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ARS的病原体是于2003年3月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rona virus SARS-Cov),此病毒主要由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粪便和尿液中也有出现。在2003年3月下旬至月底,在香港淘大花园的居民中发生了SARS小型爆发。在不到3周的时间里发生了共320例SARS病例。此次爆发提示出环境源性传染的可能性。初步的结果表明导致此次爆发的首发病例是一个慢性肾衰患者,还表明除了面对面的传播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起SARS爆发流行的病例分布特点,了解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SARS的发生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SARS局部爆发进行调查,利用Exce15.0软件和SPSS10.0软件分析该起SARS病例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特征。根据传播链分析传播关系。结果:由首发病例(指征病例)引起感染或继发感染病人79例,年龄分布在19~69岁,男性占51.89%,女性占48.11%。发病人群包括护士、医生、同期住院患、家属、其他人员人员,分别占36.71%、12.66%、7.59%、10.13%和32.99%。病例分布有四个时段,医护人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第一、二个高峰时段,院内非医护人员和院外人员发病时间集中第三高峰,医务人员家属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四个时段。密切接触是SARS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SARS病例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科室,结论:该起SARS流行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为典型的院内SARS爆发感染;医务人员应对飞沫和接触性传播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SARS传播特点及其传染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RS传播特点及其传染力,为今后开展SARS的人群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通过对2003年和2004年北京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典型传播链及个案研究结果的分析,阐述与SARS传播及传染力相关的因素。结果SARS的最长潜伏期为12天,最短潜伏期不超过3天。结论SARS潜伏期没有传染性,发病期具有传染性,其传染性大小可能与SARS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SARS传播过程及传染力可能具有“充电现象”。  相似文献   

4.
不同动物SARS病毒携带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野生、驯化和圈养动物携带SARS样病毒状况的研究,比较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人群和健康人群SARS病毒感染率,研究探索SARS病毒的来源。方法于2003年5月起在广东等7个省自治区调查并采集动物咽漱液、鼻拭子和肛拭子样本,进行细胞培养、IFA、荧光RT—PCR检测;分析不同动物携带SARS样病毒状况。结果200只动物样本检出10只动物携带SARS样病毒,其中主要是果子狸(9只、阳性率为7.96%)。l740名人员血清的SARS 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06%,其中野生动物销售人员最高(45.45%)结论研究结果支持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果子狸)的假设,并推测SARS病毒能从动物传播给人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广州市荔湾区SARS传播和发病的可疑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RS患者接触史,医护人员,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庭和工作区饮自来水等因素增加SARS发病的机率,OR值分别为31.020,8.70,2.259,3.634和5.390;饮自来水(家庭和工作中)OR为0.714。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住宅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和饮自来水为可疑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9.740,3.136,2.23l和3.186。结论 SARS的传播和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ARS病人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确定其感染的可能方式。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该院SARS病例资料,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SARS—IgG血清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非传染病病人和健康人群,近距离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后都存在着被感染的机会。结论SARS病毒具有传染性极高、传播速度极快等特点,传播因素最大的可能是飞沫。  相似文献   

7.
对于SARS(急性呼吸综合征,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无论是流行病学还是病原学、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我们均需进一步加以研究,目前已经知道的情况有:①世界卫生组织宣布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其多种亚型均有致病力;②传染源为SARS患者,传播方式主要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很可能还有其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仲 《中国全科医学》2003,6(7):604-605
“SARS”作为一种传染病所引起的恐慌绝不只在于其广泛的传播性,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认为的“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所导致的较高死亡率。SARS的死亡率究竟有多高?不同国家地区统计出来的数字不尽相同。医务工作者更关心的是如何真正降低这种死亡率。作为一个大型综合医院,我们在承担SARS的诊疗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许多非SARS病人的常规诊疗工作。在这个条件下,针对SARS的医疗任务就包含着两个内容:(1) 如何提高SARS病人的诊断率,保证及时  相似文献   

9.
SARS传播数学模型与流行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SARS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其与防治措施的关系,并为此提供数学工具;方法 通过数学和传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与广东省和北京市部分实际资料进行拟合和模拟预测;结果 建立了适用于SARS模拟和预测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提出了SARS传播阈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在传播速率,传播阈值与两地流行过程及其与防治措施之间的关系上取得了较好的拟合;结论 预测广东省和北京市SARS的流行将于6月上旬或中旬基本结束,这是由于防治措施已使传播速率和基本繁殖率下降至临界值以下的必然结果,提示在保持一定的控制措施和使传播速率降至一定水平的情况下,SARS的流行是可以防止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北京临床诊断SARS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利用SPSS软件,结合北京市2000年人口数,进行临床诊断SAR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结果 确诊SARS的发病率为1.04/万,死亡率为5.75/百万。病死率为5.42%。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医务人员(27.8%)发病比例最高,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有明确接触史的占38.1%。结论 家庭内传播和医院内传播是病例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控制传染源后疫恃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从四对夫妇的患病分析SARS性传播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已较为公认。但作为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仍未十分明了,有隐性传播的嫌疑。为了探索隐性传播之谜,揭示其一般情况下难以明晰的传播形式,使预防控制措施更为完善有效,我们对广西四对至少一方患病夫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前野生动物接触史、病人接触史、病前夫妻性生活史(SARS病例均由自治区SARS诊断小组诊断)。研究其性传播可能性,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我国部分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出现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疫情。在与SARS病毒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 ,为了巩固胜利成果 ,请各级医师加强节约用血意识 ,重视节约用血 ,依照本共识树立合理谨慎用血的观念。1 .SARS在血制品中的传播风险 :正如艾滋病、疯牛病、肝炎等病毒一样 ,目前的研究发现SARS病毒在血液内可存活约 1 0天 ,所以有传染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于 5月 1 5日首次就SARS输血问题发出警告 ,并建议SARS确诊病人在结束治疗痊愈后 3个月内 ,疑似病人在 1个月内不要献血。对于那些在SARS高发地区旅行过的人 …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决定着本病传播快、危害范围广。尤其在冬春季节,气温偏低,人们室内聚会、活动多,又不开窗通风,建筑物内或车厢均处于相对密闭的状态,为SARS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许多SARS超级传播者造成的恶性传播事件也历历在目。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开展高暴露人群、本地健康人群及从SARS流行地区返湘的流动人群的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他们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状况,阐明我省SARS流行和波及的范围,为今后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5—8月选择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触者、接诊SARS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处置工作人员、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接触人员、5个县健康人群及SARS流行期间从流行地区返湘的流动人群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共检测血清标本805份,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50%,其中以家庭密切接触者的阳性率最高,为8.70%,其次流动人群的阳性率为0.65%,其他人群的阳性率均为0。结论家庭密切接触者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我省不同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广东的报道,且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及健康人群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证实SARS在传人我省后,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流行和波及其他人群;野生动物接触人员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我省野生动物携带SARS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部感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本文就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其传播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SARS医院感染爆发的传播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由1例超级传播者引起的医务人员SARS医院感染爆发的传播链。方法 对81例确诊为SARS的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在接触该源头患者后发生了连续传播并出现第一、二、三代患者,分别为37例、32例和12例,发病时间集中在2月2日~2月24日,分别出现了3个发病高峰对接触史及所实施防护措施的调查显示超级传播者传染性强、近距离密切接触、防护措施不足是第一代感染者的特点;第二、三代感染者已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消毒防护措施,在各自特定情况下发生感染.结论 SARS在医院内传播与病房环境、医疗经过、患者病情及传染力、暴露时间、个人防护、消毒隔离措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尤其医务人员感染率较高。天津、广东、山西、北京、内蒙古确诊SARS患中医务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38.07%、22.85%、17.53%、16.19%、14.53%,因此,做好医学防护工作,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尽管这场“抗非”战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对其病原及致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还缺乏特效抗SARS病原的药物,疫苗还在进一步研究中,因而对SARS的防治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提高。回顾与SARS斗争的整个过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在SARS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此本文就SARS疾病的预防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起SARS暴发传播链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Li Q  Zeng G  Ou JM  Guo GP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06-909
目的 分析SARS暴发案例的传播特点,评价SARS在发病前后的传染性。方法 以一起主要发生在北京的SARS暴发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以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75例接触者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用传播链示意图分析传播关系,用接触史分析图分析传染性。结果 本起SARS暴发传播链中的接触者275人,发病41例(不包括先证者),死亡5例,罹患率14.9%,病死率12.2%。其中家族病例19例(占46.3%),单位聚集病例13例(占31.7%)、社区病例8例(占19.5%),私人诊所医生1例(占2.4%)。其传播过程可用传播链清晰地描述。41例病例均与前代病例的症状期有密切接触史;仅与前代病人潜伏期接触的114人无一人发病;未发现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有传染性。无防护地照顾护理病人最危险,其次是一起居住、看望病人和给SARS病人看病。本案例的潜伏期为1~10d,中位数为3d。结论 全部SARS病人在发病前均与其前代病例症状期有过密切接触;传染性的强弱与SARS病人与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方式有关;未观察到SARS病人潜伏期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各类人群的SARS病毒抗体的检出情况及SARS患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各类人群的血清进行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45例SARS患者追踪1年半。结果SARS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临床确诊SARS患者44、5%(105/236);临床SARS疑似病例和发热查因的其他病例7、4%(10/135);正常体检人群1.0%(1/105);其他疾病2.5%(2/80);医院工作人员5.7%(29/505)。对45例SARS患者追踪1年半,SARS—IgG抗体的滴度仍维持较高的水平。5例SARS患者血清及她们的新生婴儿脐血清的SARS—IgG的滴度非常接近,出生3个月后,母亲SARS—IgG的滴度还维持在高水平,而婴儿的滴度下降较快,2例呈弱阳性,4例呈阴性。结论。SARS病毒IgM抗体消失较早,发病60天后检测不到,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持续时间较长,1年半仍维持较高的水平,是近期或曾经感染的标志。暂未发现母婴垂直传播病例。医院的SARS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