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注意抑制功能及与其多动症行为得分的关系,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罹患多动症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招募3~5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GO/NOGO实验评估53例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男33名,女20名)和45名对照者(男24名,女21名)的注意抑制功能,并通过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评估被试者的多动症行为得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注意抑制功能与多动症行为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GO试次和NOGO试次中,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GO:(2 260.6±654.2)ms vs.(1 105.8±499.4)ms,P<0.01;NOGO:(2 220.2±693.6)ms vs.(1 017.3±454.9)ms,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的多动症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13.1±4.1)vs.(10.9±4.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组的NOGO反应时与多动症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20,P=0.03)。结论 学龄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的注意抑制功能存在缺陷,该缺陷可能与多动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是否存在抑制功能缺陷。【方法】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停止信号任务、Stroop色-字任务对100名ADH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进行抑制功能测试,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上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在反应/不反应任务的反应时变异、停止信号任务的停止信号反应时及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变异、Stroop色-字测试的干扰分(反应时及错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控制FIQ后方差多变量分析及协方差分析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领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状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2):143-144
注意缺陷和多动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i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多动症状的行为特征是:多动无明确的目的性;多动难以自我控制。表现为多动症状不受环境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和限制,行为冲动任性和症状的反复性;各年龄阶段多动行为表现各异。熟悉和掌握ADHD多动症状的行为特征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了解和掌握多动症状的出现时间、发展趋势和预后,则有助于对患儿进行及时的行为干预和诊治。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63例1~12岁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了被动吸烟与化脓性脑膜炎关系的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被动吸烟儿童患化脓性脑膜炎的OR值为3.00,其95%可信限大于1,P<0.05;并且家长的吸烟量与儿童患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对危险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05。提示被动吸烟是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5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多数表现典型,但年龄较小的婴儿易出现非特异性表现而延误诊断。应用联合抗生素对症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好转、治愈率高。结论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脑脊液检查,可早期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采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等治疗,是好转的关键,需警惕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常在学龄期被诊断,但在学龄前期已经表现出较多的行为问题,因此,早期诊断注意ADHD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学龄前儿童ADHD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整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6,(2):180-183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社会功能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儿童精神科门诊首诊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学龄期ADHD儿童62例作为ADHD组,在公立小学中随机抽取77例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家长均完成Conners父母行为问卷(PSQ)、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Weiss功能缺陷量表(WFIRS-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PSQ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BCL的行为分值高于对照组,而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WFIRS-P的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管理、社会活动、冒险活动和总分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PSQ和CBCL的行为问题分值存在正相关(P<0.05),与CBCL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总分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 ADHD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和功能损害,且两者密切相关,临床治疗ADHD应重视儿童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为主要症状,在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多动。ADHD对患儿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身心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并可持续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早期干预可以减轻ADHD核心症状,减少共患病发生率。目前学龄前ADHD的干预手段包括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ADHD核心症状,但无法改善学龄前儿童的社交和情绪问题,且药物副反应会造成成瘾、依从性差等问题。行为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社交功能和情绪,减轻父母养育压力,且不存在药物副作用等问题,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学龄前ADHD儿童的干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DHD学龄儿童的执行功能障碍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门诊2020年5—12月收治的ADHD患儿32例。另招募3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所有受试者进行Stroop测试、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家长填写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比较两组间执行功能测试和问卷结果的差异,并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ADHD组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2.63、2.51,P<0.05)。2)ADHD组DST测试顺背和倒背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0.26,P>0.05),而ADHD组的WCST持续性错误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ADHD组Stroop测试中卡片B正确数、卡片C正确数、干扰量正确数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67、3.86,P<0.05);ADHD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81.25%,健康组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43.24%,差异有... 相似文献
11.
药物治疗是矫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重要措施之一。既往药物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儿童 ,对学龄前儿童关注较少。近年来进行的采用对照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 ,精神兴奋剂利他林治疗学龄前儿童ADHD有效 ,副作用轻微。建议对行为治疗效果欠佳或症状严重的 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给予利他林治疗 ,同时注意防止和正确处理用药过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和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和反应抑制功能特点,为证明ODD是否会加重ADHD认知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1月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ADHD+ODD)、单纯ADHD(ADHD)、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第四版(WSIC-Ⅳ)对其进行智力测试,Stroop效应测试对其反应抑制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病例组在智力测试方面,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认知效率指数、总智商方面均落后于对照组(F=3.663、5.761、5.436、9.468、6.412,P均<0.05);ADHD+ODD组的一般能力指数落后于正常对照组(F=2.751,P<0.05);两病例组在反应抑制功能测试中的字义干扰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10,P<0.05);两病例组之间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03、0.578,P均>0.05)。结论 ADHD儿童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共病ODD会加重ADHD的儿童一般能力损害,但不会加重反应抑制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Two hundred and fifty-three mothers were surveyed regarding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symptoms in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2-6 years). Twenty-four children (9.5%) met DSM-IV criteria (criterion A only) for ADHD based solely on parent report. Mean ratings of the three core symptoms of ADHD (hyperactivity, impulsivity, and inattentiveness) were in the mid-range on a 1-7 point scale, with mothers indicating their children were most likely to be impulsive. Positive parental endorsement of the 18 individual DSM-IV symptoms of ADHD ranged from 4% for 'loses things necessary for tasks', to 28.4% for 'is on the go or acts as if driven by a motor'. Males and children of less-educated par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endorsement of ADHD symptom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age of the child or birth order (first vs later born). Global ratings of hyperactivity and inattentiveness predicted overall ratings of ADHD but when classification rates were examined, high global ratings were not predictive of diagnosis. These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the notion that relying solely on parents' verbal reports of isolated ADHD symptoms may lead to over-identification of the disorder. Thus, using full DSM-IV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including standardized behaviour rating scales across multiple informants and setting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共病(CAT)男生家庭环境与行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CAT)组、ADHD组、TD组及正常对照组(N组)各50例男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FES-CV中,CAT组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及组织性得分低于N组,矛盾性、独立性得分高于N组(P<0.01),知识性得分低于TD组(P<0.05)。CBCL中CAT组所有10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强迫性得分高于ADHD组(P<0.05),除分裂性和强迫性之外的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TD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FES-CV中的亲密度与CBCL中的强迫性、社会退缩、多动、攻击、违纪,情感表达与抑郁、多动、攻击,知识性与体诉,娱乐性与攻击性等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结论】 CAT男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缺陷,其不良的家庭环境与患儿的行为问题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治疗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学龄前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36名3~6岁ADHD合并DBD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治疗,治疗开始和治疗后第2、第4、第8周末根据临床总体印象(CGI)和Conners量表的检测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各阶段的Conne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2周两组多动评分(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682,P<0.05)、注意力不集中(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130,P<0.05)、ADHD(利培酮组:t=2.881,P<0.05;阿立哌唑组:t=3.756,P<0.05)、ODD(利培酮组:t=2.988,P<0.05;阿立哌唑组:t=2.247,P<0.05)及耐受性(利培酮组:t=6.255,P<0.05;阿立哌唑组:t=5.889,P<0.05)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的测量指标与第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终点两组的体重和空腹血糖(FBS)增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利培酮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量较阿立哌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7,P<0.05).结论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在减轻ADHD合并DBD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性相当;但两种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均较高,临床用药需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转归的不同,为临床早期鉴别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转归的差异。 结果 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重症组60例,普通组75例。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史所占比例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增高(均P<0.05),反应差、惊厥、神志异常、呼吸增快、心率增快、低氧血症、血小板计数降低、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重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高于普通组,脑脊液糖浓度低于普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组(均P<0.05)。反应差、肝功能损伤、低氧血症、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升高及脑脊液糖浓度降低是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早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鉴别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做到早期识别、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