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附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6例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CT和膀胱造影表现。膀胱葡萄状肉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膀胱内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膀胱壁增厚以及前列腺等邻近器官受侵。膀胱造影主要表现为息肉状充盈缺损以及膀胱受压、膀胱壁僵硬。结合文献讨论了其X线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良性增生与包膜内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前列腺良性增生与包膜内癌的CT诊断谭利华李德泰笔者分析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与10例包膜内癌的CT表现,拟评价CT的诊断价值。本组病例为我院1990~1993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住院病人。年龄47~81岁,其中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CT所见作一回顾性探讨,以提高对BPHCT诊断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搜集有病理证这之BPH39例,选择膀胱以下显示前鲁腺最大的层面测量其前后径及左右径,上下径则以显示前列之层面数与层间距之乘积为准。并记录前列腺之形状、轮廓、增强前后之密度和压迫“突入”膀胱内之形态。结果:BPH之前列腺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长之平均值大于正常平均值。在膀胱以下层面,大多数(69.23%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与肿瘤的CT表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观察前列腺增生与肿瘤的CT表现,以便提高定性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23例前列腺增生与20例前列腺肿瘤CT表现作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前列腺增生与肿瘤在大小,密度,形态,边缘,毗邻关系间存在着显性差异。前列腺增生CT表现,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晰,不侵蚀周围邻近组织。前列腺肿瘤CT表现,体积不规则增大,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且结节状隆起,易累及膀胱及精囊,膀胱精囊角变钝或  相似文献   

5.
排尿法CT诊断前列腺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排尿法CT(MCT)检查方法,评价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对尿道的压迫、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和膀胱的继发性改变。方法:将32例患者分为二组:正常组10例,增生组22例。增生组又分为3个型,肿块型14例,结节型3例,混合型5例。在注射造影剂后30min~1h,进行排尿法CT检查。观察前列腺段尿道的形态改变及计算其截面积;记录排尿时间、排尿量;计算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排尿指数;观察膀胱壁的形态改变。结果:正常前列腺段尿道有点圆形、椭圆形、圆形及三角形等数种形态,它们是不同排尿时相的表现。尿道后壁中央有精阜突出,尿道内口呈圆形。增生组表现为尿道受压,截面积变小和尿道移位、扭曲等,同时伴有排尿功能的改变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增加。肿块型增生时,尿道受压较严重,排尿时间明显延长。结节型增生对排尿时间影响不大。膀胱壁的继发改变有膀胱小梁形成及真性和/或假性憩室。结论:MCT能揭示前列腺增生的病理过程——压迫尿道产生排尿不畅以及膀胱的继发病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前列腺增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的CT诊断与分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对5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病人做CT扫描,其中男45例,女5例,平均年龄63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47例为膀胱癌,1例前列腺增生,2例慢性膀胱炎症。结果:CT检出46例膀胱癌,敏感性为97.9%,2例慢性膀胱炎症误诊为膀胱癌,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4%。46例膀胱癌CT分期与病理符合36例,准确率78.3%。结论:CT对膀胱壁内浸润程度的区分不够满意,即对癌肿早期分期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壁外浸润和盆腔侧壁蔓延的估计较准确,并可显示盆腔内肿大的淋巴结。膀胱癌须与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7.
李明  张丽丽 《放射学实践》2004,19(12):911-912
目的 :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 0例正常组和 3 6例小前列腺增生患者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小前列腺增生时前列腺体积变化无特异性 ,主要表现为移行区指数 (TZI)增大或伴增生结节形成 ;而内腺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 (Vs)和阻力指数 (RI)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前列腺增生时 ,前列腺移行区指数增大 ,内腺血液供应增多 ,内腺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和血流阻力增大。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前列腺增生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病变(肥大或肿瘤)常常突入膀胱内,形成膀胱内肿块。膀胱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由于某些膀胱肿瘤与前列腺关系密切,单凭肛诊或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或CT)有时很难明辩膀胱内肿块来源于前列腺或膀胱壁。为了在术前明确肿块的来源,我们在行膀胱前列腺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腔脂肪过多症的影像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盆腔脂肪过多症的影像学表现。6例均经CT和超声检查,其中3例还作了钡灌肠检查,2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1)钡灌肠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输尿管下段以及直肠、乙状结肠远端推移受压;(2)超声检查显示盆腔内良性、实性占位性病变;(3)CT扫描可显示出脂肪组织密度。结论:CT扫描诊断盆腔脂肪过多症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二维超声检查前列腺,采用Abu—Yousef标准,内腺横经与全腺横经比值〉0.5,PCAR〉0.65,即为前列腺增生。结果:125例前列腺增生症,经直肠前列腺指诊检查117例增大,超声符合率93.6%(117/125)。结论:前列腺增生,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超声均可显示,不仅能够方便地对前列腺增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增生的程度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研究膀胱癌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主宰的膀胱癌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12例中,6例位于膀胱侧后壁,边缘光整,可伴钙化(4例)。结论膀胱癌的主要CT表现为多发生于膀胱侧后壁向胶胱腔内突出的肿块,可伴钙化,并累及周围组织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
膀胱内血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内血肿少见 ,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 1例报告如下。男 ,66岁。全程肉眼血尿 2次。肛诊 :前列腺约Ⅱ°大小 ,质韧 ,无压痛。CT检查 :前列腺增大并突入膀胱 ,密度均匀 ,大小约8.5cm× 5cm× 6cm ,其上方见类椭圆形高密度影 ,轮廓光滑 ,且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大小约 8cm× 8cm× 5cm ,CT值约+ 75HU。意见 :前列腺肥大并膀胱内血肿 (图 1)。  讨论 :膀胱内血肿可由前列腺增生、膀胱炎症、结石、肿瘤等引起 ,而本例是由前列腺增生所致 ,肿大的前列腺表面粘膜血管充血 ,或粘膜静脉怒张 ,一旦破裂可出现血尿 ,也可破入膀胱…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附3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结节性增生35例,共发现42个结节,讨论了CT检查方法、CT表现,鉴别诊断、误诊原因。提出了各类腺瘤及结节性增生的CT特征和腺瘤与结节性增生的鉴别诊断要点。认为CT扫描可以从病灶的密度,强化程度,大小有无包膜和对侧腺体有无萎缩或增大等征象来鉴别腺瘤和结节性增生。  相似文献   

14.
乳腺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目的明确乳腺疾病的CT征象,评价CT扫描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报告乳腺疾病53例,包括乳腺癌30例,良性疾病23例,均行CT扫描,其中44例同时进行钼靶摄影。结果(1)乳腺癌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边缘毛刺,导管牵拉征,库伯韧带受累,局部皮肤胸壁浸润及周围脂肪间隙变形。良性疾病:单纯增生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及患侧腺体增厚;囊性增生典型表现为多发圆形含液体密度囊肿。(2)CT与钼靶摄影结果相比较,两者在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方面具有相同价值。但在肿块靠近腋窝或胸壁等情况下,CT较钼靶更为实用;并且CT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论CT扫描在乳腺病变的发现、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面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平滑肌肉的X线表现及其中11例胃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结果均为单发病例,X线片上腔内型4例,表现为圆形、半圆形充盈缺损或软组织肿块,肿瘤中心出现不规则的龛影。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0岁.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9个月就诊,为淡红色初始血尿,可自行消失,偶伴有血块.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血常规正常,尿潜血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前列腺稍大,局部实质性回声减低,局部向膀胱内突起.CT平扫表现为尿道前列腺部内粗短的结节状等密度影,局部向膀胱内突起,其走行方向与尿道前列腺部大致相仿(图...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滑膜组织良性病变。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临床以缓慢进行性关节肿胀及不适为主要症状 ,传统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笔者报告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CT所见 ,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CT表现。1 资料与方法5例中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1 9~ 38岁 ,平均 2 5 .8岁。病程 7个月~ 1 2年不等 ,平均 6年。全部患者均有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其中 3例关节活动受限 ,1例局部皮温略升高 ,1例可见局部肌肉萎缩。 4例关节积液 ,穿刺可抽出液体(3例为红色或棕色 ,1例为黄褐色 )。 5例…  相似文献   

18.
笔者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52例胸腺瘤,其中良性35例、恶性17例。分析了X线、超声,CT和MRI对胸腺瘤的诊断价值。结合文献,作者指出:X线胸片发现病变后,CT为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超声和MRI可做为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肺霉菌病影像诊断的探讨(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霉菌病影像诊断的价值及限制。材料及方法:肺霉菌病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手术病理证实11例,尸检证实2例,痰培养霉菌阳性7例。全部病例行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5例有系列X线片。结果:20例肺霉菌病影像表现为肺炎、支气管肺炎8例,肺脓肿5例,结节性肉芽肿5例,霉菌球2例。影像诊断肺霉菌病7例,误诊13例。结论:X线、CT检查对肺霉菌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不具特征性影像表现者,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并对影像表现动态观察,对诊断本病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部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讨前列腺癌的CT表现,及时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8例(其中4例为术后复发),采用盆腔、前列腺范围CT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各5mm。结果 24例中CT确诊21例(占87.5%),其CT表现:(1)癌灶:平扫示前列腺不匀称肥大18例,肿物密度比正常略低17例,等密度11例,肿物内钙化2例。增强后呈结节状中等强化但仍比正常低22例,6例呈等密度;(2)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