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a和25例BPH患者,DTI都采用Siemens Sonata 1.5 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TI记录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FA值分别为0.16±0.03、0.23±0.04和0.46±0.02(P<0.05).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 mm2/s、(1.37±0.27)×10-3mm2/s和(0.61±0.09)×10-3 mm2/s,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前列腺组织、BPH和PCa组织DTI指标存在差异,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体外线圈进行三维磁共振波谱分析(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3DMRS)检查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9例前列腺癌、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3D MRS资料,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对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外周叶Cho+Cr/Cit(CC/C)平均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果: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外周叶CC/C平均比值分别为2.58±1.61,0.57±0.25,0.36±0.18。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叶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11.338,P<0.01)。结论:体外线圈进行前列腺3D MRS能够较好的检出前列腺病变中的代谢物,并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MRI检查:直肠内表面线圈与体线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直肠线圈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前列腺癌 9例 ,前列腺增生 4例 ,正常 2例 ,共 15例前列腺检查作了体线圈与直肠线圈自旋回波 (SET1WI、FSET2 WI)序列扫描的对照研究。评分比较体线圈与直肠线圈横轴位的图像质量 ,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T2 WI图像的平均评分 :体线圈 ( 2 .97± 0 .61)分 ,表面线圈 ( 3.4± 0 .60 )分 ,Ρ <0 .0 5。T1WI图像的平均评分 :体线圈 ( 2 .70± 0 .46)分 ,直肠表面线圈 ( 3.2 7± 0 .68)分 ,Ρ <0 .0 5。图像诊断分析显示 :前列腺癌 9例中 ,直肠线圈图像观察病灶范围 7例较体线圈清楚 ,包膜外侵犯 2例较体线圈清楚 ,精囊侵犯 1例常规图像未能显示。前列腺增生及正常病例中直肠线圈图像观察增生结节及合并的小囊肿更为清楚。结论 直肠表面线圈提高前列腺病变的分辨率 ,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4.
体部表面线圈磁共振成像对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部表面线圈MRI对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肛瘘患者,均于术前进行非增强MRI检查,将MRI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其中23例为括约肌间型,5例经括约肌型,5例括约肌上型,9例括约肌外型,所有病例中有12例可见肛周脓肿形成。结论:MRI作为一种安全、准确的肛瘘检查方法,对于肛瘘的术前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3in表面线圈磁化传递率定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临床MR机及其所属3in环形表面线圈,对5只大白鼠和胶质溶液模型分别进行扫描,并测量不同浓度的胶质模型和大白鼠桥脑及额叶的MTR值,分析其性。结果随着远离线圈表面距离的增加,虽然图像的信号逐渐减低,但是MRT值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MRI在小儿骨关节病变诊断中逐渐显示出其特有的作用,有些方面是X线和CT无法比拟的。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阶段,MRI能对其定性诊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评价表面线圈信号校正(surface coil intensity correction,SCIC)技术在脊柱转移瘤MRI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包括3个水模成像和对50例患者(80个转移灶)临床研究,所有成像均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和T2WI采用或未用SCIC进行扫描.用信号强度变异系数对水模T1WI和T2WI采用或未用SCIC扫描所得到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而脊柱转移瘤用图像质量分数,对其T1WI和T2WI采用或未用SCIC扫描的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SCIC进行T1WI和T2WI比不用SCIC能更好地显示脊柱转移瘤.采用或不用SCIC进行T1WI扫描的水模图像信号强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8.99%和53.36%;采用或不用SCIC进行T2WI扫描的水模图像信号强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2.77%和53.58%.采用SCIC进行扫描的脊柱转移瘤图像质量(病灶界面和病灶内部细节)明显高于不用SCIC的图像质量(R=0.7493,P<0.05;R=0.7491,P<0.05;R=0.7635,P<0.05;R=0.7155,P<0.05).结论 采用SCIC MRI比不用SCIC能更好地提高脊柱转移瘤图像的质量,能更好地探测和评估脊柱转移瘤.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小孔径小动物实验专用正交相控阵线圈与单通道表面柔性线圈的MRI成像质量。方法:采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同一扫描参数,测量比较2种线圈在大鼠头颅MRI平扫的信噪比、图像质量及脑波谱成像质量。结果:小孔径正交相控阵线圈采集的大鼠头部脑组织的信噪比明显优于表面柔性线圈采集图像的信噪比,2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小孔径正交相控阵线圈采集的图像质量评分及脑波谱成像优于表面柔性线圈(P<0.01)。结论:小孔径正交相控阵动物实验线圈在大鼠头部MRI检查成像质量优于表面柔性线圈,小孔径动物实验用正交相控阵线圈能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2.
13.
MRI被认为是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最佳且无创的一种影像检查技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MRI各种定量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如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扩散峰度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等,有望进一步提高早期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并对肿瘤的侵袭性及病理分期的预测有较高的价值.现就MRI定量技术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灵敏度编码(SENSE)心脏阵列线圈和直肠腔内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价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前列腺MRI检查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50例.在相同扫描参数下,均使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和直肠腔内线圈进行前列腺MRI常规检查,对使用两种线圈所分别获得的前列腺轴位(TRA)小视野、薄层T2WI图像的均匀度、对比信噪比(CN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所获得的图像均匀度优于采用直肠腔内线圈者(配对t检验,P<0.05);采用SENSE心脏阵列线圈所获得的图像CNR亦优于采用直肠腔内线圈者(配对t检验,P<0.05).结论 SENSE心脏阵列线圈在图像均匀度和CNR这两个图像评价指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直肠腔内线圈进行前列腺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率T2W成像.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其在脊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通过分析影像信号、测量兴趣区的ADC值和灌注参数,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增生22例,前列腺癌7例)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 前列腺增生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分别为(1.95±0.09)×10-3mm2/s和(2.69 ±0.12)×10-3mm2/s,而前列腺癌灶与邻近未被癌组织侵及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分别为(1.26±0.08)×10-3mm2/s,(1.93±0.07)×10-3mm2/s和(2.61 ±0.07)×10-3mm2/s.前列腺增生病变中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3.09,P<0.05);前列腺癌灶的ADC值分别与邻近未被癌组织侵及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15.50,P<0.05;t=30.56,P<0.05),同时前列腺癌灶与前列腺增生病变组中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亦分别存在着统计学差异(t=17.63,P<0.05;t=27.09,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多次激发对100例临床拟诊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或临床资料证实。恶性梗阻28例,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癌6例,胆管癌1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直接侵犯3例;良性梗阻7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3例,胆囊切除术后狭窄5例,胆囊炎或结石26例,慢性胰腺炎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结果 MRCP较清晰地显示了各种胰胆管疾病的部位和形态。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5%。MRCP的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3%,准确性为81%,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93%。结论 MRCP对于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较为准确,结合MRI平扫及资源像,定性诊断也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MR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列腺MRI包含解剖及功能成像序列,不仅能观察前列腺解剖结构,也能反映前列腺功能及代谢改变,因此MRI是目前公认用于诊断和评估PCa的最佳成像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被应用于前列腺MRI,在PC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深度学习目前在前列腺MRI中的相关应用,并着重介绍深度学习在缩短扫描时间、改善图像质量、前列腺体积分割、病变检测与表征、预后评估及靶向穿刺活检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磁共振扩散成像对脑缺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面的认识也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扩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被认识.对扩散成像技术方面的发展与现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地应用扩散成像,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朱斌  张冰  李茗  俞海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496-1499
目的:利用直肠内线圈MR成像显示前列腺癌及进行临床分期。方法:75例前列腺癌,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为65岁。均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获得病理结果。Philips Intera 1.5T Master超导型临床医用磁共振仪,采用标准直肠腔内线圈。对前列腺包膜显示及是否侵犯,精囊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直肠内线圈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前列腺图像的信噪比,可清晰显示前列腺癌病变、局部解剖、包膜、血管神经丛,并能显示前列腺癌转移及盆腔淋巴结转移途径。结论:直肠内线圈可以确定前列腺癌肿瘤的位置,以及包膜和精囊血管侵犯,并有利于分析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