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种类和耐药特点,为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0年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进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495株假丝酵母菌属占总分离病原菌(3027株)的比例为16.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97株,占80.2%;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443株,占89.5%;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3% (1/397)、1.5%(6/397)、2.8% (11/397)、4.8%( 19/397)、10.6%(42/397).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早期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是防治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52株,分析标本来源及其感染危险因素和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源呼吸道,占57.2%,高度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年龄>60岁、严重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长期应用抗生素、深静脉导管;在10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高,敏感度分别为90.7%,79.2%,70.0%.结论 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根据临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素进行治疗,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HA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5例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5例ICU住院患者发生HAP 146例,感染率为36.05%,共检出病原菌1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真菌各125、48、11株,各占67.93%、26.09%、5.9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用镇静药物、入ICU时间>7 d、入ICU前后进行手术是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 HAP患者感染病原菌较广,发生H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率及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住院患者中分离的细菌耐药性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800份病历,分析住院时间、有无危险因素、病情是否严重等不同情况时细菌耐药性的差异。结果住院<15d的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多于住院>15d的患者;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细菌少于住院>15d的患者。头孢曲松对住院3-15d、无危险因素、非重症患者分离的细菌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性达90%-100%,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达70%-90%。结论非抗假单胞菌抗菌药物可用于住院<15d、无危险因素、非重症患者的抗感染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对某3家医院分离的14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培养、鉴定,分析其耐药性和引起医院感染的7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结果:147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ICU病区占32.65%、呼吸病区和老年病科均占12.24%、骨科病区占10.20%;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构成比例、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呼吸科住院患者296例,分析感染发生的例数,分离培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对比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达到62.5%,感染患者经分离培养得到革兰氏阳性病原菌87株(45.08%),革兰氏阴性病原菌106株(54.92%);主要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对替考拉宁和替莫唑胺的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对替考拉宁、帕尼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患者的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使用呼吸机、进行侵入性治疗等都是患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根据呼吸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感染的发生。当感染发生时,应先分离培养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27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14例,感染率为2.6%;昏迷、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60 d、低白蛋白血症、应用抗酸剂、肺部疾病和广谱抗生素>10 d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三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25%左右,耐药性相对较低,其他抗菌药的耐压性均较高。结论对怀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应早期行药敏试验,并给予敏感性高的抗菌药,以此控制并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进而改善临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8.
9.
范敏  唐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18-1820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6年9月~2007年8月期间出院15 859例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 859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46例,感染率为4.07%。血液科、ICU和肿瘤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个科室出院人次仅为全院的6.82%,感染人次占全院的32.66%,感染例次占全院35.1%(244/695)。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占总感染例次的58.56%(407/695),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感染11.51%(80/695)、泌尿道10.94%(76/695)和胃肠道感染9.78%(68/695)。结论:为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加强对重点科室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关注,合理使用抗生素,限制创伤性操作,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外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3例抑郁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和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03例抑郁症患者,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2例,感染率10.84%;共分离病原菌31株,革兰氏阴性菌16株(51.61%),革兰氏阳性菌13株(41.94%);耐药性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0.00%;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程≥3年、重度抑郁、有基础疾病、住院时间≥30 d、保护性约束时间≥3 d、有侵入性操作、使用3种及以上抗抑郁药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应根据耐药情况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外科835份病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95例术后院内感染病历,有13个因素与外科院内感染相关(P<0.05),其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各类导管使用、手术时间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结论:为有效预防外科院内感染,应重视呼吸机使用时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金丽  何志高  陈丹霞  施燕  张小刚 《中国药房》2011,(30):2842-2844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费用负担。方法:对我院ICU 2008-2009年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54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未遵循降阶梯治疗;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低我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成本负担,可以从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遵循降阶梯治疗3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EK)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2010年产ESBLs-EK所致医院感染的84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68例非产ESBLs-EK所致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气管插管或切开,体内留置导管,含酶抑制剂、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的应用是产ESBLs-EK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气管插管或切开,含酶抑制剂、喹诺酮类及第3代头孢菌素类的应用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ESBLs-EK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多种,主要与抗菌药物如含酶抑制剂、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邳州市东方医院诊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是消化性溃疡患者愈合后通过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将胃镜复查确诊复发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未复发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服NSAIDs、精神因素、复发季节、溃疡愈合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220例,随访(14.5±4.6)个月;复发60例占27.3%,复发危险因素:男性、存在不良生活方式、服NSAIDs、精神因素、春秋季节,溃疡S1期愈合。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为干预、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对于需长期服用NSAIDs时宜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应给予PPI预防性治疗来预防或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医院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700例不同医院的病患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分析。结果在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中,消化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是其主要感染类型,其中妊娠合并、留置导管、住院时长的增加是导致其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加强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妇产科医院的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神经内科病房中到底存在着哪些危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它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流行病学的资料,对病患者进行了病房中感染因素的探讨并分析出了它的具体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这些方法的验证,发现了其中院内的感染发生率将近70%。结论由于大部分病房的感染来自于外部,所以加强了对外部环境的严格消毒隅离,正确的运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2009年1~5月期间,我院临床感染性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分离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曲松钠(94.1%),环丙沙星(91.8%),苯唑青霉素(87.0%),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均〉50.0%)。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I1.9%)、利奈唑胺(3.0%)、亚胺培南(4.0%)。结论为防止医院感染,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临床需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引起过敏样反应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药物警戒中心数据库中1 052例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样不良反应个案报告,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溶媒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卡方检验显示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样不良反应值得关注;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联合用药、过敏发生时间与过敏样反应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8y)、过敏发生时间(≤10min)是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样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44、2.287。结论:临床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有风险因素的患者,保证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统计2001~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23.8%)和呼吸内科(20.6%);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60.9%)和伤口(29.0%),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连续4年耐药率均<14%。结论危重患者是该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A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上报的278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个案报告,按照AS诊断标准分为AS组(45例)和非AS组(233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血清总蛋白水平、手术治疗、肾功能、肝功能、原患疾病、日用剂量、累积用药时间和联合用药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78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的ADR病例中发生AS 45例,构成比为16.1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清总蛋白水平、手术治疗、血清肌酐清除率、累积用药时间与A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累积用药时间较长(>5 d)、低蛋白血症(<60 g·L-1)、老龄(≥65岁)、肌酐清除率低(≤30 ml·min-1)和手术治疗是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8,2.39,2.12,2.02和1.89。45例AS患者经停药,予以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等,同时及时予以吸氧、补液等干预措施,最后44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有AS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保证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的临床安全用药,减少AS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