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支架取栓与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solitaire with inter-mediate catheter,SWIM)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和SWIM取栓组,对两组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血管成功再通情况、90d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毕SWIM取栓组改良脑梗死溶栓量表(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评分≥2b,90d mRS≤2分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术后24h NIHSS评分低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62例,预后不良组(mRS>2分)46例,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有更低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建立急救流程与绿色通道,积极快速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血压的监测与管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加强康复护理。结果2例取栓未成功,术中行DynaCT检查,明显再灌注出血,结束手术。其余34例取栓成功,造影显示血管再通,取栓术后3 d复查SWI提示再灌注微出血16例。出院后1~3个月随访mRs,显示0分11例、1分14例、2分5例、3分3例、5分1例、6分2例。结论T6SS配合做好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患者的护理,能最大程度为患者赢得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可减轻残障程度,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例醒后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和支架取栓术后血管开通情况、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 结果3例醒后卒中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为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2例为心源性脑梗死,1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时均有意识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3~25分。支架取栓术中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评分≥2b级,术后复查头颅CT未发生颅内出血,梗死灶无扩大,术后30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入院时降低10~20分。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例为3分,2例为2分;Barthel指数评分1例为80分,2例为95分。 结论支架取栓治疗醒后卒中患者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溶栓,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观察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记录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 86%、73. 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2、3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2、3个月NIH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后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 d 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46)。结论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接受MRI检查,并于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患者ICH。将ICH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CH,sICH)和非sICH(无ICH和无sICH)。记录所有患者的MRI数据及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发生ICH、sICH预测因素。结果与无ICH组(79例)相比,ICH组(56例)患者具有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129.08±18.87与139.77±16.70)、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7±0.34与5.99±0.42)及DWI梗死体积(20.28±26.30与5.99±0.4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974,P<0.001;t=-6.421,P<0.001;t=-2.970,P=0.004)。sICH组(18例)患者DWI梗死体积(52.21±50.23)明显大于非sICH组(117例)(24.28±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r=0.554;P<0.001)、HbA1c(r=0.450;P<0.001)、DWI梗死体积(r=0.309;P<0.001)与ICH呈正相关;DWI梗死体积(r=0.234;P=0.006)与sICH呈正相关。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1.233(1.139~1.335),P<0.001]、HbA1c[OR(95%CI):39.121(7.537~203.052),P<0.001]、DWI梗死体积[OR(95%CI):1.025(1.006~1.044),P=0.009]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DWI梗死体积[OR(95%CI):1.018(1.006~1.030),P=0.004]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评估空腹血糖、HbA1c、DWI梗死体积可以有效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ICH、sICH的发生,可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机械取栓作为一种较新的血管再通治疗,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机械取栓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机械取栓的发展历程,希望对未来的临床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致死性疾病。随着以荷兰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为代表的五大试验结果公布,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手段,迎来了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新时代。目前机械取栓的主要装置有Merci取栓装置、Penumbra吸栓装置、Solitaire™FR支架、Revive SE支架、Trevo支架和Aperio®支架等,针对血管栓塞部位及血管条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取栓装置,同时采用不同的取栓技术,比如ADAPT技术、Solumbra技术、Advance技术、SAVE技术、SWIM技术等,才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吴敏 《全科护理》2016,(19):1990-1991
总结3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在时间窗内行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观察、有效呼吸通路的管理、静脉药物的管理等。认为在支架机械取栓的有限时间窗内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对术后并发症减少、神经功能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rt-PA动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架取栓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DL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6)。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能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极大提升血管再通率,改善近期预后,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3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术前建立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血压及药物治疗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53例患者均取栓成功,44例闭塞血管均完全开通,9例血管未能完全开通,其中3例因为再通后仍存在管腔狭窄而放置支架。结论快速有效地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意识和血压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再灌注损伤,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是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中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中护理配合方法与观察要点。结果:25例患者取栓均获得成功,术中5例发生剧烈呕吐,经及时处理后手术顺利完成。5例患者术后即刻一般情况和肢体肌力较术前有改善。25例手术中医护配合良好,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中严密的护理观察与密切配合,特别是对术中"三个节点"的密切观察,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补救性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前向血流不能维持,采取补救性支架置入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程度[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机械取栓次数、术后血管再闭塞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1周NIHSS评分、90 d临床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比率等指标。结果16例患者机械取栓后共补救性置入支架16枚(其中Solitaire支架15枚,阿波罗支架1枚),TICI=3级者12例,TICI=2b级者4例。平均取栓次数为(3.25±1.09)次。7例存在局限性狭窄,支架置入前进行球囊扩张。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为(10.96±3.24)h。术后24 h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显示血管再闭塞者3例,颅内出血3例(均<10 ml)。去骨瓣减压术2例,术前NIHSS评分(24.25±4.58)分,术后1周(7.44±5.09)分。90 d良好预后(mRs≤2)10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存在重度狭窄或前向血流不能维持时,采取Solitaire支架或其他支架补救性置入,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9例,均采用Solumbra技术行机械取栓术,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即刻行头颅CT血管造影,采用改良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本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双支架取栓术治疗的5例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包括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 TICI)、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3例患者经单支架多次取栓失败后改用双支架取栓,2例直接使用双支架取栓。所有闭塞血管均再通成功,m TICI达到2b级至3级。术后3D-CT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NIHSS评分依次为9.8、7.4分。1例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3例患者90 d mRS评分≤2分,1例90 d mRS评分 2分。结论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以作为常规取栓不成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及时血管再通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机械取栓作为再通的手段之一,有着更高的再通率及良好预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取栓术后血压控制目标尚未明确。高收缩压及较大的血压变异率与90 d功能预后差及脑出血转化相关,把握血压控制靶点尤为重要。美国卒中协会推荐取栓术后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高水平的血压目标必然会导致出血转化风险加大。文章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机械取栓术后不同再通程度血压的合理控制目标及血压治疗作综述,旨在为机械取栓术后血压控制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功能康复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AIS机械取栓患者;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AIS机械取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2022年9月采用常规护理和功能康复为核心相结合护理模式的40例AIS机械取栓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分(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以功能康复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AIS机械取栓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肢体、认知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董丽  张敏  王慧 《全科护理》2016,(19):2005-2007
[目的]总结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病人通过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加强术中护理。[结果]6例病人血管再通,术中医护配合良好。[结论]快速有效地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