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丽  汪志  崔珍珍  刘自强  童铸廷 《安徽医学》2018,39(9):1048-1051
目的 探讨简化调强适形放疗计划(sIMRT)与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每例患者设计sIMRT、IMRT计划,并给予计划靶区剂量60 Gy/30次。通过剂量、体积等参数比较2种放疗计划方式在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和照射野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及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均优sIM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脊髓最大受照剂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及心脏受量两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RT计划单次治疗机器跳数(MU值)及子野数少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计划及sIMRT计划均可满足胸段食管癌放疗计划要求。IMRT计划虽然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优于sIMRT计划,且能更好保护脊髓,但是sIMRT计划子野数和MU值明显减少,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机器耗损。  相似文献   

2.
童铸廷  任孟先  陈香存  肖亮  仲飞  王凡 《安徽医学》2017,38(9):1111-1114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癌5野调强放疗计划和7野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和相关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3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患者分别设计5野和7野调强计划,比较2个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均优于5野调强计划(P<0.05);5野调强计划的左右肺V5低于7野调强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野计划的左肺V20、V30及右肺的V20高于7野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放疗计划的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野调强计划虽然没有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高,但是在减少肺部低剂量照射体积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满足临床上大多数情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叶祯开  张成 《广西医学》2012,34(6):742-744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的治疗计划特点,为食管癌放疗的优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初治食管癌患者6例,其中颈段及上胸段食管癌3例,中胸段食管癌3例,进行CT扫描,靶区勾画和三维图像结构重建,然后分别在Elekta Precise PLAN2.1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1前野、1后野和2后斜野的3D-CRT方案布野和空间等分的3野、5野、7野、9野的IMRT计划设计,并对每一计划进行评价.结果 (1)3D-CRT计划能使靶区获得满意的剂量分布,但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差;(2)5野、7野、9野IMRT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和重要器官剂量学参数均优于3D-CRT计划及3野IMRT计划(P<0.05).结论 无论食管癌的病变位于颈段及上胸段还是中胸段,5野、7野、9野的IMRT计划均较3野IMRT计划及3D-CRT计划在靶区适形性及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更具优势.IMRT5、IMRT7的治疗方案更适合在早期颈段及上胸段、中胸段食管癌放疗.  相似文献   

4.
白伊凡 《包头医学》2017,41(4):25-27
目的:比较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及危及器官毒性的差异性.方法:将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根据放疗计划的不同,分为三维适形(3DCRT)放疗组和调强(IMRT)放疗组,分别行CT扫描,勾画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轮廓.对两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器官受量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靶区等剂量曲线分布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较3D-CRT组更具有优势.IMRT组计划骨盆V50,膀胱V40、V50,小肠的V50和股骨头V30、V50均低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毒性损害观察显示,IMRT组减少了对下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毒性作用,与3D-CRT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计划有明显靶区剂量学优势,可对危及器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不同射野数目调强放疗(IMRT)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方法10例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的病例,分别设计5、7及9野的IMRT计划,比较各计划间靶区剂量学特点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5F-IMRT、7F-IMRT及9F-IMRT计划的靶区V95%、D95%及剂量的适形性与均匀性未见统计学差异。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各IMRT计划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放疗,在靶区的剂量分布和正常器官保护方面,5、7及9野的IMRT计划相比未见优劣。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 (3DCRT) 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有效治疗时间(TT)等。【结果】 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优于3DCRT。对于正常组织,三组计划中肺、心脏的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差异,但IMRT与VMAT可较3DCRT更好的保护脊髓。3DCRT、IMRT、VMAT的MU分别为537 ± 92、601 ± 122、682 ± 139,有效治疗时间(min)分别为 3.9 ± 0.3、6.0 ± 0.7、4.7 ± 0.7 (P < 0.05)。【结论】 与3DCRT相比,VMAT与IMRT在胸上段食管癌均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但VMAT较IMRT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及常规放疗在靶区剂量及正常重要组织保护上的的优劣。方法:采用Cadplan6.4.7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计划的总剂量均设定为5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常规(RT)、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射治疗计划的95%体积GTV剂量分别为:(47.46±2.02)Gy、(48.12±0.78)Gy和(49.20±0.37)Gy,IMRT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1);3种放疗计划的95%体积PTV剂量分别为:(30.07±7.74)Gy、(45.44±1.35)Gy和(47.98±1.39)Gy、3DCRT和IMRT优于常规放疗(P<0.01);3种放疗计划的CI值分别为(0.38±0.18)、(0.75±0.14)和(0.96±0.07),其中IMRT计划的CI值最高。RT、3DCRT和IMRT计划的全肺V20分别为(21.63±6.26)%、(35.81±13.21)%和(32.95±10.93)%,3DCRT与IMRT与常规放疗相比总肺接受≥20Gy的照射体积增加了(P<0.05)。RT、3DCRT和IMRT计划的脊髓剂量及心脏剂量均在脊髓心脏耐受剂量范围以内。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在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剂量上均优于常规放疗,在正常组织剂量上与常规放疗相比无明显差异。调强放疗在靶区适形度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简化调强放疗(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胃癌术后放疗照射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为Tumor 3、Tumor 4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10例胃体癌患者,对每一例患者采用3D-CRT治疗。IMRT和sIMRT计划仅用于剂量学比较。患者靶区设定的处方剂量是至少95%计划靶体积(plan target volume,PTV)接受45.00 Gy,至少99%PTV接受42.75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不同照射技术靶区和相关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与3D-CRT相比,IMRT与s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略高,但三者在PTV受量上剂量相似。就V15(V15表示接受15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V23(V23表示接受23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整体考虑而言,sIMRT对肾脏的保护最佳、IMRT稍逊、3D-CRT最差;从正常肝的平均受量、V23及V30来看,IMRT与sIMRT相似,均较3D-CRT稍有优势;在脊髓的受量上三者相似。结论胃癌术后采用三维适形、简化调强和调强放疗均能使靶区受到足量精确的照射,能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和治疗时间等的全面评价:胃癌术后放疗采用sIMRT与3D-CRT、IMRT相比,sIMRT在胃癌术后放疗中具有最优的时效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RapidArc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术辅助放疗或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14例,分别设计7野IMRT和RapidArc计划,对2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进行比较。结果 RapidArc计划的D2%为(6 645.28±242.48)cGy,低于IMR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的下降导致RapidArc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优于IMRT计划(P<0.05);RapidArc计划的膀胱V40和V50,直肠V50以及左右侧股骨头D5%均低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计划的执行效率高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pidArc计划在在靶区剂量均匀度,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限制,以及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8.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