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峰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4):255-257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效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志远  李玉东  张金盈 《中国医药》2012,7(8):1045-104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心肌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研究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炎症反应在ACS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而且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炎症因子。2型糖尿病是临床公认的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但他汀类  相似文献   

4.
周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4):731-732
炎症和高脂血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特征,而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直接原因。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炎症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活动。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浆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对照组除了不口服阿托伐他汀外.其他治疗同阿托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作用。促进粥样斑块稳定作用.我们推测阿托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B组为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300mg/d;C组为联合用药组,给予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选取30例健康对照组为D组。药物治疗连续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中hs-CRP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hs-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AC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下降(P〈0.05);ABC三组hs-CRP水平的降低与TG、TG、LDL-C水平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TG、TC、LDL-C;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均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两种药物联用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29)和常规对照组(n=24)。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顿服。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个月清晨空腹采血1次,测定血脂、hs-CRP、MMP-9。同时观察6个月随访期内主要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TC、TG、hs-CRP及MMP-9浓度显著降低(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随访期内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等均较常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并降低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沈  卢敏 《海峡药学》2011,23(3):95-9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内压、阿司匹林抗凝和活化脑细胞等基本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和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份至2012年10月份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在患者经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之间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具有明显降低的作用,其临床疗效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相仿。但是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的毒副作用小,临床使用更加安全,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上成为降脂的新趋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维持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qd;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20mg·L-1,q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hs-CRP、IL-6和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hs-CRP、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和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与降低血浆炎症因子hs CRP、IL-6和IL-8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马成彬  陈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47-304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入选的76例ACS分成氟伐他汀组(n=38)及对照组(n=38),随访4周。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4周,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结论: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能有效降脂,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ACS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250mg,2次/d。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取血,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较A组均降低(P0.05),TC及HDL-C水平较B组均低(P0.05),而TG及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或大剂量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PR水平,尤以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16.
何春槐 《海峡药学》2010,22(5):130-13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1和10 mg·d^-1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hs-CRP、UA、TC、TG、LDL-C和HDL-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vs 80.0%,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和UA水平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无明显区别;TC、TG和LDL-C水平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HDL-C略有升高,但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疗效显著,能抑制ACS病变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杨达性  邵红霞  胡家庭 《江苏医药》2004,30(10):798-79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过程中最具标志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氟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降低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氟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CR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选择90例符合诊断要求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续60 d。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60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并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尤其是hs CRP与TC、LDL C。hs CRP随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60 d较30 d下降显著),同组不同治疗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TG治疗后60及30 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C及LDL C治疗后60和30 d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治疗后60和30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中仅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0 d后HDL C改善较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老年ACS患者hs CRP及血脂水平,说明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通常的调脂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早期应用于老年ACS患者可明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g/d),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g/d)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Hs-CRP浓度及IL-6、IL-8、IL-10的水平变化,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II,-6、IL-8、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治疗前三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各组Hs—CRP、IL-6、IL-8、IL-10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大剂量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 88例ACS病人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4例,另设健康组50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88例ACS病人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对照组治疗8周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经氟伐他汀8周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伐他汀对ACS病人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