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玉溪市农村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方法采用集中指数、单因素分析方法对玉溪市3个县农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3%,低于全国农村水平,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2801。结论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慢性病患病人群集中在较低收入组,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教育。玉溪市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评价湖南省三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方法:利用集中指数评价不同收入组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分布的集中指数为-0.0429;两周患病医疗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575,患病未就诊的比例下降明显;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022;年医疗费用支出占年消费性支出比例的集中指数为-0.1218。结论:居民健康状况、两周患病就诊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在不同收入组居民中的分布公平性较高,年医疗费用支出占年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公平性较低,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促进参合农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顺义区4镇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农村地区居民的门诊服务利用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人口的社会经济学特征、家庭状况、两周患病情况,两周就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两周患病率为209.8‰,千人口两周患病天数为2262天。两周就诊率为138.8‰,两周未就诊率为33.5%。顺义区农村居民的平均门诊费用为525.8元,门诊费用中位数为120元。结论顺义区4镇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侧重于基层机构,选择原因侧重于便捷程度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6.
7.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2):111-113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分别对浙江省桐乡市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运用集中指数(CI)[1]、不平等斜率指数(SII)[2]及利用/需要比[3]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追踪调查两周患病率CI由0.0087变为-0.04,SII由0.004变为-0.2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CI由0.1081变为0.008,SII由0.2710变为0.024;未住院率从8.79%下降到1.11%(P<0.01);未住院率CI由-0.3402变为-0.3773,SII由-0.299变为-0.42;利用需要比由4735.12增至6482.7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与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有增加趋势,经济状况较差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偏低的状况可能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海南省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海南省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的调查,为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东、中、西部5个市/县所辖15个乡镇29个行政村,各行政村抽取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0.8%,并存在年龄和民族差异,两周患病就诊率为73.4%;18岁及以上成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20.4%,年龄越大慢性病治疗率越高;就医地点首选村卫生室的比例最高;2007年住院率为40.4‰;汉族村民妇科检查率为27.6%,少数民族为34.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在90.0%以上;男孩7岁以下儿童体检率为40.8%,女孩为29.4%。结论:海南省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较大,但卫生服务利用状况需要改善,应重视和加快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及服务网络的改革,加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农村卫生服务资源,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和不同家庭收入的农村居民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政策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北京市昌平区和怀柔区作为调查地区。根据经济水平好、中、差,随机抽取农村居民898户307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涉及的7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总体利用率高于80%的项目有4项,占总项目的18.18%,低于60%的项目有6项(占27.27%);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服务利用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11项(占50%);近郊农村中不同家庭收入组居民的服务利用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9项(占40.91%);远郊农村中不同家庭收入组居民的服务利用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服务项目有6项(占27.27%)。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对不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差异较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农村居民对部分服务项目的利用;建议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并弥补经济因素导致的部分服务利用不均等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卫生服务策略与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河南、江苏、陕西3个省的402户家庭及1535名农村居民,由调查员入户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新农合参合率99.5%,两周患病率15.7%,半年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6.3%和1.1%。两周患病未就诊率17.7%。32.6%的高血压患者和36.8%的糖尿病患者在村卫生室有健康档案。63.7%的家庭在村卫生室就诊。未就医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45.5%)和自感病轻(31.8%)。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率较低,利用主要在村级医疗机构。应继续贯彻、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与管理,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年龄≥13岁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310人。结果北京市农村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各危险因素的认知正确率均在50%以上,对常见传染病各项预防措施的认知正确率在80%以上,认知水平与地形、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关。农村居民希望获取的健康知识,前3位依次是合理饮食(77.1%)、预防慢性病(67.8%)和预防传染病(64.0%);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是电视(71.7%)、健康大课堂(44.2%)和广播(34.2%);而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63.0%)、健康大课堂(55.4%)和医生咨询(40.0%);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居民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结论农村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情况好于慢性病;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均与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科学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15~69岁农村居民1501人,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27%,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4.26%、2.53%和7.73%,男性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女性(P〈0.05)。调查对象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较低,仅为0.73%。结论安徽省农村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慢性病预防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现状,并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探索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7月在四川省Z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访谈。运用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为58.42%。倾向因素中,年龄≥75岁(OR = 3.732,95%CI:1.303~10.692)的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更高;促进资源中,家庭经济情况高水平(OR = 2.206,95%CI:1.211~4.018)会促进农村居民就医,到达最近医疗机构时间<20 min(OR = 0.540,95%CI:0.316~0.922)和≥30 min (OR = 0.418,95%CI:0.213~0.818)会阻碍其就医;需要因素中,自评疾病严重程度为严重(OR = 4.651,95%CI:2.568~8.422)的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更高。结论 四川省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行为发生率低。倾向因素、促进资源、需要因素都对四川省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有重要影响,且倾向因素和需要因素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现状并进行分析,为改善河北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及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5个地区10个县,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调查表对1000名农村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同时,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河北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53.7%。解释清晰度、得到尊重情况较好:技术水平、服务项目满意度偏低。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建议加强农村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增加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收入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公平性。方法:以1 685例不同收入水平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五分组法测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和健卡率,不同收入状况孕妇各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χ2检验,用极差法(率差RD、率比RR)和集中指数(CI)进行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比较。结果:在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项目中,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孕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三项指标中的RD均为负值,集中指数为正值。结论:年均经济收入高、经济状况好的孕妇首次接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高于年均收入较低的孕妇,该地区不同经济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方面存在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都市农转非与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该市6188名农转非居民以及3482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的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8.3%)稍高于农转非居民(26.1%),但城市与农转非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类型前5位排序大体相同。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6.1%)、两周就诊率(15.2%)、年住院率(9.7%)分别高于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2.7%)、两周就诊率(12.2%)、年住院率(6.2%)。农转非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分别有44.7%、41.7%的人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需要住院时分别有50.0%、73.4%的人去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结论 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更高,城市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更高。农转非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都更倾向于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住院机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说明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在成都取得一定效果。农转非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高于城市居民,建议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新修的农转非社区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和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死亡孕产妇及普通孕产妇基本情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了解中山市孕产妇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方法:收集2002~2011年中山市死亡孕产妇病例与普通孕产妇资料。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常住人口;死亡孕产妇中高龄、低文化程度、农民、计划外、孕次>3次以上孕产妇比例较普通孕产妇高;产前检查次数、初检孕周、分娩地点、死亡地点、死亡24 h内是否就医与孕产妇的文化程度、孕次、计划内外等有关。结论:要提高孕产妇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需积极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教育,采取各种保障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