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性改变以及间接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4年间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轴位图像、冠状位图像特点及增强扫描图像特点,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增强图像及后处理图像明确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及眼上静脉均同时强化,患侧海绵窦、眼上静脉增宽,1例眼外肌增粗。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的运用可以准确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原因,及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耿跃然  于瑞艳 《河北医药》2010,32(18):2555-2556
64排螺旋CT的出现是CT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在一次扫描旋转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达64个层面图像投影数据的成像系统,使获取容积扫描数据的时间明显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提高,伪影减少,而且还克服了以往普通螺旋CT不能兼顾扫描范围和图像分辨率的缺陷…。CT增强扫描是指是通过静脉团注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传统肘关节CT扫描方法的改良,摸索CT多方位扫描方法。结果 按扫描计划,逐层显示关节各部结构清晰,无额外的肢体伪影。结论 改良后的肘关节扫描方式不论在图像质量还是在对患者的辐射程度上,以及图像的后期处理上均大大优于传统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容积扫描在临床中诊断胸廓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3月~2018年4月到某院治疗的胸廓骨骨折患者180例,均进行CT轴位扫描、3D图像扫描、X线扫描,并对CT轴位扫描、3D图像、X线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将CT周围扫描图像作为金标准,X线诊断方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66.7%、61.6%;3D图像容积重建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87.5%、98.6%。3D图像容积重建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显著优于X线诊断方式(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胸廓骨骨折选择螺旋CT容积扫描法进行扫描的价值理想,能够有效准确显示出骨折的具体位置,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诊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67个跟骨骨折患者,对每个患者均行DR跟骨轴侧位投照及螺旋CT扫描,通过CT三维重建显示DR片不能确诊的病例及对骨折立体观察、对骨折线的显示,从而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疗价值。结果实验组中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显示的骨折明显优于DR片。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诊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常规颅脑CT扫描多采用病人仰卧伴横断层扫描,但对某些病人,如脊柱严重后凸的病人长期卧床(或半卧位)一旦呼吸困难呕吐或某些颈椎外伤已用石膏固定的病人等仰卧位非常困难,都不易定准扫描基线,为此,我们采用头颅侧位扫描法,经过实践证明效果满意与常规体位无明显差异,对诊断无影响,现将头颅CT侧位扫描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CT三期增强扫描和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在胃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术前经病理证实的35例胃癌患者行16层CT三期增强扫描和MPR处理,并做出CT分期诊断。结果16层CT三期增强扫描和MPR结合对胃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5%,肿瘤在Z轴方向生长的范围判断方面,MPR图像明显优于常规轴位图像。结论16层CT三期增强扫描和MPR结合对胃癌分期有很高的准确性,而MPR在肿瘤的Z轴生长范围的判断方面颇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螺旋 CT和高压注射器的联合使用 ,使 CT增强检查方法和影像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而获得了更高质量的图像 ,对平扫不能显示的病变及鉴别诊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 10 0例使用螺旋 CT和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的病例 ,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旨在找出最佳的配合、理想的流速、适宜的总量和延迟时间 ,同时阐述了毒副作用的产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保障增强扫描的安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采用高压注射器与螺旋 CT联合使用增强扫描的病例 10 0例。其中头颅 10例 ,胸部 3 0例 ,肝、胆…  相似文献   

9.
刘力  孔德文 《江西医药》2011,46(5):466-468
目的评价食管癌CT定位中启用造影剂伺服器技术观察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0年4月对经病理确诊的14例食管癌患者,采用真空体膜固定,在CT定位扫描中应用自制造影剂伺服器,引导患者在CT扫描中连续吞咽含造影剂水溶液,确保CT扫描图像质量及食管内部结构完整清晰,以明确三维适形靶区勾画时GTV的组织结构。结果 CT扫描图像完整、清晰,符合临床要求,患者对造影剂伺服器的接受程度均可。结论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体膜固定,在CT定位扫描中应用造影剂伺服器技术,解决了患者在仰卧的情况下连续吞咽含造影剂水溶液的不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定位技术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肿瘤患者经真空负压袋、热塑体膜固定,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在同一层面0°、90°、270°的体膜表面加细金属丝标记后,在螺旋CT下扫描定位,将有效的CT定位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结果:7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呼吸运动控制差,使勾画的CT图像不真实;2例患者因体形过于肥胖,采用的窗宽和窗位运用不当,导致病灶、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点显示欠清;2例患者因CT扫描视野及扫描范围不足导致定位失败.均经重新CT扫描而完成定位.结论:精确的螺旋CT扫描定位技术是实现3DCRT的根本保证.提高螺旋CT扫描定位精度成为3DCRT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鼻骨及上颌骨额突骨折是颌面部外伤较常见的骨折,以往鼻部骨折的诊断多依靠摄鼻骨侧位片,但X线片仅能发现部分鼻骨骨折,对上颌骨额突骨折不能检出。本文对53例鼻部外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并均做3D重建,与X线片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3D重建对鼻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降低剂量螺旋CT对儿童颅脑扫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岁以下的儿童用低剂量螺旋cT头颅扫描,以降低儿童在行CT检查时接收的放射辐射。方法总结69例儿童颅脑CT用三组不同参数扫描。结果在管电流80mAs和100mAs,对儿童颅脑扫描,图像显示清晰,噪声低,扫描信息完整。在管电流为50mAs儿童年龄小于3岁时,也能达到上述效果。结论采用低剂量对儿童头颅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儿童在接收头颅CT检查时的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DR双侧位片和双螺旋CT横轴位、冠位图像与三维重建图像对比,分析鼻骨骨折的误诊和漏诊原因。方法 50例鼻部外伤患者均行DR双侧位片和双螺旋CT横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组检查。结果 DR双侧位检查,误诊和漏诊22例。双螺旋CT横轴位检查,误诊和漏诊9例;再行冠状位检查及三维重建后,诊断准确率100%,无1例误诊和漏诊。结论对于面部外伤疑鼻部骨折患者,DR双侧位片只应作简单快捷的初步检查,CT横轴位、冠位检查是鼻骨骨折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同时进行三维重组图像处理,多断面、全方面立体观察鼻部骨结构,可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璇 《哈尔滨医药》2005,25(4):71-71
C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检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般的肺部疾患都能通过CT的平扫和增强扫描,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但尚有一些病例通过以上的检查方法仍难以明确诊断,可以通过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来解决肺部病变用其他方法不能解决的细胞学及组织学上的定性诊断。我院从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对32例患者进行CT导向肺部穿刺。由于医护配合得当,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MRI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其中2例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的患儿,CT扫描未见异常,而进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5例CT图像中,13例平扫显示患侧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层面重组技术对副鼻窦轴位扫描取代常规冠状扫描。方法:对30位为副鼻窦炎患者进行轴位螺旋扫描,30位患者进行直接冠状位扫描。结果:通过对比多层面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图像与直接冠状图像效果相同,可以取代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17.
特殊体位CT扫描的体会福建省人民医院CT室陈瑞棠CT扫描一般采用仰卧位轴面断层或冠状位扫描。但有些特殊病例不能按上述方法行常规扫描,冠状面扫描又不能充分显示病变,此时若能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特殊体位进行CT扫描,既可减轻病人痛苦,顺利进行扫描检查,又...  相似文献   

18.
王建华  周松 《贵州医药》1996,20(4):240-241,F003
胸部肿瘤的X线影像诊断中,CT是较常使用的影像诊断方法。由于密度分辨率高和可获得胸部横断面影像,CT能发现平片不能发现或不能明确的胸部诊断问题,这方面报道很多,但CT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误诊分析报道不多[‘]。为了较全面的认识CT的作用,笔者将11例胸部肿瘤疾病的CT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1材料和方法近年来我院经手术和/或病理、临床随访证实的11例CT误诊的胸部肿瘤疾病。病人CT检查前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使用岛津3000TFCT机,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取层厚10mm连续扫描,内有1例静脉注射7…  相似文献   

19.
汤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05+107
目的本文将对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应用及诊断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用于确定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应用及诊断现状。方法使患者取仰卧位,将增强对比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自患者掌侧及臂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造影剂,注射总量为75.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在两个不同时相对门脉期和动脉期实施增强扫描,注入非离子造影剂延迟扫描分别为45s和23s。结果胰腺头部的肿块能够使胰腺局部增大,从而发生比例失调,引起患者胰腺形态改变。结论胰腺头部肿块是患者可能患有胰腺癌的最常见的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20.
CT增强扫描是将特定物质对比剂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推注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的方法,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易于发现cT平扫的漏诊病灶,对疾病的诊断、鉴别、定量分析、定位以及对肿瘤的术前分期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CT增强扫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时CT增强会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扫描不能顺利完成,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时因患者紧张而配合不好。能否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至关重要,患者配合是检查的关键,因此CT增强扫描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翻为提高CT增强的成功率,本文总结了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