时间55~126 s。所有患儿均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11例,德巴金糖浆9例,奥卡西平1例,17例于1个月内发作控制。疗程1年,随访时间2~3年,无1例复发,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BIE丛集性发作突出;发作期EEG以颞区放电为主;此病预后良好,可缩短抗癫痫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2例中央及颞叶脑电图局灶放电的儿童良好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方法:对32例中央及颞叶脑电图局灶放电的儿童良好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部分性运动发作为主要表现,少数可发展为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多发生在睡眠期,睡眠脑电图可见中央和(或)中颞区局灶性、爆发性、高波幅棘波或尖波呈单相、双相多发放电,少数病例还有高波幅棘、尖波持续出现及普遍爆发的3c/s棘慢波综合相伴。一般采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单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本征是一种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表现,脑电图在中央及颞叶局灶放电,预后良好的儿童良性癫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婴儿良性癫痫的发作特征、治疗反应及本病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1998-03/2002-12,对2岁内起病,排除高热惊厥、婴儿痉挛症及发育异常的婴儿惊厥进行临床观察、脑电图监测、用药效果,在3岁后进行了智力测定。结果经临床观察12例患儿确诊为婴儿良性癫痫。其中表现为全身性惊厥者5例,发作时间多为入睡前或凌晨;口—咽自动症3例;阵发性青紫4例,均发生在白天。全部病例均为短期内频繁发作,无癫痫持续状态。其中8例脑电图正常;2例发作期出现一侧和双侧枕叶局限而持续的棘慢波;2例出现一侧性颞区小尖棘波,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11例接收抗癫痫单药治疗,平均用药时间1年,1例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全部患儿起病1年内发作均消失。并在3~6岁内接受了智力测定。与正常儿童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9.032,P>0.05)。结论婴儿良性癫痫临床特征明显,患儿的智力发育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录像脑电图监测在癫痫的诊断方面,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实施癫痫灶切除手术的患者,那些与癫痫相似的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也是很重要的.短于一小时标准脑电图( EEG),监测一般难以捕捉到发作,同时也常遗漏含有重要信息的少见的发作间期 EEG异常活动 [1].长时间监测通过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的 VEEG监测,可以对少见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异常 EEG进行分析,监测的结果可以储存以便日后随时取出某一片段加以分析.发作时的视频记录还可以获得癫痫发作时的症状学信息,并将其与当时的 EEG进行对比研究.发作时症状的分析对于癫痫的鉴别诊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可延长记录时间外, LTM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完整的睡眠-觉醒周期的 EEG进行分析.有些癫痫患者只在夜间发作,还有些患者的发作及 EEG异常表现主要在晨醒后或刚要醒时才出现.不常出现的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可能通过睡眠得以激发,尤其是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在一些患者中,则只有在睡眠期才出现癫痫样放电 [2]. LTM也有利于鉴别和癫痫发作相似的睡眠相关的非癫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FDG PET与发作期SPECT脑显像在小儿顽固性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小儿顽固性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FDG PET与发作期SPECT显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发作间期PET表现为局限性单叶代谢减低,14例表现为多灶或弥漫性改变。发作期SPECT显像18例为单叶局限性高灌注,10例为多处高灌注灶。30例患者中26例(86.7%)两项检查结果相符合,12例PET发作间期呈多病灶或弥漫性改变者,6例于发作期转化为单叶局限性病灶。结论:发作期SPECT结合发作间期PET显像,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提高癫痫定位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