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因病机总属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致脑髓失充,神失所养,神机失用。中医从脏腑辨证出发,运用针灸、推拿、耳穴、康复训练等疗法,治疗ASD的核心症状及伴随睡眠障碍、情志异常、饮食困难等疗效显著。但目前中医的各种疗法多集中在改善语言及认知功能方面,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研究较少,且多缺少远期疗效追踪。长期用药及康复治疗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引起一些家庭矛盾及心理问题。基于此,今后的研究应更关注新的医学治疗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改善患儿核心症状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养育人心理支持治疗;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数据、远期随访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正>患儿,男,5岁,于2020年1月21日因"精神发育迟缓2年余"就诊。现病史:2年前出现言语沟通障碍,仅能与他人简单对答,时有自言自语,常沉默不欲交流,理解能力较差,精神易亢奋,易怒,多动。2018年于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缓"。脑电图示:异常儿童脑电图[睡眠期双侧额区,双侧前颞区、中颞区、中央区(Fz、Cz、Pz)大量中-高波幅棘波,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持续攀升,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其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措施等都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扩充,但仍然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仍表现出很多不足。本研究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新的治疗思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交流障碍的特征症状为主的神经发育障碍,其基本特征为社交交流和社会互动持续损害、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多起病在儿童早期,可伴随终身,已经引起国内外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其核心症状的方法,现治疗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等为辅.文章总结了中西医治...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ASD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脏腑失养;基于小儿“脾常不足”及“脾藏意与智”“脾主四脏”“脾升胃降”等理论,李宜瑞教授提出“脾养神”的观点,并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通过健运脾胃治本(太子参、茯苓),辅以化痰(白术、半夏、石菖蒲)、消积(山楂、莱菔子、炒麦芽)、调气(枳壳、厚朴)治标,以达到“脾健智增”之效。李宜瑞教授认为,“调理脾胃”这一原则应贯穿ASD患儿治疗始终。同时需配合心理疏导及生活调摄,可取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或称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临床三大核心症状分别是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重复行为[1]。此类疾病发病率较高,2018年美国公布的发病率为1∶59[2]。2011~2015年我国0~6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8‰[3],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督穴导气针法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A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特殊教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督穴导气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及发育商(DQ)值的变化情况,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胱甘肽(GSH)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BC中交往、运动、语言、自理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BC中交往、语言、自理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BC中语言、自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RS评分及DQ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RS评分及DQ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SH、HCY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穴导气针法配合特殊教育是一种治疗ASD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GSH、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2岁.初诊日期:2020年9月29日.主诉:阴痒伴情绪焦虑9月余.现病史:2020年1月初学业压力大,出现阴痒、伴红肿,小便细短,于外院就诊建议行包皮割治术,因疫情原因暂不行手术.2020 年 2 月底出现情绪焦虑,于广东省某医院心理睡眠科诊断为"①焦虑症;②狂躁症",予碳酸锂缓释片、德巴金、阿立哌唑口崩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问题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交替穴位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以及联合靳三针及针刺临床经验用穴治疗。3个月为1疗程,以孤独症儿童ABC、CARS量表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结果治疗组ABC、CARS量表分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注射与针刺相结合,可充分发挥药液与腧穴的协同作用,使脏腑得调,经脉得通,气血充足,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问题行为,促进孤独症患儿功能改善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颂钵音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7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颂钵音乐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完成并休息3个月后运用盖塞尔(Gesell)量表、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定患儿智力、语言及行为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Gesell量表中社会适应、个人社交和语言三个能区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则仅在语言能区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B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TEC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础康复治疗加用颂钵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语言功能及社交障碍,且对智力提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异质性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在交流、社会行为、兴趣和活动方面存在障碍。多项研究证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与ASD密切相关,其可通过代谢产物等多种方式参与ASD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从丙二醛、F2-异前列腺素、乙酰-赖氨酸加合物、蛋白质羰基、二酪氨酸、8-羟基-脱氧鸟苷等OS标志物的改变以及中医药治疗ASD与OS之间的关系,阐述了ASD患儿体内氧化损伤产物的堆积及抗氧化代谢的紊乱,而中医药治疗ASD疗效明显,特别是针刺可调节OS,但其治疗机制未明,今后应以分子生物学和机体生化为切入点加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朱向梅 《河南中医》2023,(4):603-606
目的:观察俞募穴速刺针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诊疗康复中心治疗的2~5岁ASD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俞募穴速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孤独症疗效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 CSHQ)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TEC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H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4~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现状、特征及其与社交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评价患儿的社交障碍严重程度,应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202例4~12岁的ASD患儿的照顾者进行调查,并通过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确定不同年龄、性别、社交障碍严重程度的ASD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状况和特征。结果:202例ASD患儿中,社会生活能力边缘以上(≥9)者占70例(34.7%),社会生活能力低下(<9)者132例(65.3%);社会生活能力低下组社交障碍显著重于社会生活能力边缘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儿社会生活能力不同年龄组别间相比较情况,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交往、集体活动、自我管理及总分得分方面,6Y1M~9Y组和9Y1M~12Y组均显著高于4~6Y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标准分方面,6Y1M~9Y组与4~6Y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Y1M~12Y与4~6Y组相比,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为核心症状的广泛神经发育性障碍,其主要以康复行为干预和教育为主,但长期高强度的干预势必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焦虑。因此,本文针对ASD患者在国内享予康复资源与家庭康复干预相关研究、家庭康复干预目标及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主要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浊阴蒙蔽脑窍。立足于“气一元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病机统万病,从先天肾气和后天胃气为基本立足点论治,同时兼顾扶益厥阴、清降阳明和通达三焦,运用方药治疗ASD,可获良效。该文从“气一元论”角度对ASD的病因病机进行探析,并结合临证经验提出常用方药,介绍典型病案。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病于生命早期,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因其病因病机仍不明确,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统一性,尚无特效方法。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国内外中医针灸、中药、五行音乐及西医行为教育、营养疗法、西药乃至新兴干细胞等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手段及进展报道如下,从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奠定深厚的诊疗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针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来选择纳入文献、用Cochrane手册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分析结果显示[SMD=-0.80,95%CI(-1.11,-0.50)],观察组CAR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001)。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分析结果显示[SMD=-0.96,95%CI(-1.68,-0.25)],观察组ABC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9)。临床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OR=3.96,95%CI(2.22,7.0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0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CARS和ABC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观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常合并其它疾病,其中睡眠障碍是严重影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日常生活、生长发育及其核心症状改善的共患病之一。基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研究影响ASD儿童睡眠障碍发病的因素包括生理病理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药物及非药物疗法都被临床证实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及睡眠问题有治疗效果,但其内容繁多。本文综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疗现状,并从中医理论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障碍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本文可为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不同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每节课程30 min,每日训练4 h,每周5 d,连续5个月;并予头针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3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注射mNGF,隔日1次,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0 d,共治疗5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BC得分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在18~36个月、37~54个月年龄段治疗后的ABC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8~36个月与37~54个月患儿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试发育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PEP总分明显提高(P0.05)。2组18~36个月患儿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6个月患儿C-PEP总分上升最高(P0.05)。结论穴位注射mNGF可以改善各年龄段ASD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智力,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