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最佳方案筛选。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100例,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取穴组、传统取穴组、西医基础治疗组、中药汤剂组。观察组间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麻痹指数、麻痹程度的变化。结果:子午流注取穴组、传统取穴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麻痹指数、麻痹程度。子午流注取穴组愈显率96.0%,传统取穴组愈显率92.0%,中药汤剂组愈显率72.0%,西医基础治疗组愈显率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午流注取穴组、传统取穴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汤剂组及西医基础治疗组,而两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为取穴方便,使用传统取穴治疗更符合临床。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本病又称"口噼"、"口眼歪斜"。在临床上,面神经麻痹分为3个时期,发病1~7天为急性期,发病8~15天为静止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分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垂放血治疗。观察2组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值及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上,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的疗效比单纯电针分期治疗效果明显,可更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首次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对照组24例,为非糖皮质激素应用组。两组均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肌氨肽苷注射液、神灯照射及针灸治疗。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评分试验组为18.412±3.533,对照组为10.333±4.234。试验组面肌功能评分及面肌功能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激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腹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罡  顾群 《光明中医》2007,22(3):42-4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文献查询,传统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各家所用方法不同,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所以,各家疗效相差较大,尚难对各家的疗效差异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予以常规针刺阳白、鱼腰、地仓、颊车、翳风、合谷、攒竹、四白、迎香等穴,每日1次。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在静止期及恢复期加用雷火灸疗法,日1次。7天1疗程,2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和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患侧瞬目反射R1、R2、R2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缩短,M波波幅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M波波幅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肌电图检测示雷火灸疗法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推拿与电针结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共40例。结果:40例病人中痊愈29例,占72.5%;好转8例,占20%;无效3例,占7.5%。结论:推拿与电针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疗效,探讨总结推拿治疗该病的经验。方法:将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中西医治疗中使用推拿治疗;对照组不使用推拿。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90d内治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获治愈病例的平均恢复期治疗组35.78d,对照组40.40d。两组疗效及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3,P<0.05;u 恢复期=2.13,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使用推拿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恢复期病程,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金存  高李  蒋振亚 《针刺研究》2006,31(4):249-251
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是否可以行电针治疗的争议长期存在。本文通过综述近期临床以电针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说明了其早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为运用电针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提供了科学依据。故认为在正确选择刺激参数的前提下,急性期电针治疗本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王康 《新中医》2018,50(10):159-16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不行电针。2组均治疗4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化风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7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电针疗法,观察组加用化风丹口服。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时,通过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和改良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各时间点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上一时间点有所降低,相邻两时间点之间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面神经功能的评分方面,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及8周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针结合化风丹综合治疗和单纯电针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恢复都有显著的疗效,电针与化风丹的联合应用能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泼尼松片、注射Vit B1,Vit B12及针刺、理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加味牵正散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Ram say-Hunt氏征引起的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结合推拿治疗Ram say-Hunt氏征引起的面神经麻痹5例。结果:治愈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帖氏飞针配合常规中西药与单纯中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中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中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飞针疗法,选穴地仓、颊车、太阳、阳白、四白、翳风、下关,均取患侧,合谷、风池取双侧。每天治疗1次,1周治疗6次,共治疗2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常规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的有效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结论:帖氏飞针在改善面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疗法。同时,安全有效,痛感低,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时间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恢复期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面神经功能评定分数表和肌电图检测,并比较其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面神经功能,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短时间电针刺激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较长电针时间刺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袭络型的疗效。方法:60例用针刺、穴位注射、中药、按摩、自主训练综合治疗。结果:愈显率95%,总有效率1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袭络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组),电针组和推拿组(对照组)。结果:推拿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3%,愈显率80.0%;电针组总有效率80.0%,愈显率60.0%,推拿组总有效率76.7%,愈显率5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针刺、口服汤药、中药外敷、理疗与功能锻炼五位一体疗法与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观察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的指标和临床疗效。方法:共收入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分治疗组30例,予针刺、口服汤药、中药外敷、理疗与功能锻炼五位一体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共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口服汤药、中药外敷、理疗与功能锻炼五位一体疗法有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推拿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优势。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电针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予电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TCD检测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积分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以及在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方面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唐建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29+31-29,31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选择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治疗的效果究竟如何。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人,对照组病人实施抗病毒,激素,消炎,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病人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又加用中药药物和电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19例患者为优,12例患者为良,30例患者无效。治疗组32例患者为优,24例患者为良,5例患者无效。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50.8%,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1.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比仅仅用西药治疗的效果好,能使麻痹的面部神经得以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