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强  耿焱  黄茂梁  吴英松  李明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637-638,649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及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构建其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初步鉴定该蛋白的特异性.结果 成功扩增出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该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并且特异性识别梅毒患者血清.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为梅毒螺旋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体而不感染其它动物,所以人类是梅毒螺旋体惟一的传染源.梅毒螺旋体可侵犯人体的任何脏器并产生各种症状,其传播途径95%是通过性交方式进行的,极少数是通过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播的;先天性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探讨其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关系.方法: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用酶联法定性测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半定量试验用凝集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用特种蛋白仪测定.结果:梅毒螺旋体阳性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含量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梅毒螺旋体又叫苍白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目、密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一经传染,螺旋体很快播散到全身,几乎可侵犯人体各器官,表现多种多样的类似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同时常时隐时现,病情变化难测,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侵犯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梅毒螺旋体只有通过紧密的直接接触,经由皮肤黏膜处的破损或微小损伤,才能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其中性接触感染占95%以上,通过间接途径如患者的污物、毛巾、食具、医疗器械等传播者,相当罕见.输入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可引起二期梅毒病变.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胎儿先天性梅毒或死胎,对胎儿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也称梅毒螺旋体)感染人类而发病的,可以损害到全身多个器官.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造成的胎儿全身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婚检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探讨婚检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200对婚检者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结果 2200对婚检者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男性46例,女性58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男57例,女性52例.结论 婚检中乙肝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高,为优生优育可以暂缓结婚,同时说明进行婚检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人体感染后,螺旋体很快传播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在我国筛检献血员血液时,梅毒抗体是必须检测的项目.由于梅毒抗体的方法较多,了解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的免疫应答过程,有助于了解现有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本文将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测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进一步调整防护措施,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中心体检科2004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4679人与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5179人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测.结果我中心体检科2004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4679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09%;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5179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01%.结论 我中心体检科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2004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令晓 《广西医学》2008,30(11):1755-1756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又称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1,2].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早期梅毒诊断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确诊和治疗,对于控制梅毒的蔓延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筛查的试验主要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者均为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对潜伏期梅毒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应采用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以提高梅毒的检出率.本文采用TRUST、ELISA和TPPA三种方法,同时对51例各期梅毒患者及56例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为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较高的原因.方法 用TP-ELISA法检测209倒体检老年人及1 740例体检中青年血清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 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年龄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因素可能是导致老年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几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 对我站2005年1月~2006年1月的门诊梅毒患者血清,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蛋白印迹试验检测IgM.结果 WB检测IgM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未经治疗的各个时期的梅毒诊断.WB检测IgM简便易行,是筛查和检测早期梅毒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共57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中,检出梅毒的有1例,阳性率为1.79%,研究组57例患者中,检出梅毒的有55例,阳性率为96.4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测敏感性为96.49%(55/57),特异性为98.21% (55/56).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人体感染后,螺旋体很快传播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时显时隐,病程较长,它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有蔓延趋势.人类感染梅毒后,体内能产生两种抗体,一类是针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即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另一类是具有抗体性质的反应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研究组)及40例非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对照组)的精液常规和精子形态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密度等参数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梅毒螺旋体感染组精子的存活率、活动力及精子正常形态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梅毒螺旋体感染可对精液部分参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抽取8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3.0 mL静脉血,离心后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液标本.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式对各组研究对象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及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98.8%)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96.3%)高于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高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度(10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特异度(100%)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特异度(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在不同分期的梅毒患者中均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易于自动化及标准化操作,可应用于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也称为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的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手术和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方法 用ELISA法检测7656例手术和输血前住院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出的阳性样本再采用CLIA法、TPPA法和TRUST法进行检测;对ELISA法的检测结果(S/CO值)和CLIA的法检测结果(S/CO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于TPPA确诊试验阳性标本按年龄段分组,分析不同年龄段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 ELISA法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173例,总阳性率为2.26%(173/7656);CLIA法、TPPA法和TRUST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173/173)、99.42%(172/173)和29.48%(51/173).相关性分析显示ELISA法和CLIA检测结果(S/CO值)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1).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5).结论 ELISA法和CLIA法是手术和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的可靠方法,但须行TPPA确诊试验;TRUST法不适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筛查,适宜疗效观察;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要慎重对待老年人梅毒试验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几例梅毒螺旋体抗体不同检测结果解释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咏梅  祖瑜 《重庆医学》2004,33(8):1178-1178,1181
随着梅毒感染患者越来越多,检测梅毒螺旋体(TP)抗体的假阳性、假阴性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本文就几例梅毒螺旋体抗体不同检测结果予以解释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生殖器官、附属淋巴结和全身病变的慢性传染病。一般经性交传播,本病具有自限性,临床表现多变是梅毒的特点。1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理化及流行病学特征1.1形态结构梅毒苍白螺旋体属小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为一细长螺旋状的病原微生物。无色透明,不易染色,在暗视野显微镜中可见螺旋体为白色,因此称为梅毒苍白螺旋体。1.2理化特性梅毒螺旋体为厌氧寄生物,在体内能长期的寄生和繁殖,有较强的致病力。其对干燥、温度、湿度、化学药品都敏感。梅毒螺旋体在肥皂水中立即死亡。新洁尔灭、高锰酸钾对其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