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药物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升高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具有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霞平  胡琳丽 《新中医》2021,53(2):191-19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比较2组康复效果、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下肢平衡能力(BBS)评分、四肢瘫功能指数(QIF...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于涛  韩虎  何家源  吴汀 《吉林中医药》2012,32(6):625-627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康复训练能够通过肌肉运动对大脑的反馈作用,促进脑梗死边缘区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恢复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形成,达到最大恢复限度.从针刺经络选穴(阴经、阳经、阴阳经结合)到巨刺法(健患配穴)、辨证选穴、按神经肌肉解剖学选穴配合康复训练等多方面总结了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针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为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将68例上肢处于软瘫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针组给予常规西药、肢体被动运动及针刺治疗,针联组在单针组治疗基础上于留针期间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8周、3个月时,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张力,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估运动功能。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和Brunnstrom分级均逐渐好转;单针组MAS分级呈持续增高趋势,而针联组MAS分级呈向良性肌张力聚拢趋势;针联组Brunnstrom分级显著高于单针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针法能有效改善软瘫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其上肢良性肌张力的提高,减少肌痉挛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Bruunstrom分期,采取康复训练、传统中医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的康复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近年来"运动想象疗法"在分期康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文献报道,从"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中的神经作用机理研究和其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分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两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10年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相关文献的学习、总结,从针刺经络选穴(阴经、阳经、阴阳经结合)到巨刺法(健患配穴)、辨证选穴、按神经肌肉解剖学选穴配合康复训练等多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针刺联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软瘫上肢精细动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软瘫上肢精细动作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肢处于软瘫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肢体被动运动基础上予头穴透刺(百会透太阳为主)加患肢局部透刺(肩髃透臂臑、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等)治疗,留针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留针期间予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4周.分别于入组时、治疗2周、4周后,及第6周、8周、90天后随访记录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Fugl-Meyer (FMA)评分.结果:①上肢ARAT评分:从第2周起,各时间点两组比较,观察组ARAT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均P<0.05);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第2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其余时间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②上肢FMA评分:第2周、第90天时,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除第90天与第8周比较P>0.05外,其余时间点均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上肢协调功能和精细动作的恢复,尤其在改善精细动作方面,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立梁  曾骥 《陕西中医》2020,(7):983-985
目的:观察用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MMSE、MoCA、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运动想象疗法在疗养院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被大家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发现,运动想象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针对瘫痪的上肢,并认为运动想象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1]。评估方法"运动想象"具有疗养康复效果,患者的选择和治疗的实施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①患者应具备一定的想  相似文献   

10.
运动想象疗法常与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康复治疗,本文将介绍运动想象疗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觉刺激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被动活动和主动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经络刷加强患者上肢的感觉刺激。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周,观察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的改善情况。结果 (1)FMA:两组治疗后FM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的比较,经检验差异均显著(P0.01),提示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MBI:两组治疗后MBI评分的比较,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差值的比较,经检验差异均显著(P0.01),提示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感觉刺激可以加速软瘫期病人尽快进入痉挛期,感觉刺激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其中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最经典、最主要的手段,自面世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内容、方案和作用已为临床所公认。我国现代心脏康复医学是从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制马钱子治疗脑梗死软瘫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制马钱子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肌张力与肌力的变化,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4%,对照组为78.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所需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制马钱子在促进脑梗死软瘫期肌张力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并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穴位磁疗法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穴位磁疗法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磁疗组(穴取头部运动区和/或病灶相应头皮投影区及体穴)、电针组(穴取头部运动区、足运感区及体穴)各5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磁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电针组为74.0%(P<0.05)。且Brunnstrom、Barthel指数分级、手功能综合评价和步行能力评价等指标的改善,磁疗组均明显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说明穴位磁疗法配合穴位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头针与镜像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镜像治疗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纳入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2,P <0.05)。结论:在恢复早期,头针、镜像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有效结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痉挛状态评级、生活能力(ADL)和患肢运动能力(PMS)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痉挛MAS评级中Ⅰ级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在脑梗塞急性期即软瘫期应用康复疗法后其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9例脑梗塞软瘫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一般治疗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obath康复疗法治疗,疗程是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定法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疗法对脑梗塞软瘫期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及时有效地提高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一般康复疗法,A组加入悬吊运动疗法,B组加入冲击波治疗,C组加入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三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和Fugl-Meyer评测法(FMA)对三组患者的疼痛、肩关节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各组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C组各项评分均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低于A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SHS I期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PT)加作业疗法(OT)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用PT+OT疗法,治疗组用头皮针结合PT+OT疗法。每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3%、对照组65.0%,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PT+OT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