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阻断控制性温血灌注在心脏复苏障碍时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发生心脏复苏困难患者:①体外循环(CPB)方法: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4∶1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②控制性温血再灌注方法:对5例主动脉开放后ST段抬高患者实施再次阻断升主动脉单纯温血灌注,7例发生心脏复苏困难患者给予再次阻断升主动脉高钾温血停搏液灌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CPB。结论解决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苏困难,再阻断控制性温血灌注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人心肌保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成功复苏经验,尝试心肌保护新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均自动复苏。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不含停搏液)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为复苏困难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成功复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45例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的成功处理经验,寻求心脏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重新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完全静止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 45例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经过再次停跳温血灌注的处理后均复苏成功。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的处理,对于复苏困难的心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冠脉搭桥术主动脉开放前不同温血灌注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开放前不同方法的终末温血灌注在冠脉搭桥手术(CABG)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首次体外循环(CPB)下CABG患者随机分为终末低钾温血灌注组(Ⅰ组)和终末CPB温血灌注组(Ⅱ组),每组各20例。升主动脉开放前3~5min,Ⅰ组用4:1温血低钾停搏液、Ⅱ组用不含停搏液的CPB温血行主动脉根部加血管桥灌注。结果两组升主动脉开放后的心脏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24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血低钾停搏液和CPB温血终末灌注均有利于CABG患者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应用单次灌注心脏停搏液方法对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60 m in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0例患者,先天性心脏病21例,后天性心脏病29例,采用4∶1血液晶体停搏液在主动脉根部或加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先温血后冷血灌注,灌注量15 m l/kg,术中不论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短,只要心电图不出现活动波形,不再重复灌注。结果全组患者CPB时间(118.66±29.98)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3±18.0)m in,均一次性灌注停搏液。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44例(88%),电击后复跳5例(10%),复跳后除颤1例(2%),全组患者无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心衰等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单次灌注停搏液方法可使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心功能恢复快,适用于不同病种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6.
伏春玲  黄伟明 《新疆医学》1995,25(3):139-140
作者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开放主动脉前单次氧合温血停搏液灌注的病例,采用阻断主动脉后和主动脉后的开放主动脉前二次氧合温血停搏液灌注的病例与采用非氧合温血停搏液灌注的病例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合温血停搏液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以采用开放主动脉前单次灌注的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首次瓣膜置换术病人 ,分为实验组 (n =2 1)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以常温含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改为冷血停搏液 ,在主动脉开放前再次灌注常温含血半钾或全钾停搏液 ;对照组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围术期记录一些临床指标 ,两组各有 11例病人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4个时点采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cTnI)。结果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TnI于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以及终末温血灌注 (温 冷 温 )方法简单易行 ,较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瓣膜置换病人心脏复苏困难的处理。方法 11例重症瓣膜置换病人,术毕开放升主动脉后,11例均不能自动复跳,多次反复除颤仍不能复跳,既采取再次阻断升主动脉,同时灌注高钾温血停跳液至心电机械活动完全停止,3~5min后开放升主动脉,开放后7例自动复跳,3例除颤1次复跳,1例开放后除颤3次未能复跳,再次阻断升主动脉,同时灌注高钾停跳液至心电机械活动停止,5min后开放升主动脉,除颤1次复跳。结果 复苏成功后均顺利脱离CPB。给予多巴胺维持,循环稳定。4例安装了临时起搏器,术后恢复满意。结论 对多次反复除颤不能复跳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高钾温血再次阻断停跳,不失为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温血心肌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法在老年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组 3 4例 ,年龄 60~ 71岁。病种包括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5例 ,心脏瓣膜病 2 8例 ,左心房粘液瘤 1例。阻断升主动脉 ,先用含钾 2 3~ 2 8mmol/L的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用含钾 6~ 8mmol/L温血停搏液以 0 5~ 1 0ml/kg·min速度连续灌注至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前 ,心肌温度维持在 3 2℃~ 3 6℃。心脏病变给予矫治。结果 :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含钾温血停搏液后 ,心脏停搏迅速 ,且不经心室颤动阶段。开放升主动脉后 3 3例( 97 1% )自动恢复为窦性心律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小 ,无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死亡 1例。结论 :温血心肌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法对老年心脏病手术患者效果较好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冠状窦逆灌心脏停搏法已被证实是安全而有效的,而氧合温血心停搏法从理论上来说有其优点:对停搏的心脏可连续供给氧和基质,避免低温所致的副作用,因而更适于心瓣膜病和严重冠心病患者。我们对113例患者(平均61岁)用连续温血逆灌心停搏法施行了各种心脏手术,方法如下: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后在升主动脉根部插管,CPB 开始前经右心房闭式插入冠状窦逆灌管,然后开始 CPB 并维持正常体温(37℃)。经逆灌管灌注高钾(50mmol/500ml)温血停搏液后阻断主动脉,心停搏后立即用三通开关转换灌注低钾(30mmol/L)温血停搏液,以平均122ml/min 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行ECC心内直视手术的15例心脏复苏困难患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处理方法包括再次阻断升主动脉、温血灌注;冠状静脉窦逆灌;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等方法等。15例患者均顺利脱离ECC。结论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与心脏本身病变、气栓、酸碱电解质失衡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安桂  何巍 《华夏医学》2003,16(4):590-59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是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冷晶体停搏液、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已被广泛研究证实,但该两种心肌保护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不阻断心肌血供,避免了心肌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临床使用已观察到较冷晶体停跳、含血停跳心脏手术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缺血/再灌注对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0例患者CPB前后多时间点外周血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浓度,以间接反映血中NO水平。结果显示:CPB心脏手术后患者外周血NO水平(NO2^-+NO3^-)呈下降趋势,而且这种下降趋势与CPB前后的时间变化存在直线回归关系。作者认为CPB后患者外周血NO释放的下降趋势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经验。方法选取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55例,年龄24~71岁。其中5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全部患者采用膜肺,中度低温CPB;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红细胞悬液、速尿等提高HCT;注意纠正低钾、高钾、低钠和酸血症。结果 CPB时间为69~254min(165.7±68.0),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6~168min(99.5±54.9),自动复跳率为84.4%(86/102),电击复跳率为15.6%(16/102)。全部患者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调节血球压积、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是保证体外循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炘  陈张根  贾兵  钟慧  叶明  惠慰  曾纪骅 《上海医学》2000,23(8):451-45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规律。方法 1.建立猪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12例,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6个时间点测定冠状静脉血浆CGRP含量,并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压;2.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体外循环前后7个时间点测定其冠头静脉血浆CGRP含量,结果 冠状静脉血浆CGRP;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后与体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DVR)的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31例DVR患者,男15例,女16例,年龄30~62岁,中度低温CPB下行DVR,采用膜肺;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悬浮红细胞、速尿等提高Hct。结果CPB时间137~254(182.7±38.0)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1~168(129.8±26.40)min,自动复跳率74.2%(23/31),血红蛋白尿发生率35.5%(11/31),全组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DVR的CPB应注意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重视血球压积的监测和调节,采取综合措施是保证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熊刚  张莉  唐令凤  杨康  杨军民 《重庆医学》2002,31(5):367-36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病人血清铜,锌,铁,镁,硒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相血清铜,锌,铁,镁,硒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血清铜在转流结束时最低,术后第二天恢复;血清锌在术后第一天降至最低,于术后第五天恢复,血清铁在术后早期升高,继而下降且较长时间不能恢复,血清镁在转流结束后降低,术后第三天恢复,血清硒术后降低明显,恢复较慢,结论:术前预防性地补充某些微量元素,可能有益于病人更好地耐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