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管石复位(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BPPV经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头晕症状(DHI)、跌倒恐惧心理(ABC)、前庭诱发肌源性动作电位(VEMP)异常率、皮肤交感反应(SSR)、血液流变学指标及BPPV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0. 12±3. 58 d)短于对照组(14. 97±4. 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DHI评分(25. 38±3. 36分,8. 87±2. 46分)低于对照组(30. 19±3. 85分,16. 91±2. 93分),ABC评分(59. 39±8. 24分,88. 64±10. 25分)高于对照组(52. 47±8. 51分,80. 59±9. 6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眼性VEMP异常率(16. 27%、6. 98%)、颈性VEMP异常率(4. 65%、2. 33%)低于对照组眼性VEMP异常率(37. 21%、25. 58%)、颈性VEMP异常率(18. 60%、18. 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SSR潜伏期(1. 80±0. 23 ms,1. 84±0. 26ms)高于对照组(1. 69±0. 21 ms,1. 73±0. 24 ms),SSR波幅(1. 53±0. 32 m V,1. 50±0. 29 m V)低于对照组(1. 74±0. 30m V,1. 71±0. 31 m 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浆黏度(1. 18±0. 19 m Pa·s)、全血高切黏度(4. 26±0. 35 m Pa·s)、纤维蛋白原(2. 76±0. 16 g/L)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1. 32±0. 17 m Pa·s)、全血高切黏度(4. 73±0. 38 m Pa·s)、纤维蛋白原(3. 15±0. 19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PPV复发率(0. 00%、2. 38%)与对照组(5. 00%、10. 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BPPV经CRP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医联合中医活血通窍法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联合中医活血通窍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测听(PTA)阈值、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TA阈值、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PTA阈值为(40. 53±8. 14) dB,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 75±9. 26) d B(P 0. 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为(37. 51±4. 26)%,纤维蛋白原为(3. 85±0. 82) g/L,血浆黏度为(1. 30±0. 27) m P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 58±4. 13)%、(4. 63±0. 91) g/L、(1. 56±0. 28) m Pa·s(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59%(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西医基础治疗联合中医活血通窍法治疗突发性聋可有效促进患者听力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术中自体回收血液的流变学指标,评价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20例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行非停跳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拟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野血液进行回收的患者。采用椎板法对患者静脉血、术中自体回收血液和同期10份使用枸橼酸-磷酸-葡萄糖-腺苷保护液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全血黏度检测。结果自体回收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37±0. 83和0. 84±0. 22,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4. 55±0. 83和1. 01±0. 25,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413,0. 051);自体回收红细胞的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40±0. 54 m Pa·s、4. 36±0. 84 m Pa·s、7. 12±1. 85 m Pa·s和15. 10±5. 15m Pa·s,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3. 15±0. 90 m Pa·s、4. 05±1. 18 m Pa·s、6. 67±2. 06 m Pa·s和14. 25±4. 80 m Pa·s,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4,0. 310,0. 428,0. 543)。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55±1. 41和0. 91±0. 30,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2,0. 86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全血黏度分别为6. 45±1. 29 m Pa·s和13. 79±3. 35 m Pa·s,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103,0. 20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08±0. 58 mPa·s和3. 91±1. 05 mPa·s,较静脉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0,0. 041)。结论术中自体回收红细胞保持了良好的抗聚集能力和变形能力,能为气体交换提供足够的交换面积并变形通过毛细血管为组织供氧。综合考虑回收红细胞同时具有良好的携氧、释氧能力以及流变学性质,在术中需要输注红细胞时应首选自体回收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DNP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腺苷钴胺肌内注射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结果 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31/36),对照组为63.9%(23/36),观察组疗效优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腺苷钴胺及怡开治疗DN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右心力衰竭中应用米力农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COPD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右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均全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米力农微泵静脉持续泵入进行治疗。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B型脑钠肽(BNP)变化;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利超声监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内径、肺动脉压(PAP)、三尖瓣反流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HR、BNP、Pa O2/吸入氧气浓度(Fi O2)及Pa CO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HR和BNP相较于治疗前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H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BNP水平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Pa O2/Fi O2及Pa CO2均有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LVEF、PAP、右室内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有改善,且PAP、右室内径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LVEF、PAP、右室内径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无力、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头痛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右心力衰竭中应用米力农可有效缓解患者右心力衰竭的症状,且使其心率、PAP、BNP及右室内径降低,有效改善患者的Pa O2/Fi O2及Pa CO2,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脉滴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盐200mg+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d。记录2组治疗前和治疗3、7、14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14d后评定2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检测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3、7、14d后NIHSS评分(17.02±7.68、10.68±7.33、9.45±6.84)较治疗前(20.01±8.43)降低,观察组治疗3、7、14d后NIHSS评分(12.09±8.84、7.53±5.24、5.78±4.32)较治疗前(19.82±9.76)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8.39%)(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切黏度[(4.36±0.13)Pa·s]、低切黏度[(8.85±1.57)Pa·s]、血浆比黏度[(1.53±0.11)Pa·s]、红细胞比容[(42.84±1.12)mol/L]及纤维蛋白原[(33.2±2.6)mg/L]水平低于治疗前[(5.04±0.22)Pa·s、(14.54±2.25)Pa·s、(1.88±0.15)Pa·s、(48.07±1.46)mol/L、(46.3±4.7)mg/L]及对照组治疗后[(4.88±0.15)Pa·s、(12.79±1.94)Pa·s、(1.82±0.12)Pa·s、(46.94±1.63)mol/L、(41.9±3.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依达拉奉相比,丹参多酚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昏迷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氧磷酯酶1(PON-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ACI昏迷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口服或鼻饲,90 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 5 g+1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两组均坚持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氧磷酯酶1(PON-1)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9. 33%)高于对照组(68.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9. 20±0. 69 vs. 15. 26±2. 63分)、GCS评分(14. 69±2. 48 vs. 11. 23±2. 32分)以及血清ADMA(29. 68±4. 22 vs. 43. 65±5. 66分)和PON-1(178. 63±15. 26 vs. 130. 58±12. 5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以及血清ADMA和PON-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ACI昏迷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清ADMA和PON-1,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血清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提示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米啶在糖尿病湿性坏疽清除术中对循环系统以及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北京丰台南苑医院接受湿性坏疽清除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右美托米啶应用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0. 5μg/(kg·h)](n=35)和高剂量组[1. 0μg/(kg·h)](n=38)。观察2组患者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结果:1)术后,高剂量组SDANN(88. 98±7. 05) ms,RMSSD(39. 84±5. 15) ms,SDNN(95. 27±5. 68)ms,低剂量组SDANN(93. 85±5. 59) ms,RMSSD(44. 71±3. 06) ms,SDNN(106. 27±5. 42) ms,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比较2组患者短期睡眠状况发现高剂量组(5. 23±1. 64)分对比低剂量组(5. 34±1. 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剂量右美托米啶更适用于糖尿病湿性坏疽清除术的治疗,在维持患者机体循环系统稳定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三虫汤联合偏瘫治疗仪及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治疗组(黄芪三虫汤联合偏瘫治疗仪及葛根素注射液)和对照组(偏瘫治疗仪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每组6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 67%(P 0. 05)。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8. 65±5. 14)分,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6. 69±4. 78)分(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认知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黄芪三虫汤联合偏瘫治疗仪及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比伐卢定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中的疗效,评价其抗凝效果及对犯罪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 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PIC术的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肝素+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比伐卢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出血情况、凝血效果以及血管TIMI血流分级。结果 住院及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无复流、血小板减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均为轻度牙龈出血,无严重出血,其总出血率为1. 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61. 24±8. 86) s、凝血酶原时间(PT)(21. 88±3. 13) s、凝血酶时间(TT)(22. 17±3. 16) 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 77±6. 52) s、PT(16. 73±2. 35) s、TT(15. 35±2. 18) s,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1. 84±0. 25) g/L显著低于对照组(2. 62±0. 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犯罪血管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高危ACS患者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有效发挥抗凝作用,降低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酸镁及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对血压、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采取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BP、SBP为(77.69±4.09)mmHg、(127.47±8.06)mmHg均低于对照组(85.56±4.82)mmHg、(138.92±8.55)mmHg,观察组血浆黏度、HCT及全血粘度指标为(1.17±0.20)m Pa·s、(33.08±3.11)%、(4.01±0.69)m Pa·s均低于对照组(1.63±0.42)mPa·s、(40.53±3.30)%、(5.26±0.88)mPa·s,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症患者采取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患者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心络与硫化氢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03—2017-03在某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硫化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予以通心络胶囊与硫化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2个疗程(6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54±0.35)/(次·周),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为(3.69±1.14)min,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4.24±0.59)/(次·周)和(6.73±1.38)min,表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3.04±0.38)m Pa·s、全血黏度低切:(7.11±0.64)m Pa·s、全血还原黏度:(6.09±0.41)m Pa·s、血细胞比容:(41.05±3.39)%和纤维蛋白原:(2.68±0.67)g/L]明显低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5.02±0.32)m P a·s、全血黏度低切:(8.03±0.42)m Pa·s、全血还原黏度:(8.25±0.61)m Pa·s、血细胞比容:(50.53±3.54)%和纤维蛋白原:(3.73±0.38)g/L],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与硫化氢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加快临床症状的消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步态特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消炎、镇痛等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本体感觉训练,每日1次,每次练习25 min,每周训练6 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步态特征、平衡能力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膝关节平衡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比较(49. 68±4. 55 cm vs. 48. 26±3. 65 cm、86. 12±8. 26 cm/s vs. 85. 57±9. 12 cm/s、11. 36%±4. 62%vs. 11. 45%±5. 14%、12. 46±5. 21 cm vs. 12. 62±4. 65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长(57. 28±5. 12 cm vs. 54. 31±4. 48 cm)、步速(105. 31±10. 24 cm/s vs. 104. 28±9. 28 cm/s)及双支撑相(8. 24%±3. 59%vs. 8. 37%±3. 6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步长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愈显率为40. 0%,对照组愈显率为27. 5%,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情况、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各7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评分标准(Kofoed)评分,并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 38±5. 94) m L少于对照组(87. 62±9. 05) m L,手术时间(127. 32±13. 67) min、术后关节融合时间(10. 25±1. 64)周、住院时间(6. 12±0. 68)d分别短于对照组(141. 85±15. 26) min、(14. 37±1. 58)周、(8. 05±0. 8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2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5. 71%低于对照组40. 00%(P 0. 05)。结论对踝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可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尿道狭窄男性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尿道扩张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尿道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 14%,高于对照组的8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尿道功能相关指标(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 39±2. 08 ml/s、10. 41±2. 15 ml/s)、(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35. 93±4. 12 ml/s、35. 71±4. 01 m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20. 37±3. 82 ml/s)明显高于对照组(17. 47±3. 24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膀胱残余尿量(21. 52±3. 46 ml/s)明显低于对照组(25. 97±3. 494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86%)明显低于对照组(17.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应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尿道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辅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辅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26±0.18m Pa·s、55.54±3.75%、3.95±0.87g/L,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1.76±0.17m Pa·s、42.77±3.49%、3.28±0.85g/L;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6%,低于观察组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0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4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避免疾病反复发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三间隙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7)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患者(n=48)行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Wexner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 d、30 d的肛门功能,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d、30 d的患处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创面感染、肛瘘形成、肛门缺损或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 93±7. 63 min vs. 25. 49±6. 31 min)(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4. 69±4. 63 ml vs. 16. 93±3. 27 ml)、创面愈合时间(27. 59±4. 27 d vs. 22. 61±6. 59 d)、住院时间(16. 27±6. 41 d vs. 12. 95±5. 63 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Wexner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9. 26±1. 58分vs. 7. 88±1. 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7 d(4. 69±1. 63分vs. 4. 28±1. 37分)、30 d时(2. 73±0. 67分vs. 2. 51±0. 58分)两组Wexn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1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6. 75±1. 22分vs. 6. 05±1. 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d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 05±0. 41分vs. 2. 33±0. 34分、2. 25±0. 25分vs. 1. 17±0. 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4. 26%vs. 2. 08%)、肛门缺损或畸形发生率(2. 13%vs.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肛瘘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38%vs. 2. 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于传统切开挂线术,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确切,术后疼痛缓解快,恢复迅速,肛瘘形成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VBIV)患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VBIV患者88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 91%,40/44)高于对照组(70. 45%,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VBIV,可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变力学状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56例(189眼)儿童干眼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92眼)和对照组78例(97眼)。对照组患儿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氯替泼诺滴眼液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 6%,高于对照组的79.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FL评分分别为(11. 03±2. 64)、(3. 11±0. 59)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 49±2. 13)分、(6. 24±0. 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BUT、SIT分别为(9. 38±1. 35) s、(2. 82±0. 37) mm/5 min,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 57±1. 09) s、(2. 61±0. 25) mm/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 7%、6.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相较于单一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辅以氯替泼诺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进一步改善干眼症状、眼表环境及泪膜稳定性,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