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凤英  卓新 《全科护理》2011,(5):426-427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士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曾被针刺伤的占96.0%;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0%;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0%;因防护知识缺乏造成的损伤占42.0%;因操作不规范造成损伤的占34.0%;其他占24.0%。指出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操作不规范及护士生理、心理因素等,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立凡  廖晓骏 《华西医学》2014,(8):1558-1560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就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手术室实习护士以女性为主,占97.7%;中专学历实习生最多,达53.1%;所有被调查者均未接受学校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未按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实习生占76.8%。该期间共有457人发生职业暴露,占被调查实习护士人数的44.7%,其中生物性职业暴露最多,占职业暴露总人数的38.5%。结论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不容忽视。加强手术室实习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增强手术室实习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体力处理操作职业危害的认识及防护现状,探讨体力处理操作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对重庆市肿瘤医院38名手术室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形式进行临床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存在的有害因素并拟定防护措施。结果被调查的38名护士中,18名曾在护理工作中因体力处理操作不当引起机体损伤,占47.3%,但只有11名了解如何减少因体力处理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占23.7%。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体力处理操作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体力处理操作相关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手术室护士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室护士岗位的特点、护士心理和身体特征、操作流程、防护用品的使用、暴露后处理流程不规范。主要措施包括对护士培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预防、规范操作流程、防护措施、暴露后正确处理流程。对护士实施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手术室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李源 《全科护理》2014,(13):1162-1164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手术室护士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室护士岗位的特点、护士心理和身体特征、操作流程、防护用品的使用、暴露后处理流程不规范。主要措施包括对护士培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预防、规范操作流程、防护措施、暴露后正确处理流程。对护士实施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手术室护士发生 HIV 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现状,提出防护对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9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暴露高危人群为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占83.47%;暴露的主要方式为锐器损伤,占85.95%;早晨治疗高峰期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73.55%。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临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此外,暴露后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护士职业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可归纳为:机械性损伤,最常见为针刺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工作环境对护士造成的损伤.针对这几类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护护士自身的安全并强化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护士锐器伤的相关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对报告登记的20名护士的锐器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20名锐器伤者手术室护士为最多7名,占35%,其次是外科护士6名,占30%;在关联操作中,拔针操作居首位,占40%,其次是处理废物和操作后整理用物分别占30%、10%;标准预防15人,占55%.结论 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采取系列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规程、督导防护制度的落实以及锐器伤后的正确处理,对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危险因素的状况与防范对策。方法对市级医院手术室的103名护士发生职业危险因素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03名护士锐利器械刺伤发生率15.5%~95.1%;接触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为74.7%~100%;接触血液为12.6%~100%;在预料接触血液、体液护理操作中戴手套者仅占11.7%;接触到血液、体液、污物后经常立即洗手者占35.9%。结论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淡漠,应加强全面性防护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 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 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知晓情况和意外锐器损伤情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90份,进行分析、查找危害因素。结果护理人员有过意外锐器损伤事件48例,占47.8%。其中护士损伤占43.8%,护生80%,主要因素为操作不当,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才能降低护理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郭双荣 《全科护理》2008,(5):446-447
护士在治疗活动中,实施介入性检查和治疗较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多,有创监测和护理操作频繁,可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了自己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造成职业损伤。护士的职业损伤主要为锐器刺伤和黏膜暴露,最常见的是血液性传播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防护用品不到位或防护措施落实不严格。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强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3.
许翠娴 《全科护理》2013,(34):3249-3250
[目的]了解导致临床护士针刺伤高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制定、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方式调查95名护士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不规范,如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上报不重视及伤口应急处理不当,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应制定、落实诸如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相应的多层次防护措施,规避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与操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家医院2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4.39%,人均刺伤1.9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加强防护管理及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赵月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0):1023-1025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对两所综合医院360名临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临床护士的医疗行为过程中,<5年工龄的锐利器具损伤例次发生率115.3%,损伤后追查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的很少;损伤多发生在临床护士操作过程中,临床护士操作不到位,同时防护意识还相当薄弱.结论 加强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临床护士的操作行为,是临床护士职业防护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职业损伤现状及其远期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4名实习护士进行实能习护士职业损伤现状调查。[结果]实习护士经过对职业损伤防护知识的培训,理论掌握较好;职业损伤发生主要是在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发生原因主要是技术不熟练、工作忙乱、粗心;职业损伤医用锐器类型主要是一次性注射器、头皮针、静脉输液连接;发生职业损伤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担心被血液传播传染。[结论]职业损伤不仅对实习护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担心、恐惧、焦虑,甚至影响到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日常生活;针对职业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发生职业损伤的原因和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护士30名进行研究。通过设定好的调查问卷统计这些护士发生职业损伤的种类、频次;调查发生损伤的护士损伤发生后的处理方式。结果供应室护士发生职业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尖锐物体带来的损伤以及紫外线引起的损伤,部分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后处理方式不正确。结论供应室护士面临多重危险因素,其中较重要的是锐利器械损伤和紫外线引起的损伤,应该多加强这些方面的保护力度,对在供应室工作的护士多进行这些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损伤发生后的处理,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从而降低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的伤害,保护其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护士职业安全造成危害的常见因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针对给护士造成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护护士的自身安全并强化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门诊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和工作的特殊性,使门诊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中,若不注意防护容易造成对工作人员的损害。门诊护士职业损伤主要为机械性损伤、化学因素损伤和心理性损伤。职业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损伤发生的关键,如何采取防护措施预防职业损伤具有现实意义。护士要提高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工作的潜在威胁;提高服务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医院管理部门要为护士职业损伤的预防提供充分的支持系统,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实施屏障保护,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