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标本中CD44v6、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高,而在正常宫颈几乎不表达;E-cad的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高而在宫颈鳞癌表达低,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表达增高而E-cad蛋白表达降低,且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通过改变早期宫颈鳞癌细胞的黏附力而分别发挥了促进和抑制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郭昕 《临床医药实践》2008,(13):373-375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nm23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8例宫颈癌PCNA和nm23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5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阳性表达率(48.53%)显著低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nm23基因呈负相关(P<0.01)。结论:PCNA和nm23基因与宫颈癌细胞增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估计预后是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早期宫颈鳞癌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这些因子在早期宫颈鳞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3例无淋巴结转移,23例有淋巴结转移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MIF、IL-8、MMP-9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126例新鲜及归档早期宫颈鳞癌组织蜡块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F、IL-8、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MIF、IL-8、MMP-9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织(P<0.01),各因子的表达均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r=0.48;r=0.495)。MIF和IL-8、MMP-9之间均有等级相关性(r=0.272;r=0.54);IL-8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9)。结论 MIF、IL-8、MMP-9在早期宫颈鳞癌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这些因子可能参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转移;MIF可能是调控IL-8和MMP-9表达的上游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鳞癌组织5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原位癌(CIN)组织31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iNOS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iNOS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的iNOS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iNOS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iNOS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NOS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宫颈癌的分化及淋巴结转移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伟  张婷  赵纯 《江苏医药》2013,(4):398-400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CCN3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25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CCN3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CCN3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CCN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CCN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8.14%,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6.98%(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CN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诊断及临床监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沈建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603-1604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Fas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和Fas在45例宫颈癌和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鳞癌COX-2的表达率(64.4%,29/45)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的表达率(42.2%,19/45)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84.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Fas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有淋巴结转移Fas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癌(P<0.05).COX-2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01,P<0.05).结论 COX-2和Fas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组织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F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MIF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宫颈癌组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肿瘤体积之间比较,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IF和VEGF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IF-1在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进行比较,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56例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20例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HIF-1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HIF-1mRNA在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50%、41.07%、35.00%,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P=0.023)、宫颈癌与宫颈良性病变组织(P=0.001)间的HIF-1αmRNA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之间的HIF-1αmRNA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HIF-1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02)中的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患者的癌组织中HIF-1mRNA的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 HIF-1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HIF-1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其肿瘤组织中HIF-1mRNA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宫颈癌HIF-1mRNA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HIF-1mRNA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SLC1和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8例正常宫颈、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4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SLC1和CD105标记MVD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宫颈癌组织中,TSLC1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TSL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组织中,CD105标记MVD表达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CD105标记MVD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宫颈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TSLC1呈低表达、而CD105呈高表达,提示TSLC1和CD105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TSLC1和CD105表达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辅助宫颈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i67、Survivin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且与术后生存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Ki67和Surviv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0例手术切除或活检标本,包括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按5年存活率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率为85%,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Ki67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x2=5.7624,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11.4820,P0.01);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8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x2=5.2410,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10.0624,P0.01)。结论 Ki67、Survivin可作为反映宫颈癌预后生存期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MIF和MM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宫颈癌组织、24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组织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MIF及MMP-2的表达,并对宫颈癌组织MIF与MMP-2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宫颈癌组MIF和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组和对照组;宫颈癌组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MIF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5)。结论 MIF和MMP-2过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整合素α2、白细胞介素-8(IL-8)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组织芯片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2、IL-8和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2和IL-8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P<0.05),CX43的表达则相反(P<0.01)。且整合素α2和IL-8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整合素α2、IL-8和CX43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和抑制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早期宫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整合素d2、白细胞介素-8(IL-8)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组织芯片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d2、IL-8和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d2和IL-8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P〈0.05),CX43的表达则相反(P〈0.01)。且整合素d2和IL-8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整合素d2、IL-8和CX43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和抑制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癌前哨淋巴结状况与其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法对48例已获得前哨淋巴结乳腺癌患者原发灶进行CD44v6表达的研究。结果 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原发灶CD44v6阳性率(92.5%)明显高于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14.3%),P<0.01。前哨淋巴结及腋淋巴结均阳性患者原发灶CD44V6阳性率(100%)明显高于前哨淋巴结及腋淋巴结均阴性患者(23.5%),P<0.001。结论 前哨淋巴结状态与CD44V6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两者相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乳腺癌转移规律及腋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颈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CD8、CD10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所选患者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宫颈癌TIL CD8、CD10的表达情况。结果 (1)CD8在宫颈癌TIL中的表达随患者年龄的增加、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减弱(P<0.05);(2)CD10在宫颈癌TIL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且其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3)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为年龄、临床分期、CD8表达水平、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4)CD8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CD10表达水平的改变不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宫颈癌TIL CD8的表达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与CD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ER-2与CD44v6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为患者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近2年乳腺癌根治标本100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结果CD44v6的阳性率为81%(81/100);HER-2的阳性率为74%(74/100);CD44v6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HER-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CD44v6和HER-2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CD44v6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官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同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旁侵犯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官颈癌患者11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生长类型及其盆腔淋巴结转移、官旁侵犯、脉管侵犯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内生型官颈癌患者中出现脉管侵犯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生长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侵犯的腺癌官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生型官颈癌患者存在较高的脉管侵犯风险,若其病理分型为腺癌,则易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VEGF-C、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VEGF-C、CD44V6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原位癌、54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癌,MMP-2、VEGF-C、CD44V6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宫颈癌MMP-2、VEGF-C、CD44V6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MMP-2、VEGF-C、CD44V6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恶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