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78例肝肿瘤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Slicer三维软件,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明确肝内血管走行及解剖分型,肿瘤所处的肝叶与肝段,肿瘤的大小、数目,肿瘤与血管的三维空间比邻。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标本体积、残肝体积、功能性肝体积、残肝体积比。术前判断切除的肝叶/肝段及切除的血管,根据残肝体积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根据肿瘤实际侵犯情况,纠正影像学的偏差,再决定切除范围。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均完成三维可视化图像重建,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前虚拟切除肝体积(1 020±264)mL,实际切除肝体积(1 125±267)m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手术时间(210±54)min,术中出血量(671±231)mL,术后住院时间(18.5±3.2)d,术后并发症率15.4%,围手术期死亡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完成手术69例(88.5%),9例因肿瘤侵犯血管或实际残肝体积与手术规划方案有偏差更改切除范围。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情况,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量和范围,优化手术方案,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微创性。方法:随机将60例肝切除患者分为两组,30例行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3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第1、4、7天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手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14.3minvs.105.8min)和切缘距肿瘤边缘(3.22cmvs.3.3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212mlvs.376.5ml,P〈0.05),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5cmvs.22cm,P〈0.01)。手助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4dvs.3.48d,P〈0.05)。手助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35dvs.10.8d,P〈0.01)。手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第7天CRP值比较有显著差异(23.23vs.63.35,P〈0.05)。两组于术后第4天中性粒细胞值比较有显著差异(6.45vs.9.51,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安全可行,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特点,是值得选择的微创肝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 ± 154) 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 cm3,较术前(331±68) 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周出现广泛肝内转移失去手术机会,2例失访,3例主动放弃二期肝癌肝切除术,14例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后2~4周行二期肝癌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0.9%(14/23).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右半肝切除4例.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肝衰竭、严重腹腔积液、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治疗后预留剩余肝脏增生,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Glisson肝蒂法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肝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Glisson组)经过术前精确评估后,术中采取改良Glisson肝蒂法首先阻断肝段肝蒂,然后按照术中B超定位肝静脉主干及分支作为肝内断肝平面,采取精细钳夹法切除单一以及联合肝段。对照组(Prigle组)行常规术前检查及评估,术中采取传统Pri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后,以超声刀不显露肝静脉按照术中B超定位平面切除单一或联合肝段。结果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白蛋白用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Prigle组(50.0%),P〈0.05;Glisson组术后病理标本切缘距肿瘤距离为(2.3±0.7)cm,大于Prigle组的(1.5±0.6)cm,P〈0.05。Glisson组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略低于Prigle组〔10.0%(3/30)比16.7%(5/3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Glisson肝蒂法肝切除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与传统Prigle法同样的安全性,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切缘,同时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因巨大肝癌行精准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分别计算模拟切除肝脏体积,手术切缘距离等,将模拟值与术后实际值进行比较.两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和三维重建正常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和肝内血管.模拟切除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距离分别为(2112±1550)ml和(12±6)mm,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距离分别为(2031±1411)ml和(12 ±6)mm,模拟值与实际值具有相关性(r=0.961,0 923,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9,1.143,P>0.05).所有患者手术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无肝功能衰竭或死亡患者.结论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情况和模拟肝脏手术,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的术前评估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静脉剥夺术(LVD)同期联合精准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二期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因残余肝脏体积不足接受LVD联合精准TACE治疗的12例原发性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病人LVD联合精准TACE成功率、并发症、肝功能水平、总肝脏体积(TVL)及剩余肝体积(FLR)的变化情况。结果 12例病人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联合栓塞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升高,术后2 d转氨酶水平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FLR为(33.1±6.3)%,术后第1、3周FLR体积比分别为(41.5±16.2)%和(50.0±16.1)%,FLR动态增长率为6.2 mL/d。LVD联合TACE术后3周,9例(75%)病人FLR达到外科手术标准。结论 对于残余肝体积不足的原发性大肝癌病人,术前LVD同期联合精准TACE创伤小、安全性高,对控制肿瘤进展、促进残肝增生、提高手术切除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肝叶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甲梅  朱斌等 《消化外科》2003,2(2):110-112
目的 探讨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施行肝切除术的166例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原因。结果 全组均为常温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肝,单例总阻断时间最长68min,最短7min,平均24.5min;输血量最多为5200ml ,54例未输血;肿瘤切除123例(74.1%),规则性肝叶切除43例(25.9%);术后并发症9例(5.4%),手术死亡2例(1.2%)。结论 术前良好的肝功能储备是保证中肝叶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顺利恢复的首要条件,术中仔细操作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又有了提高,但长期疗效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术后复发率高。据报道,大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达80%,小肝癌为40%-50%,其中多数在术后2年内复发。实际上,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有如下3种情况:(1)原发肿瘤未能完整地切除或主瘤旁小的卫星灶遗漏,复发灶与原发肿瘤位于同一肝段或相邻肝段;(2)术前就存在多发性肝内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erlipressin(特利加压素)促进肝硬化肝癌半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符合标准的68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并行半肝切除的临床资料,按肝切除术后有无使用Terlipressin分为试验组(37 例)和对照组(31 例)。采用IQQA-Liver系统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5 d及2 个月的CT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计算术后5 d肝再生率(liver regeneration rate, LRR5 d)、术后2 个月肝再生率(LRR2 mon)、肝继续再生率(ΔLLR=LRR2 mon-LLR5 d)。比较两组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率、肝功能变化、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术前AFP水平、术前HBV-DNA滴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LRR5 d未见统计学差异[(16.97±7.62)% vs( 16.06±10.22)%,P>0.05],但试验组LRR2 mon、ΔLLR明显高于对照组[(28.69±16.94)% vs( 20.55±10.37)%,P=0.023;(12.63±13.29)% vs( 3.58±9.13)%,P=0.002]。试验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但是两组之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rlipressin不仅能促进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的康复,也能促进半肝切除术后肝再生,但该结论需要更加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的安伞性评价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69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评估巨大肝癌肝切除的术前肝功能、肝储备功能、肝切除量、残肝体积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及牛存情况.结果 全组术前肝储备功能ICGR15均在≤15%.术前估计解剖性肝切除量在50%~70%.4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26例为姑息性切除.切除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经治疗后均顺利恢复.结论 肝储备功能评估结合计算机辅助的肝体积精确测量,为确定肝切除安全限量和适当肝切除范围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ICG pulse spectrophotometry for peri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in hepatectom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ACKGROUND: The indocyanine green (ICG) clearance test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liver functional reserve before hepatectomy. However, changes in ICG clearance after hepatectomy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ir extent remains unknown. PATIENTS AND METHODS: The ICG(K) value, signifying the ICG 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was measured with pulse-dye densitometry before operation and 1, 2, 3, 5, and 7 days postoperatively in 2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iver resection of various extent. CT volumetry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sidual liver volume rati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ICG(K) value and the residual liver volume ratio was examin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rop in ICG(K) value, from 0.193 +/- 0.011 before operation to 0.160 +/- 0.013 on Postoperative Day 1, and then it remained significantly low at the postoperative examination times. The residual liver volume ratio was 70.2 +/- 5.4%. The estimated ICG(K) value, calculated by the preoperative ICG(K) value and the residual liver volume ratio,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actual postoperative value (r = 0.859 on Postoperative Day 1, P < 0.0001). In five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jaundice, the estimated ICG(K)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ose without it (0.077 +/- 0.028 versus 0.153 +/- 0.012, P = 0.0136). CONCLUSIONS: The perioperative ICG(K) value measured by pulse-dye densitometr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ICG(K) after operation depending on the reduction in liver volume, and the estimated ICG(K) based on the residual liver volume was useful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轻肝硬化患者复杂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硬化患者复杂肝切除术中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肝缺血预处理(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肝切除术61例(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平均阻断时间(38.75±6.2)min,对照组(21.67±4.60)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7和15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术后3d血清总胆红素及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肝缺血预处理技术对减少肝硬化患者复杂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为15例右肝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血管瘤9例,原发性肝癌6例。结果:12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手术,3例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0例行肝右后叶切除术,5例行右前叶肿瘤切除术。术中13例需阻断肝门,阻断时间平均(17.3±3.5)min。手术时间平均(150±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8±39)ml,术后平均住院(11.2±2.7)d。结论: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受技术问题、手术风险性、肿瘤治疗原则的限制,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复杂,但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肝右叶的肿瘤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后行TACE组(实验组,103例)及未行TACE组(对照组,118例),分别计算2组患者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栓及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65.0%、40.8%,对照组为71.2%、40.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22.3%,对照组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年、3年的复发率为57.3%、73.8%,对照组为61.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TACE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42例(精准组),非规则性肝切除33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和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12±435)ml和(1325±5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25±157)ml和(856±37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术后第3天:ALT分别为(385±296)U/L和(442±403)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P0.05),AST分别为(132±115)U/L和(306±35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TBil分别为(28±12)mmol/L和(32±1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05);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9.3±3.5)d和(14.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1%(3/42)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4/42)和27.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8.6%(12/42)和42.4%(14/33),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1%(37/42)和78.8%(26/33),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胆道引流是否能够降低行联合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及病死率。方法:回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16例血清总胆红素(TB)在85μmol/L以上行联合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性胆道引流对肝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直接手术组54例,引流组62例,平均引流9 d,引流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15)μmol/L,与引流前的(290±100)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胆道引流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64/116),引流组为58.1%(36/62),手术组为51.9%(28/54),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引流组死亡6例(9.7%),手术组死亡6例(11.1%),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结论:选择性胆道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但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排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合盆腔自主神经保护(TME+PANP组)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组)术前7 d、术后14 d尿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其主要指标有: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排尿压、膀胱容积、残余尿量。结果:TME+PANP组:最大尿流率:术前(19.7±6.6)mL/s,术后(14.2±6.0)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排尿压:术前(35.3±20.3)cm H2O,术后(33.1±18.6)cm 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剩余容积:术前(358±35)mL,术后(342±3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术前(9.4±5.7)mL,术后(11.1±8.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E组:最大尿流率:术前(17.8±6.2)mL/s,术后(12.5±5.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排尿压:术前(32.8±18.2)cm H2O,术后(25.4±17.5)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剩余容积:术前(354±38)mL,术后(29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残余尿量:术前(9.8±6.1)mL,术后(10.2±7.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E+PANP组与TME组术后比较:术后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排尿压、膀胱剩余容积,TME+PANP组均大于TM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在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行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42例(A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B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1、3、6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3.5±87.9)、(612.8±101.6)和(646.7±136.6)mL,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术后第3、6天的血清ALT、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C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术后腹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可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减轻术中、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单纯性肝囊肿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9年5月—2011年4月12例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时期于我院接受传统多孔法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12例年龄相近,囊肿性质、位置相似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单孔组与多孔组在手术时间(55.5±31.3)min vs(58.3±26.7)min、术中出血量(13.8±8.0)mL vs(13.3±6.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0.8)d vs(2.4±0.9)d、术后引流量(448.6±136.3)mL vs(450.0±155.3)mL、术后引流时间(3.9±1.3)d vs(4.6±1.8)d、术后住院时间(4.5±1.7)d vs(5.1±2.4)d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单孔组除1例患者原有肝内小囊肿增大外,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与传统多孔法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虽略复杂,但总体治疗过程无明显差异。在兼具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的同时,单孔腹腔镜手术还可以达到"无瘢痕"的效果,可以安全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深入对肝血管瘤治疗的认识,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特点,包括治疗指征、时机、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预后、住院花费、住院时间等指标,并综合最新文献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患者36例,男女比例1:5.17。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8.9±6.6岁。76.5%患者有临床症状。病灶最大径6.5~27 cm。介入栓塞治疗3例,其中1例联合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腹腔镜手术11例(32.4%);开腹手术24例,其中1例为腹腔镜中转开腹。术式包括右肝段切除、左肝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肝脏不规则部分切除或血管瘤摘除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1例患者出现明显血红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随诊7~68个月,4例复发。与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介入栓塞治疗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无明显差异;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住院花费少,住院时间短。11例手术患者应用了射频技术,住院费用增加,但出血得到较好控制。结论:血管瘤的治疗策略应当根据治疗效果、成本效益和安全性,进行合理的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