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鼻窦内窥镜下手术修补的效果。结果 3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鼻内镜检查和CT、MRI影像学检查而得到确诊,经手术治疗而全部愈合。结论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鼻内镜检查和CT、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方法,鼻内镜下寻找漏口及修补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及成功率高等优点,是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CFR患者中23例1次修复成功,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复发。随访6个月~2年未见脑脊液鼻漏远期复发、脑膜炎及鼻窦囊肿形成。结论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直视下操作,能够准确定位,损伤小,不损伤脑组织,避免开颅手术易致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3月8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鼻内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传统颅内修补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率90.9%,相比较对照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相比较对照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对于脑脊液鼻漏具有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鼻漏(CSFR)是鼻颅底外科的常见病症,传统的修补方法有经颅内修补和经颅外修补2种进路。文献报道可知,颅内修补法损伤大,并发症多,且成功率低,颅外法修补成功率高,特别是应用鼻内镜技术以来,修补成功率显著提高^[1]。我科应用鼻内镜技术行脑脊液鼻漏修补,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脑脊液鼻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颅内修补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的患者有12例,占92.3%;对照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的患者有9例,占69.2%;试验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1例,占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0±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手术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并且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1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全麻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 17例患者,随访0.5~4年,均治愈。结论脑脊液鼻漏经鼻内窥镜修补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小林 《哈尔滨医药》2011,31(6):420-42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择本院开展的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5例进行分析。结果 15名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积极的心理疏导、严密的观察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手术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鼻漏是指颅骨一脑膜的缺损,引起蛛网膜下腔与鼻腔或鼻窦形成沟通,脑脊液经上述缺损部位流人鼻腔。以往以开颅手术修补居多,我科2006年11月~2009年2月共对6例脑脊液鼻漏病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内入路修补手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内镜修补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颅内修补手术,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修补手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手术修补成功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修补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颅内修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一例左侧脑脊液鼻漏术后再次右侧脑脊液漏患者的手术护理,此患者身心各方面均处于应激状态,关注手术中配合要点,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让医生满意,让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脑脊液情况。方法对64例重症患儿测定脑脊液,包括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糖、氯化物及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危重症及重症患儿脑脊液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临床症状的监测远较脑脊液检查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策略。方法 2002—2009年共治疗脊柱后路术后脑脊液漏患者53例,采取术后持续引流,根据引流量多少,于术后2~7d拔除引流管,局部加压包扎。3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采用局部加密缝合,2例加用腰穿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22例术后2~6d拔出引流管,28例术后第7d拔出引流管后痊愈,未见脑脊液囊肿及感染发生。3例切口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脊柱后路术后脑脊液漏术后7d拔除引流管安全有效,切口漏采用局部缝合及腰穿置管引流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体征的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9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加压包扎,加强漏口缝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及手术修补等。结果29例于3~21d脑脊液漏停止,7例合并颅内感染,1例死亡。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术后出现的切口脑脊液漏通过加压包扎,漏口缝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及手术修补等方法能有效地防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5.
梅晓雷 《中国医药指南》2014,(9):18+20-18,20
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分析脑脊液细胞学对脑膜淋巴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17例脑膜淋巴瘤患者进行脑脊液分析观察,将其编号为117号。利用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术对此17例脑膜淋巴瘤患者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结果 显示17例患者的脑脊液中都含有淋巴瘤细胞或变型的淋巴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出有7例患者的脑脊液内很多细胞存在B细胞标志物。其中3号患者的多数细胞呈现CD34阳性,5号患者的CD2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11号患者的多数细胞呈现出CD19阴性和CD20阴性,其他患者的脑脊液内的细胞均呈现出CD4和CD8阴性或者很少细胞出现阳性。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得出,13号和17号患者的脑脊液内出现异常的克隆性B细胞。6例患有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以及6例患有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分析发现,其中有少于7%的CD19细胞呈阳性,多数阳性细胞为CD8和CD4。结论脑膜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对脑膜淋巴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也可以帮助脑膜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防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8年7月-2009年6月行脊柱后路手术67例,并发脑脊液漏7例,其中创伤致硬脊膜损伤2例,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5例。结果经手术修补,加强漏口缝合,置管持续引流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等治疗,切口漏均于7~14d停止,全部治愈。结论术中修补,严密缝合切口,置管持续引流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等治疗是防治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体血清及脑脊液样品中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以外标法定量,采用AglientZORBAXSB-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30 mM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乙腈(91:9,pH3.2),流速1.1ml/min,检测波长236nm,柱温20℃。结果:万古霉素在5~200μg/mL血清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1),最低定量限为5μg/mL,提取回收率在23.40~47.36%;日内RSD为3.57%、0.97%、0.46%(n=5),日间RSD为4.49%、0.90%、4.10%(n=5);在10~2000μg/mL脑脊液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最低定量限为10μg/mL,提取回收率在48.61~53.20%;日内RSD为3.10%、6.34%、4.06%(n=5),日间RSD为19.47%、0.87%、2.53%(n=5)。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layer cytologital test,TCT)在尿液、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用传统涂片和TCT制片同时对320例脱落细胞学送检标本(其中尿液228例,脑脊液92例)进行制片,比较两种方法对癌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并观察其病理结果.结果 TCT制片对尿液、脑脊液脱落细胞学癌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涂片细胞量极少,核仁不明显,着色较深,存在细胞变形现象;TCT制片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核膜清晰且光滑,染色质匀细,着色浅,可见细小的核仁.细胞质在两种涂片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TCT制片技术对尿液、脑脊液脱落细胞学癌细胞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脑脊液细胞学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学早期存在二种变化的混合反应:①嗜中性粒细胞为主;②小淋巴细胞为主。结论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症状和CT变化不明显情况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