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本研究采用SupperArray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的经人参皂苷Rg3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ID-1基因的表达,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纤毛蛋白-1(NR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6 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2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30 例非内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卵巢异位囊肿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中NRP-1 的表达情况。结果 (1)所有异位内膜、内膜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NRP-1 的表达。(2)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RP-1 的表达强度低于同期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丧失正常子宫内膜表达的周期性变化。(3)内异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内膜癌组织中NRP-1 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位子宫内膜(P<0.05),无正常内膜表达的周期性变化。结论 内异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RP-1 的表达可能与其血管化程度有关;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RP-1 表达水平的减少,可能与内异症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囊肿的抑制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皂苷Rg3组和孕三烯酮组,各组又分为2、4、6、8周共12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形态和体积的变化。结果肉眼观察:Rg3治疗前移植灶体积透明、囊状增大,有新生血管形成,Rg3治疗后血管消失、移植灶体积缩小(P<0.05);Rg3与孕三烯酮治疗后相比,移植物体积亦有明显缩小(P<0.05)。结论Rg3能明显缩小EMs大鼠模型的子宫内膜移植物体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早期抑制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4.
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诗维 《江西医药》2015,50(2):149-150
目的探讨ALD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EM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ALDH1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ALDH1在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在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ALDH1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DH1在EMs异位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我们推测异位内膜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在位内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和子宫腺肌病(AM)合并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OEMs异位内膜、AM异位内膜血管形成特征。方法:以OEMs和AM合并存在的38例EMs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免疫组化双染法定位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周细胞覆盖指数(MPI)。结果:(1)OEMs异位内膜的VEGF在全周期高表达,AM及在位内膜的VEGF在分泌期高表达。(2)AM的MVD高于正常内膜、同体在位内膜及OEMs异位内膜(均P<0.01);OEMs的MVD稍高于在位内膜(P<0.05)。(3)EMs患者异位内膜表层及基底层的MPI低于正常内膜,以AM最为突出(均P<0.01)。(4)VEGF与MVD、MPI无明显相关性,而MVD与MPI呈负相关。结论:(1)血管形成机制在AM发病中占极重要地位。(2)在位内膜异常是EMs病变形成的基础。(3)AM幼稚微血管生成更活跃。  相似文献   

6.
孟津  赵敏  金海红  陈燕 《河北医药》2012,34(13):1933-1935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磷酸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内异症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P-STAT3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P-STAT3和Bcl-2在内异症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P-STAT3和Bcl-2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位内膜(P<0.05)。P-STAT3与Bcl-2的表达强度在内异症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均呈正相关。结论 STAT3和Bcl-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囊肿体积、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经口服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2、4、6及8周组共8组,观察两种给药途径对大鼠EMs异位囊肿的体积抑制率、组织中的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大鼠EMs异位囊肿体积抑制率逐渐增加、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逐渐减少;②Rg3腹腔给药起效快,治疗2、4、6周时较口服灌胃体积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但治疗8周后,口服效果迅速增加,两组体积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口服给药8周后体积抑制作用最明显,MVD和VEGF表达最少(P>0.05)。结论Rg3对大鼠EMs异位囊肿体积、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及新生血管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腹腔给药途径作用快。  相似文献   

8.
苏晓华  宋殿荣  张崴  郭洁  王雅楠  赵琳 《天津医药》2014,(12):1163-1167,1259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锌指转录因子(Snail)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m RNA表达情况,分析EMs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方法 收集EMs患者的在位及异位病灶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原代消化培养子宫内膜细胞,取纯化的第4代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进行研究,RT-PCR法检测细胞COX-2、PGE2、Snail和E-cad-herin m RNA的表达。结果 EMs和子宫肌瘤患者分泌期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OX-2、PGE2、Snail和E-cadherinm RNA表达与增殖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Ms患者在位及异位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OX-2、PGE2、Snailm RNA表达比肌瘤患者在位细胞均明显升高,而E-cadherin m 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EMs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OX-2、PGE2、Snail m RNA表达比在位间质细胞升高,而E-cadherin m 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EMs患者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强于非EMs患者,且在EMs发病中异位病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全身及局部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和western-blotting分别对异位内膜组40例、在位内膜组40例、正常内膜组20例患者的血清及局部TSP-1、VEGF的表达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血清中TSP-1异位内膜组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内膜组(P<0.01),在位内膜组与正常内膜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的表达异位内膜组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内膜组,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局部的表强度正常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VEGF依次增强,TSP-1依次减弱(P<0.01).结论:TSP-1和VEGF均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VEGF的增高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朱虹  蔡丽萍 《江西医药》2013,48(4):308-3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标本40例为研究组(盆腔外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25例,其中同期在位内膜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中的表达,研究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1)盆腔外异位病灶中VEGF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内膜(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2)卵巢异位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05);(3)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增生期与分泌期VE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可能成为内异症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顾烨 《安徽医药》2017,21(8):1460-1462
目的 探讨 Toll样受体2(TLR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人异位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妇科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异位内膜39例(EMs异位内膜组)以及在位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再选取30例未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的女性在位内膜组织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TLR2在EMs异位内膜、EMs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在各组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s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正常对照组中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Ms异位内膜组中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Ms在位内膜组.结论 TLR2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说明TLR2在EMs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MP-14与TI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和3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MMP-14与TIMP-2的表达。结果:(1)MMP-14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0.05)。(2)TIMP-2在异位内膜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MMP-14与TIMP-2呈负相关(r=-0.721,P〈0.05)。结论:MMP-14与TIMP-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变化,可能有促进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的异位种植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紫草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异位病灶及子宫内膜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3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灌胃紫草素(10 mg·kg-1·d-1),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孕三烯酮(0.23 g·kg-1·d-1),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5 d。干预结束后,测定异位病灶体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分别为0,(126.62±79.34),(28.36±24.12),(16.38±14.51)mm3;子宫内膜组织SDF-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9.23±2.86)%,(84.38±3.11)%,(62.42±3.73)%,(41.12±4.25)%;CXCR4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06±2.54)%,(78.68±3.23)%,(56.45±2.93)%,(43.13±3.26)%。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异位病灶的体积缩小,且阳性对照组小于实验组;模型组大鼠血清FSH、LH、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升高,且阳性对照组高于实验组;血清E2水平及子宫内膜组织SDF-1、CXCR4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降低,且阳性对照组低于实验组(均P<0.05)。结论紫草素可抑制EMs大鼠异位病灶的发展,同时抑制E2的异常分泌,提高FSH、LH、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SDF-1、CXCR4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达到治疗EM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孕三烯酮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24只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沙利度胺(20mg·kg-1·d-1)、孕三烯酮(0.5mg·kg-1·d-1)及联合用药(沙利度胺20mg·kg-1·d-1和孕三烯酮0.5mg·kg-1·d-1)4组,每组6只。药物溶于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给药,模型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给药4wk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并通过Ⅷ因子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沙利度胺组、孕三烯酮组及联合用药组异位内膜MVD、VEGF和TNF-α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MVD和VEGF比沙利度胺组和孕三烯酮组降低得更为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TNF-α与孕三烯酮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和孕三烯酮可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MVD、VEGF和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当两者联合用药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诺美孕酮促进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外科手术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病理组织学改变;ELISA测定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Bcl-2、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诺美孕酮(0.5、1.5、15 mg.kg-1)异位内膜萎缩,间质疏松,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腔萎缩;诺美孕酮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异位内膜厚度和EMAb的浓度;诺美孕酮(0.5、1.5、15 mg.kg-1)异位内膜组织中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诺美孕酮(0.5、1.5、15 mg.kg-1)可促进大鼠子宫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MAb水平、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激活细胞凋亡的内源性途径启动因子Caspase-9蛋白、激活执行因子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ER、PR、EGFR与A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EGFR的表达。结果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表达无周期性变化,而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并且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异位内膜。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低,可能是其对抗激素药物治疗反应差的原因。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增强,提示EGFR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为靶向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各36例以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各组中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灰度值。结果①Survivin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灰度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其中异位内膜组的灰度值最高(P〈0.05)。②Caspase-3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灰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其中异位内膜组的灰度值最低(P〈0.05)。③内异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抑制Caspase的活化,使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平衡发生紊乱,两者共同参与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钙粘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比较E-钙粘素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量。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腺上皮E-钙粘素的表达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腺上皮E-钙粘素的表达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异位内膜腺上皮E-钙粘素的表达显著低于同组患者的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上皮E-钙粘素的表达降低与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琴  李学军  庞淑兰 《河北医药》2008,30(11):1670-167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Epo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po染色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周围间质细胞无明显着色。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1);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和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