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全祥 《西南军医》2012,14(4):582-584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CT表现,探讨二者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与转移瘤40例,观察椎体、附件骨、椎间盘破坏方式,椎旁、椎管内脓肿的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26例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高密度死骨形成、椎体压缩、椎间盘破坏、椎旁、腰大肌脓肿、或椎管狭窄等症状;14例脊柱转移瘤征象是椎骨骨质破坏、增生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多见,常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椎体引起压缩。结论多层螺旋CT能对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6.
脊柱多发骨髓瘤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脊柱多发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和转移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多发骨髓瘤17例,脊柱转移瘤32例,分析二者的MRI特点,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 脊柱多发骨髓瘤累及154个椎体,其中累及附件18个,占11.7%;椎体破坏变形8个,占5.2%;椎旁软组织多呈“围髓”生长。转移瘤累及椎体89个,多为跳跃状分布,累及附件45个,占50.6%;椎体破坏变形51个,占57.3%,椎旁软组织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结论 MRI检查在鉴别脊柱多发骨髓瘤和转移瘤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与36例转移瘤,采用SIEMENS 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冠位、轴位T_1WI和T_2WI检查。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表现有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结核累及椎体附件较转移瘤明显少。转移瘤一般不伴有椎间隙的狭窄。结核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楔状变形的椎体后移及寒性脓肿的形成。转移瘤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塌陷椎体前后径的加大以及椎旁硬膜外转移灶从硬膜囊后方压迫所致。结论: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各自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有无脓肿和对脊髓及硬膜囊的压迫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脊柱骨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椎是转移瘤最好发的部位[1]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减轻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十分重要。CT因其独特的骨结构成像和空间分辨率 ,在骨转移瘤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薄层CT扫描的方法对 5 8例脊椎转移瘤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脊椎转移瘤的CT征象 ,并对不同组织类型原发肺癌的脊柱转移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脊椎转移瘤患者 5 8例 ,男 3 7例 ,女 2 1例 ,年龄 3 2~ 71岁 ,平均年龄 5 5 .2岁 ,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 5 8例患者中 ,原发肿瘤包括 :肺癌 2 6例 (腺癌 10例 ,鳞癌 8例 ,小细胞癌 6例 ,复合癌 2例 ) ,…  相似文献   

11.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附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均有明确原发瘤灶。结果:①6例为单椎体病变,28例为多椎体病变;②在T1WI上34例均呈低信号,在T2WI上26例(76.5%)呈高信号,7例(20.6%)呈等信号,1例(2.9%)呈低信号;③椎体骨质破坏分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三种类型;④椎旁肿块形成者7例(20.6%);⑤椎管狭窄者13例(38.2%);⑥跳跃式分布者20例(59.9%);⑦34例椎间盘的形态及信号均大致正常。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脊柱是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转移部位。在基层医院,x线与CT对此病的检查仍为最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手段。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正确运用两种检查方法,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与CT改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转移部位、原发肿瘤、MRI 信号特点、多发转移瘤的跳跃征象、椎间盘嵌入征或椎间隙扩大征、MRI 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对脊柱转移瘤的MRI 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昭  马勇 《航空航天医药》1998,9(3):139-140
目的:研究单发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两种肿瘤的CT评扫片与对比增强片。结果:两种肿瘤在好发单位,临床表现及呈环形强化时具有一定特征。结论:为对于幕上皮层或皮层下肿瘤在诊断为单发星形细胞瘤时,要考虑到单发脑转移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和CT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经CT诊断并由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认的脑转移瘤90例 ,男51例 ,女39例 ,年龄范围29~84岁 ,平均65.35岁。分析其临床表现、CT形态学特征和继发性瘤周水肿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脑转移瘤病例大于60岁的66例患者中 ,男性42例 ,占63.64 % ;而小于60岁的24例中 ,女性15例 ,占62.5 %。90例中CT平扫时显示107个病灶和61个无病灶可见的低密度水肿区 ,85例CT增强后共检出378个瘤灶。病灶数增加4.11倍 ,瘤灶最大者达6.5cm×6cm×3.5cm ,最小者直径仅3~4mm。增强后病灶形态表现多样 :结节状245个 ,环状116个 ,囊状17个。在63例多发病灶中 ,49例表现为多形混合。分布以幕上为主 ,77例病灶均位于幕上 ,11例幕上、幕下都有病灶 ,仅2例病灶位于幕下。本组90例中 ,77例伴有瘤周低密度水肿区。其中 ,Ⅰ级13例 ,占14.44 % ,Ⅱ级或Ⅲ级共64例 ,占71.11 % ,水肿程度与瘤灶大小可不成比例。结论 :脑转移瘤多分布于幕上、大脑灰白质交界区 ,以多发常见 ;表现为“瘤灶大小不一、部位不同、多形混合、水肿程度不同”的CT特点。CT增强扫描有利于瘤灶的检出、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