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期脑栓塞患者下肢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近期脑栓塞患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经导管直接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例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患者,突发脑栓塞近期内再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其中左髂总动脉2例,股动脉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右侧腘动脉2例。采用团注联合持续溶栓方法行导管灌注rt-PA溶栓治疗,其中3例行血管球囊扩张术,1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平均持续灌注时间3.6 h,rt-PA用量23.6 mg(20~28 mg)。血管完全再通率100%,临床完全缓解率7/8,仅1例患者因胫前、胫后动脉远端闭塞残留静息痛。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6/8),血管鞘周围渗血(2/8),血尿(1/8)。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随访3~6个月,无下肢动脉栓塞复发或血栓形成,1例患者死于再发脑栓塞。结论对于房颤合并近期脑栓塞患者,用rt-PA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8岁。腹部及右下肢持续疼痛伴恶心呕吐1周。检查:心律不齐,早搏。左下腹压痛明显。腹部平片:肠系膜上动脉供血的肠管及胃均充气,而肠系膜下动脉供血的肠管无充气。急诊左股动脉穿刺插管腹主动脉造影示:导管头下方L_1椎体水平的腹主动脉内见团块状血栓影,腹主动脉左侧壁毛糙。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显示不清.右肾动脉显示良好,但左肾动脉未显影。右髂总动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栓塞的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脑栓塞(AES)动脉溶栓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或rt-PA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IAT)治疗AES患者21例,并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AES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24h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血转化(HT)及病死率等。结果①IAT治疗后脑血管造影结果:血管总再通率为61.9%;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及基底动脉(BA)再通率分别为83.3%、2/7和1/2。②治疗后24hNIHSS评分IA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5±5.61比14.83±4.05,P<0.05);IAT组预后良好(mRS0~2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比35.7%,P<0.05);③IAT组与对照组相比,HT发生率(28.6%比16.8%)、患者病死率(19.1%比16.7%)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没有患者死于HT。结论IAT治疗AES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5.
超急性期脑栓塞动脉内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超急性期脑栓塞动脉内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的溶栓效果。方法 2 5只健康杂种犬分为 5组 ,每组 5只 ,经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 ,使其远端或分支栓塞。在脑栓塞动物模型建立后 2h经颈内动脉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各组溶栓浓度分别为 :A组 (为对照组 ) 0 .9%生理盐水 :B组 12 0 0U/ml;C组 6 0 0 0U/ml;D组 12 0 0 0U/ml;E组 6 0 0 0 0U/ml。溶栓前后行脑血管造影、犬头部CT扫描及 2 4h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DSA脑血管造影显示 ;A、B组溶通率为 0 ,C、D、E组的溶通率均为 10 0 % ,C、D、E组与A、B组溶通率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但溶栓后犬头部CT扫描E组有 4只可见大片脑出血 ,而导致死亡 ,其余犬未见异常。溶通犬病理学检查脑组织结构正常 ,未溶通犬可见片状梗死灶形成。结论 ①动脉内溶栓是治疗超急性期脑栓塞的有效方法。②栓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 ,存在溶栓剂有效浓度范围。有效浓度表现为在该浓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溶通率并且不增加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犬脑栓塞超急性期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浓度范围为 6 0 0 0~ 12 0 0 0U/ml。 相似文献
6.
7.
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栓塞的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疗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疗法(简称SSIF)对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栓塞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1例治疗前CT上未发现明确的低密度病灶,而所有病例脑血管造影均发现与症状一致的闭塞血管。使用Tracker-18微导管,尽量使其先端通过栓子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到达栓子远端,然后注入纤溶剂进行溶栓。如不成功,则用微导管及导丝机械地将栓子部分捣碎后再行溶栓。结果:12例中11例完全或部分再开通,7例溶栓后症状改善,7例观察到颅内出血性变化。结论:SSIF局部纤溶剂浓度高,再开通率高,尿激酶用量少,并可减少栓子碎片向末梢移行的危险性,对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5例.根据临床指标判定血管再通率为100%,所用溶栓剂均为日本绿十字生产的尿激酶.溶栓后发生脑出血并发症1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9.
近1年来我循环内科住院病人中选取38例4-6 h就诊,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在32-73岁,平均52.5岁。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63.2%,4 h内溶栓再通率为71.4%,4-6 h再通率为40%,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为75%,全部病例未发生大出血及死亡。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女性 ,5 9岁 ,高级工程师 ,不全左利。家人代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 3h后 (当日早 8点 )蹲位起立时左上肢突然活动障碍 ,语言不利 ,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四次 ;1h后左上下肢全瘫 ,血压高达 2 0 0 / 10 0 mm Hg(2 7/ 17k Pa) ,2 .5 h后完全失语 ,双目紧闭 ,左上肢阵发抽搐。送院途中静点2 0 %的甘露醇 10 0 m l,肌注利血平 1mg。既往史 :高血压病、冠心病 2 0年 ,平素间断服用心痛定 ;阵发性房颤 10余年 ,胃、十二指肠溃疡 2年 ,曾有出血史。家族史 :父母均有高血压 ,死因不详 ,其哥因脑出血死亡。查体 :血压 15 0 / 70 mm Hg(2 0 / 9k Pa… 相似文献
12.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治疗的主要措施 ,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危重病人的生命 ,许多医院已放宽了对老年AMI溶栓治疗的年龄限制 ,本文对 1 0例 80岁以上高龄AMI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81~ 85岁 ,平均 83岁 ,均为住院病人 ,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梗塞部位 :前壁 (包括前间壁、前侧壁 ) 4例 ,广泛前壁 1例 ,下壁 3例 ,心内膜下 2例。就诊时间 :6h以内 7… 相似文献
13.
14.
动脉内溶栓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告1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动脉内溶栓治疗,开通率100%。讨论其适应证、禁忌证,溶栓剂的应用,操作技术,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呃生分析了1989 ̄1996年6月间在我院心内科和急诊科接受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的73例,AMI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显示:溶栓后再灌注率为49.3%,再灌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血管未再通者,说明UK对高原地区的AMI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于1997年~1998年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期间应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共50例,收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视力达0.1~0.3者3例,高于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从术前指数提高到0.3。3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例从术前指数下降至光感。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肢体瘫痪。结论早期应用超选择眼动脉溶栓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治疗剂量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兔缺血性脑卒中起病后24小时内经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时,治疗时间与最小有效溶栓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4只新西兰兔制成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并分成四组(A~D组),分别于起病后1、6、12、24小时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注射速率为320U/s,采用分割剂量,分段造影方法。各组随机抽取2只行病理学检查。以自身对照排除血栓自溶。结果(1)各组溶通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起病后24小时内溶栓所需的单位体重最小有效剂量随起病时间延长呈幂函数递增。实验所得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重合很好。(3)病理检查证实:A组未见梗死灶及出血灶;B组未见梗死灶,但1只脑干有小出血灶;C组和D组溶通者见小梗死灶,未见出血灶,未溶通者见大片梗死灶。结论(1)320U/s的尿激酶动脉内灌注速率完全适用于兔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起病后24小时内的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2)兔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起病后24小时内溶栓时间(T)与溶栓所需的最小有效剂量(D)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函数方程为D=KT,其中K为一常数,数值近似等于4139.96。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脑栓塞时机和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栓塞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段进行高压氧(HBO)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6年2月期间入院,NIHSS评分在5分以上,起病时间不超过48h的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HBOA组、HBOB组和对照组(C组)。A组为起病48h内进行常规治疗同时进行HBO治疗;B组为先行常规治疗,起病15d后再行HBO治疗;而C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各组治疗1个疗程(5d)后以NIHSS评分评价疗效;治疗90d后以改良Rankin评分(预后优良者,评分0-1分)评价疗效。3组患者均于症状达高峰后3d内和相隔21d后两次抽血,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各组治疗1个疗程后,3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d后,A组28例患者中11例预后优良,对照组28例只有2例预后良好,而B组28例中5例取得良好预后。3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MDA均有下降,其中A组下降最多。3组患者血浆中SOD含量,治疗后均有升高,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塞患者急性期进行HBO治疗,疗效较单纯常规治疗更好。HBO治疗对康复期患者仍然有效,但效果比在急性期积极进行HBO治疗差。HBO干预,能降低血浆中MDA含量,且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