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 于2020年3月14日―3月17日在网上发放自行编制的电子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个人信息、焦虑和抑郁症状等信息, 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483名调查对象中, 男性122人(25.26%), 女性361人(74.74%), 平均年龄(45.00±10.00)岁, 担心会被感染者388人(80.33%), 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74人(7.04%), 焦虑症状检出率13.66%(66/483), 抑郁症状检出率26.29%(127/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担心会被感染和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女性、担心会被感染、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 知道疫情期间国家有开通心理援助渠道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 缓解该地区居民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恐惧情绪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COVID-19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7日—9日,选择西安市4所高校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卷(PQEEPH),使用"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通过微信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对COVID-19的恐惧情绪反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546份,调查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0.24±1.60)岁;男生761人,占49.22%;女生785人,占50.78%。医学专业499人,占32.28%;非医学专业1 047人,占67.72%。PQEEPH调查结果显示,恐惧因子得分最高,为(0.90±0.59)分;恐惧情绪偏离280人,占18.11%;恐惧情绪障碍57人,占3.69%。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恐惧情绪障碍检出率为4.58%,高于医学专业大学生的1.80%(P0.05);认为"COVID-19疫情离自己很近"的大学生恐惧情绪障碍检出率为4.22%,高于无相应认知的大学生的1.94%(P0.05);认为"自己有COVID-19感染风险"的大学生恐惧情绪障碍检出率为5.45%,高于无相应认知的大学生的0.98%(P0.05)。结论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9%存在COVID-19恐惧情绪障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出现COVID-19恐惧情绪障碍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局部暴发期间封闭式管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应急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症状群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对1 816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兰州某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是38.76%,其中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33%和7.43%;焦虑的发生率为16.36%,其中轻度焦虑和中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OR=1.29)、作息情况(基本规律OR=0.33、规律OR=0.18)、网络教学适应度(一般适应OR=0.45、很适应OR=0.25)、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有些担心OR=1.73、非常担心OR=2.09)、男生(OR=0.78)、隔离方式(OR=1.70)等6个因素是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听音乐情况(有时OR=0.44、经常OR=0.41)、作息情况(基本规律OR=0.36、规律OR=0.19)、网络教学适应度(一般适应OR=0.42、很适应OR=0.28)、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有些担心OR=1.87、非常担心OR=3.27)等4个因素是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局部暴发校园封闭式管理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检出率高,高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精准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调查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知识、态度以及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性,为疫情下的大学生工作提供信息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浙江省2所本科院校1 8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COVID-19知信行以及应对方式.结果 大学生对COVID-19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依次为预防(81.4%)、临床表现(78.1%)、病因(71.9%)、隔离措施(62.2%)、诊断(48.3%)和治疗(24.9%);84.0%的大学生认为政府措施积极有效,91.3%每天关注疫情时间在2h以下,71.4%担心学习延期情况,67.3%担心身体感染的可能;21.9%担心心理恐慌;大学生对COVID-19疫情病因、临床、诊断、治疗、预防、隔离的认知度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因子呈正相关(F=7.25~28.44,P值均<0.01),对COVID-19治疗、诊断的认知与消极应对因子呈负相关(F值分别为3.65,3.35,P值均<0.05).结论 多数大学生对COVID-19认知较高,能采取相对积极的应对措施,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积极应对存在相关性.需加强对疾病防疫知识的宣教和培训,提倡积极应对行为,促进大学生更好应对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复工企业员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知信行水平,为相关部门制定复工企业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湖州市复工企业≥18岁员工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湖州市企业复工人员COVID-19防控测试卷》,采用"问卷星"制作网络问卷并通过"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推送,调查复工企业员工基本情况、COVID-19基本知识知晓情况、COVID-19防护行为持有情况、对COVID-19疫情关注程度、是否担心感染、COVID-19疫情信息获取途径及健康教育需求等。结果回收问卷650份,有效问卷638份,有效率为98.15%。COVID-19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1.03%。COVID-19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感染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为95.92%、66.77%、63.79%、63.64%和60.82%。COVID-19防护行为持有率为31.82%。正确佩戴口罩、返工及上下班乘车佩戴口罩、工作场所佩戴口罩、正确处理废弃口罩、使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和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等行为持有率分别为95.92%、94.83%、89.03%、79.94%、44.51%和37.46%。613人关注或非常关注COVID-19疫情,占96.08%,406人比较担心或很担心感染COVID-19,占63.64%。COVID-19疫情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是微信、电视和广播、网页,分别为516人、515人和501人,占80.88%、80.72%和78.53%;希望了解的COVID-19疫情信息以COVID-19疫情最新形势和政府防控措施为主,分别为613人和588人,占96.08%和92.16%。结论湖州市复工企业员工COVID-19基本知识知晓水平和防护行为持有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员工担心感染COVID-19,应及时对复工企业员工开展针对性防控培训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刘春霞 《中国校医》2020,34(11):847
目的 2020年1月—4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调查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在校学生行为心理状况,并给出指导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法 对全校学生374人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回收361份。结果 从不锻炼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4 h,占比最高(68.25%),<1 h占比最低为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比女生对疫情的关注高(P<0.05),其中男生“几乎每天浏览”“每天特别关注”占50.25%、19.60%,女生占45.06%、12.35%。学生对自己及家人被病毒感染的担心程度:不担心48人(13.30%)、偶尔担心113人(31.30%)、有时担心110人(30.47%)和非常担心90人(24.93%);学生对听到附近有人咳嗽打喷嚏时感到紧张:不符合125人(34.63%)、有一些符合158人(43.77%)、比较符合43人(11.91%)、符合35人(9.70%),不同年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学生普遍较紧张,学校与家长应共同引导学生正视并科学防控疫情、有效调控情绪、合理安排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海南省COVID-19疫情期间三亚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现患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10月,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收治于海南省三亚第二方舱医院的COVID-19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心理状况问卷调查。焦虑及抑郁的判定及严重程度分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发生的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569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整体检出率分别为14.9%和55.4%,以轻、中度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已婚者、饮酒及存在既往慢性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情绪(均P<0.05)。已婚者、体力劳动者及独居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出现抑郁情绪的风险较低(均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内患者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患病率高,对高风险人群的不良心理状况应依据高危和诱发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疫情期间徐州市部分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KAP)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徐州市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大学生对COVID-19的知信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查的2 842名大学生新冠肺炎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85%,高认知占比为70.8%,87.7%的大学生呈积极态度,97.2%在疫情期间采取良好防护行为。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以及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年级、专业、疫情期间居住地、以往是否关注过传染病防控、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传染病防治的宣传、疫情期间健康情况、对疫情的关注程度、认知情况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年级、有无亲属从事医学相关工作、以往是否关注过传染病防控、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传染病防治的宣传、疫情期间健康情况、对疫情的关注程度、认知情况、态度情况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 842名大学生在 COVID-19 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高校应当采取多策略的健康教育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流行期间焦虑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6 276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制作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等;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COVID-19流行期间对被试的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匿名调查。  结果  医学生焦虑得分为(38.52±7.76)分,焦虑情绪检出率为8.9%。医学生在性别、辅导员在COVID-19流行期提醒注意防护频次、本/专科生、户籍所在地、自评近期健康状况、所居住小区是否有COVID-19确诊患者、关注度、盲目消毒、自评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恐慌程度等方面焦虑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OR=1.25)、自评自己感染COVID-19的风险高(OR=1.71)、特别恐慌(OR=2.75)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女生(OR=0.62)、来自农村(OR=0.80)、自评近期健康状况一般(OR=0.06)、健康状况较好(OR=0.11)、健康状况很好(OR=0.30)、所居住小区无COVID-19确诊患者(OR=0.67),对COVID-19疫情每天关注一两次(OR=0.47)、频繁关注(OR=0.38)、盲目消毒行为一般(OR=0.53)、盲目消毒行为较少(OR=0.32)与焦虑情绪呈负相关。  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医学生焦虑得分较高,不同性别、本专科层次医学生存在差别。医学生应做好心理调适,适度关注相关信息,正确认识疫情;学校辅导员应多关心学生,并进行多方式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流行期间中国大学生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 为高校开展科学防控及公共卫生精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1月31日―2月5日, 选取4所高校共计56 99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32条目自编结构化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开展线上现况调查。   结果   共收集到44 456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 应答率为78.0%(44 456/56 997)。94.1%大学生认为COVID-19能通过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感染, 知晓主要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者达76.4%~98.9%, 但知晓预后情况者仅占52.9%。53.0%的大学生认为疫情严峻, 出现恐慌和焦虑的大学生占28.5%。采取规范洗手、佩戴口罩、减少外出和聚会等防护行为的大学生占86.9%~94.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高年龄组、教育程度高者及城市大学生知识和行为水平较高(均有P < 0.05)。   结论   本次COVID-19疫情期间, 大学生认识、态度和行为评分较高, 但知识缺口依然存在, 部分大学生出现恐慌和焦虑情绪。因此, 应针对大学生防疫意识薄弱点进行精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大学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认知情况和行为现状,为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合适的宣传教育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月23日~2月6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国大学生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认识和行为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以及疫情对大学生行为、心理的影响等。结果:大学生从主流媒体获取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信息为主。59.8%受访者担心外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51.1%受访者认为在因疫情而延迟开学期间可以采用网上听课学习,但网络教学效率不高。94.9%受访者认为对战胜这场疫情有信心。结论: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有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政府主流媒体在疫情期间对于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仍存一定的恐惧心理。加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改善公众卫生习惯及增强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是政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部分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3月12-17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73名湖北抗疫一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利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别为(42.02±9.02)分及(48.71±10.83)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调查对象焦虑阳性检出率为16.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调查对象占比分别为11.0%、4.6%及0.6%;调查对象抑郁阳性检出率为34.7%,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的调查对象占比分别为16.8%、16.2%及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前处理过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对象发生焦虑的风险是未处理过类似事件者的3.57倍(OR=3.57,95%CI=1.16~11.44);担心自己会被病毒感染的调查对象发生焦虑的风险是不担心者的8.33倍(OR=8.33,95%CI=1.07~65.06);隔离病房的调查对象发生抑郁的风险是其他普通科室调查对象的6.13倍(OR=6.13,95%CI=2.80~13.44);担心自己会被病毒感染的调查对象发生抑郁的风险是不担心者的4.81倍(OR=4.81,95%CI=1.49~15.55)。此外,84.4%的调查对象知晓国家在疫情期间开通了心理援助渠道,但仅有6.4%的调查对象因为疫情原因咨询过相关心理机构,同时,70.5%的调查对象希望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的方式获得心理援助。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及援助,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医学观察场所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研,对医学观察场所一线医护人员的现状、认知、情绪和需求四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学观察场所一线医护人员中有42.5%的人在睡醒后仍觉疲劳;45.0%出现耗竭感;95.0%担心自己或家人同事会被感染,70.0%担心自己感染后会传染给家人;30.0%曾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疫情对医护人员人际关系影响中60.0%表现为戒备心增强;疫情中的工作让47.5%的价值感比平时更好。结论关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增加休息时间和预防耗竭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6日居住在宁波市的18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居民COVID-19疫情期间健康生活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并通过"宁波疾控"微信公众号推送,调查居民的COVID-19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等。结果回收问卷967份,其中有效问卷917份,有效率为94.83%。调查的917名居民COVID-19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6.49%,其中COVID-19临床症状、主要传染源和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6.51%、64.78%和88.00%。居民中感觉焦虑163人,占17.78%;感觉恐慌101人,占11.01%。"感染COVID-19后果严重"、"自己感染COVID-19可能性大"和"COVID-19疫情可防控"信念持有率分别为96.40%、11.67%和95.97%。尝试购买相关防护物品、每次外出佩戴口罩、每次外出回家后洗手和每次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等行为持有率分别为99.89%、99.45%、98.91%和95.53%。与COVID-19疫情发生前比较,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频率增加668人,占72.85%;体育锻炼频率减少481人,占52.45%。获取COVID-19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为手机、电脑端网页和电视,分别为899人占98.04%,712人占77.64%和603人占65.76%。结论宁波市居民主要通过手机、电脑端网页和电视等获取COVID-19相关信息,已具备一定知识,并能自觉采取预防保护行为;少数居民感觉焦虑、恐慌,建议进一步加强COVID-19健康教育并开展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市居民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线发放焦虑自评工具(GAD-7),居民依据指导语自愿填写。使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000名北京市居民填写问卷,其中5 302名18~65岁居民的问卷有效,问卷有效率88.37%。焦虑状态阳性检出率为43.47%,其中男性39.33%,女性44.89%。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对COVID-19的担心程度和目前的健康状态是焦虑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危险因素为女性(OR=1.19,95%CI:1.04~1.35)、对COVID-19的担心程度[与一点也不担心比较,有点担心、有些担心、担心和非常担心的OR(95%CI)分别为1.71(1.41~2.06)、3.57(2.79~4.55)、3.00(2.39~3.77)和5.76(4.56~7.28)]和目前的健康状态[与非常好比较,健康状态好、不太好和差的OR(95%CI)分别为2.59(2.24~2.99)、6.89(4.30~11.04)和2.90(1.06~7.91)];保护因素为居住在郊区(OR=0.86,95%CI:0.76~0.97)和高龄(与18~20岁组比较,51~60岁组和61~65岁组OR(95%CI)分别为0.50(0.34~0.73)和0.24(0.13~0.45)。结论COVID-19疫情下居民发生焦虑状态的比率较高,应及早进行心理测评和必要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戴口罩的行为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5-9日分层整群抽取武汉市2所大学的学生,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网络电子问卷调查。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了3 966名大学生,86.94%的大学生能够每次出门戴口罩,其中女生(88.93%)高于男生(83.9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行为的因素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调查时所在地和调查时对居住地疫情的了解情况。其中,女生(与男生比较,OR=1.597,95%CI:1.264~2.016)、大四及以上年级(与大一比较,OR=1.392,95%CI:1.025~1.890)、居住在城市(与农村比较,OR=3.394,95%CI:2.727~4.225)的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的比例更高,而医学类专业(与人文社科类比较,OR=0.740,95%CI:0.559~0.981)、填表时未在武汉(与在武汉市比较,湖北省内其他地区OR=0.401,95%CI:0.257~0.627;湖北相邻省OR=0.265,95%CI:0.157~0.447;其他地区OR=0.485,95%CI:0.303~0.777)和对居住地疫情不清楚(与已知居住地有感染患者的学生相比,OR=0.683,95%CI:0.495~0.941)的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的比例更低。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武汉地区大学生绝大部分能够坚持每次出门戴口罩;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出门戴口罩行为,相关部门和学校可采取积极干预策略,宣传普及科学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对于COVID-19的认知、行为状况,为学生返校复学及疫情常态化下的防控工作和今后医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2月21日至27日对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发放网络问卷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的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6 824份(有效率99.17%),调查对象对COVID-19的潜伏期、人群普遍易感的认知为(74.6%、78.4%),对一些网络谣言的认知为86.3%~98.7%;疫情期间合理饮食、锻炼、勤开窗通风等行为方面较差(68.4%~85.3%)。本研究中年级、专业是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 P <0.05)。大二及以下的学生低认知风险较高, OR (95% CI )为1.291(1.164, 1.431),其不良行为的风险较低, OR (95% CI )为0. 867(0.785, 0.957); 44.8%蒙医药专业学生认知较低;35.1%的预防专业学生、30.9%的临床与护理专业学生属于高认知不良行为。 结论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对COVID-19的认知、行为仍有待改善,需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预防与临床教育、实践与理论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居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疫情流行期间本地区儿童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2月6—8日,采用问卷星的调查方式,由8~18岁儿童青少年在线填写一般资料、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采用SPSS 22.0软件,经单因素分析,线性回归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SRS得分的影响因素及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效回收问卷396份,DSRS 量表平均得分为(7.35±5.10)分。DSRS≥15分,即存在明显抑郁症状者41例(10.4%)。多因素分析显示,焦虑得分、居住地、碰到与疫情相关的事情是否害怕、年龄是DSR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焦虑症状(OR=4.284,95%CI:2.163~8.486,P<0.001),居住在乡镇及农村(OR=2.382,95%CI:1.120~5.069,P=0.024),碰到与疫情相关的事情经常害怕(OR=3.312,95%CI:1.210~9.064,P=0.020)是疫情流行期间居家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干预,减少儿童在疾病流行期间的恐惧及焦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高年级学生,乡镇及农村儿童等重点人群,从而减少COVID-19流行期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安徽省医护人员对COVID-19的诊断、治疗及院感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探讨影响医护人员COVID-19知识认知水平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于2020年2月12日-2020年3月4日期间,对安徽省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共获得有效问卷15342份.采用SPSS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在校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月10日—5月20日,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共94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结构化调查问卷开展线上调查。结果大学生对COVID-19的传染源、主要症状、潜伏期、密切接触者的定义、个人防护措施和治疗措施的知晓率比较高(80.06%~100.00%),但对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知晓率相对较低。90%以上大学生认为个人防护和社区防护对疫情控制十分重要,对政府应对此疫情非常有信心。采取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参加聚会等规范性防护行为的大学生占90%以上。女生在大多数知晓率和良好行为率上高于男生(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大学生对COVID-19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高校大学生对COVID-19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总体上较高,态度和行为较为正向,但不同人群有一定差异,建议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