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防治肝炎工作中,归纳各地經驗,对传染性肝炎无論急性、慢陸、黄疸型及无黄疸型,茵陈蒿是一种主要中药、既能退黄疸,又能利胆清湿热,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一致認为用其大量则功效更显著。据药学,药理学研究,茵陈蒿对肝脏病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含于花期果穗中,应于开花結果期采集。古代本草也有明白的記載。陶窍景云:“茵陈生于丘陵坡岸,五月及立秋采茎叶、阴干”。苏颂图经本草云:“茵陈近道皆有之,春初生苗,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我們现在所用的茵陈,是春季采集的嫩苗,可能因生長未全盛,药力未充足,故需要用大量。可是我們地区为什么习慣用其嫩苗呢?李时珍曾說过:“茵陈昔人多蒔为蔬,故入药用山(野)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洪舜俞老圃賦云:酣(?)紫姜之  相似文献   

2.
莳萝蒿、海洲蒿、茵陈蒿利胆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结果表明:莳萝蒿、海洲蒿的利胆强度与茵陈蒿相似(P>0.05),其中莳萝蒿的作用持续时间较久,药后3h与茵陈比较差异显著(P<0.05);幼苗期、立秋期、花前期三种采集期的茵陈,其利胆作用相似,以花前期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tnisiaargyi)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的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对于艾叶的采集期,古代要求三月三日、五月五日(端午节)采’“,现代多要求4—7月份采,笔者曾以挥发油为指标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前后几天采收为好“’。此文发表后曾有人提出在最佳采集期内的同一天中以何时采为好呢?此问不无道理,在来《证类本草》中亦有“常以端午日鸡末呜时探似人者”“‘,明《东宝医鉴》亦载“端午日日未出时不语采者佳”“’,而现代民间则要求在端午日午时大阳正中时采收。…  相似文献   

4.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mb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L.别名:白蒿、臭蒿、茵陈、绒蒿、细叶青蒿等。性凉,味苦、辛,无毒。生于山坡、原野、田边、荒地,我国黄河流域多有野生,春季采幼苗、晒干备用。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说明茵陈采集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辛夷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开发中辛夷的选择与使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皆以辛夷为正名,意为有辛香之味的花蕾;历代所用辛夷的主流基原植物为玉兰Magnolia denudata和望春玉兰M. biondii;近代以来关于其学名考订的历史较为复杂,许多外国学者曾给出过多个不同的学名,然多与我国古代所用辛夷情况不符,系因外国学者未能采集我国所用辛夷药材对应的原植物进行准确鉴定所致;明代前辛夷主产于陕西地区,其后著录的产地渐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崇河南所产望春玉兰之花蕾,奉为道地,因经禹州集散,而习称“会春花”;古代辛夷的采收期多集中于农历正月、二月,亦推崇以望春玉兰之花蕾入药,现则多于冬、春二季采集花蕾,以身干、个大、色黄绿、内瓣紧密、气香、无枝梗者为佳;历代炮制方法以生品为主流,尚有炒制、水浸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所用辛夷采用历代所推崇的品质更佳之望春玉兰M. biondii的花蕾,原方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6.
阴行草,1977年版(药典)有收载,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带果全草。实际上在北方地区普遍以阴行草作刘寄奴入药,南方地区以铃茵陈、金钟茵陈、山茵陈等名入药。关于阴行草作金钟茵陈和刘寄奴的本草考证前人已有结论。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秋季,始于农历立秋,止于立冬.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间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相似文献   

8.
<正> 有关江、浙一带药用茵陈种类,据我们先后在各地调查访问草医、药农及药材收购人员,除应用较广泛的正品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外,还有四种也称为绵茵陈、山茵陈、土茵陈、草茵陈而入药的。经鉴定是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据当地群众及医疗单位反映,它们的疗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现将它们的鉴别介绍如下: 1.绵茵陈:植物名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菊科)。叶2~3回羽状全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国藏茵陈的种类与分布、使用状况,学习栽培技术,为合理使用藏茵陈资源,提高藏茵陈在药用方面的应用水平,开发和利用藏茵陈在观赏、美容、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发挥种植和开发藏茵陈的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定性资料分析为主,实地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我国藏茵陈资源。结果:藏茵陈为一年生龙胆科獐牙菜属,入药的原植物有十余种。藏茵陈为高原独有植物,是保肝的良药。近年来,藏茵陈不仅药用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利用,而且在观赏、美容、保健方面的价值也被应用,它的前景将会是不可估量的。藏茵陈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也处于领先水平,是致富的好项目。结论:结合我国藏茵陈的资源分布,合理开发利用藏茵陈的药用价值,观赏、美容、保健的经济价值与种植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2、3、4、5、6、7、8、9、10、11月份采集的茵陈样品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为确定其合适的采收季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不同采收期2、3、4、5、6、7、8、9、10、11月份采收的茵陈样品。采用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5 nm。结果绿原酸和咖啡酸均在一定浓度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茵陈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咖啡酸的含量,绿原酸在4月份达到峰值,咖啡酸在5月份达到峰值,并且春季样品含量明显优于其他时间采收期。结论茵陈同一入药部位不同采收期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综合考虑4~5月份为茵陈的最佳采收期。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有效,可为茵陈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学文 《中医杂志》2004,45(5):332-332
牛膝,味苦酸、平、无毒,野生于山坡、路旁向阳处,农历7~8月采根入药,临床用散血、止痛,强筋骨.笔者据当地民间方法,用牛膝治疗痛经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茵陈     
《亚太传统医药》2006,(2):75-75
<正>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草药的采集,可说是源远流长。就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来说,其中已有不少采药的意句。下面撷摘一些,并略作诠释。(周南·苯百)中有这样一些牵句:“‘采来未有,薄言采之。未采苯苔,薄言有之。采采本首,薄言提之。来采苯苦,薄言拧之。”上面的章句,是古代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苯百”ftiyl,就是车前,子和全草都入药0“薄”、“言”都是语助词。“有”是采取。“掇”是拾取。“招”是从茎上抹取。歌词大意是:“车前子采呀采,快快采些来。车前子采呀采,快快采起来。车前子来呀采,一颗颗拾起来。车前子采…  相似文献   

14.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俗称端阳节。每逢此时,民间除吃粽子、赛龙舟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风俗。斗百草旧时端午节盛行的一种游戏。是日,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采集各种花香,比赛草的多寡、韧性和奇特,或对花草名。《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草之戏。  相似文献   

15.
独一味是藏族常用药之一,具有的良好的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该文通过查阅历代藏族药典籍、本草,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独一味名称、性味、基原、入药部位、采收加工、功效主治的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及本草考证。经考证独一味始载于八世纪中叶《月王药诊》,音译为大巴。独一味性味的记载以性平、温,味甘、苦、涩为主,除《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其他典籍中均记载为无毒。历代主流的基原为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的地上部分入药,此外古代尚有圆叶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美花圆叶筋骨草A. ovalifolia var. calantha,藏玄参Oreosolen wattii的全草入药的情况。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农历8—9月霜降前采挖,现代采收时间为秋季花果期采收。由于独一味药材的蕴藏量大幅减少,其入药部位由全草或鲜叶,演变为地上部分为主。功效古今记载以养骨补髓,引黄水,止血止痛为主,但古代尚有治疗虫病,月经淋漓,遗精症,腹泻及滋补身体的功效,该文通过对独一味的本草考证,以期为藏族药资源独一味扩大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乌药的名称、基原、拉丁学名、入药部位、道地产区、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乌药以“旁其”之名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自五代《日华子本草》以来,历代本草均以乌药为其正名;历代所用乌药的主流来源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的干燥块根;历代本草记载乌药的产地主要有广东、广西、湖南、浙江、安徽等,自宋代起以浙江天台所产者为佳,现代仍以浙江天台为道地产区;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八月采根,而现代乌药多于冬春二季采挖或全年采收,采后直接干燥,或者在产地趁鲜切薄片干燥;乌药古代炮制有去皮心、酒炙、醋炙等方法,现代多以生品入药。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乌药时,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在产地趁鲜切片、干燥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89,12(7):43-44
阴行草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stegia chinensJs Benth.的干燥全草,具有清利湿热,凉血祛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尿导结石,小便不利,便血,外伤出血。目前本品在华北及东北的部分省市作刘寄奴入药,同时在江苏、浙江、江西、广西等部分地区又作土茵陈入药。然刘寄奴与茵陈是功效  相似文献   

18.
<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时值农历二月,相信有些地方都已经"拂堤杨柳醉春炯"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柳树和中医还有着不解之缘呢——柳树根、叶、花序等都是很好的中药来源。柳华入药始《本经》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台湾诗人郑愁予  相似文献   

19.
每年农历五月,火红的石榴花分外娇艳。“烈日烧成一树彤,万花攒动火玲珑.”耀眼的石榴花使人感到一种欢快而奋发的气氛。所以人们热称农历五月为“榴月”。  相似文献   

20.
我治急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型肝炎,古代属于黄疸范畴。病因为湿热。一般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之分。治疗均用清热利湿药。个人体会,清热利湿这类药物可能有抑制病毒、消除炎症、排除黄疸等作用。古代治黄疸型肝炎常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还有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我治黄疸型肝炎是于清热解毒药中加入利湿药。仲景茵陈蒿汤原方以茵陈为主药,用至6两,栀子用14枚,大黄用2两。明代吴又可认为本方当以大黄为主,以茵陈为辅。他说:“黄因小便不利,故用山栀除小肠屈曲之火,瘀热既除,小便自利,当以发黄为标,小便不利为本。至于小便不利,病原不在膀胱,而是胃移热,必当以小便不利为标,胃实为本,是以大黄为专功,山栀次之,茵陈又其次也。”他还认为,如果不用大黄,只用“茵陈五苓”,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吴氏专攻瘟疫,以临床实践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