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将6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简称1组)、西药(简称2组)、中西治疗组(简称3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给予中药、苯那普利、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疗程24周;对患者在投药初始以及12、24周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医症状积分:在24周,各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其中,3组下降较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在12周,2、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周,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Al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2组较3组升高明显(P〈0.05)。血尿素氮(BUN):在24周,2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肌酐(Scr):在24周,2组较1组及3组升高明显(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2周,2组较1组明显降低(P〈0.01)。总疗效比较:在24周,依据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89%、1组为65%、2组为40%,组间比较(P〈0.01);根据西医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94%、2组为85%、1组为7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联合苯那普利较单纯中药或苯那普利能更好的改善CKD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中药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将44例CKD(1~2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11例。分别采用中药、氯沙坦治疗,疗程24周;对患者在投药初始以及8、16周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24周治疗,中医症候积分:两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01),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两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血尿素氮(BUN):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上升(P〈().05)。血肌酐(Scr):对照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实验室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疗效比较:依据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治疗组中,有效率为84.84%;对照组中,有效率54.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临床疗效判定,治疗组中,有效率为78.79%;对照组中,有效率45.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肾”中药与氯沙坦在降低尿蛋白方面疗效相当,但较单纯氯沙坦能更好的降低早期CKD的症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早期CK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肿瘤坏死因子a特异性的膜受体1(TNFR1)在评价。肾脏损伤程度中的价值以及对。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另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和尿液的肌酐浓度,计算肌酐清除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尿液TNFR1浓度。所有研究对象随访2年,每6个月1次,随访时检测肾功能。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TN—FR1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病情恶化者肌酐清除率低于病情稳定患者(P〈0.05),尿液TNFRI浓度高于病情稳定者(P〈0.05),2组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P〉O.05);尿液TNFRl浓度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5),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年龄、24h尿蛋白定量和尿液TNFR1浓度是基线肌酐清除率的影响因素(P〈0.05);尿液TNFRl浓度是病情恶化者肌酐清除率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尿液TNFRl浓度可以评价和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Ⅲ、PAl-1mRNA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12~16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并设苯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第12~16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FN、ColⅢ、PAI-1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肾疏宁组、苯那普利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第12周末,肾疏宁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6周末,肾疏宁组明显低于苯那普利组(P〈0.01)。结论:肾疏宁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从而保护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参地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 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口服参地颗粒,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1.30%(P 〈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而对照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尿红细胞计数降低不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治疗后两组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上升,参地颗粒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小剂量渐增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限制钠水的摄入、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苯那普利(起始剂量为2.5nag,每周增加剂量一次,2.5mg/次,直至10.0mg)。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腹水消退时间、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尿量、24h尿钠(UNa^+)。结果治疗组用药后PRA、血浆AⅡ较治疗前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Cr均无明显变化。腹水消退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2.0±7.6)、(44.2±9.3)d(P〈0.05);治疗显效率分别为72.22%和44.4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d的平均UNa^+分别为(121.2±32.4)、(84.8±23.6)mmol/L,平均尿量分别为(1954.8±345.4)、(1202.2±32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小剂量渐增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使尿钠排出增加,有利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7.
益肾祛瘀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1与TNF-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符合CGN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服用苯那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祛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检测;治疗前后IL-1、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及Sc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Sc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汤可能通过降低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对CGN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治疗组(中药组)、氯沙坦钾治疗组(西药组)。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予药物干预。分别观察不同时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Scr、BuN及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2周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Podocalyx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2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2周末用药组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糖水平略低于同期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够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145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普伐他汀组(Ⅲ组)、胺碘酮+缬沙坦+普伐他汀组(Ⅳ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后,Ⅰ、Ⅱ、Ⅲ、Ⅳ组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4.1±2.1)、(41.7±2.8)、(44.4±3.1)、(40.1±2.5)mm,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组的CRP水平分别为(4.56±0.24)、(4.47±0.45)、(2.87±0.53)、(2.54±0.42)mg/L,Ⅰ组和Ⅱ组CRP水平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7.9%、79.4%、77.1%、85.3%,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普伐他汀联合应用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缬沙坦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而普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苯那普利对肾小球硬化大鼠TGF—β1和TIM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苯普利对肾小球硬化大鼠TGF-β1和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单侧肾切除术合并阿霉素静脉双次注射的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和西药组,进行尿蛋白,肾功能,血脂检测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图像分析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的变化。结果:苯那普利组TC,TG和尿蛋白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肾脏病理提示系膜细胞和ECM明显减少,TGF-β1和TIMP-1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苯那普利可以降低24h尿蛋白排出量,血脂,抑制系膜细胞增生,下调肾内TFF-β1和TIMP-1的表达,抑制ECM的沉积,从而防治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瘦素(leptin)和胆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将57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Ⅰ、Ⅱ和Ⅲ组,各19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HD)、HDF和联机HDF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eptin和β2-MG的浓度,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leptin及β2-MG浓度及各组单次治疗对leptin及β2-MG的清除效果。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Ⅰ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eptin及β2-M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治疗后血清leptin和β2-MG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leptin和β2-MG浓度的下降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和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机HDF能够有效清除大分子毒素,是一种安全、快捷、高效的血液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LC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OOL)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血清矫正钙≥2.37mmol/L的MHD患者依据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分为3组,均使用LCD透析3个月,比较3组患者使用LCD透析前后SF-36问卷评分值及血清钙、磷、钙磷乘积、iFrrH、骨钙素(BGP)水平。结果①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Ⅰ组患者SF-36总分、生理健康总分(PCS)、生理功能、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及情感状况评分增高(P〈0.05),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无差异;Ⅱ组患者PCS、RP和BP评分降低(P〈0.05),余指标无差异;Ⅲ组各指标评分均无差异(P〉0.05)。②与透析前相比,Ⅰ、Ⅱ组患者透析后血清钙和钙磷乘积均降低(P〈0.05),iPTH和BGP水平均升高(P〈0.05);Ⅲ组无变化。结论LCD短期应用能显著提高无动力型骨病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减轻躯体疼痛,长期使用可能影响患者生理健康从而对QOL产生负影响,LCD对MHD患者心理健康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联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高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1例65岁以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行腹腔镜手术(n=30),Ⅱ组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n=31)。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取外周血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CRP、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Ⅰ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5),Ⅰ组的IgM含量下降更明显(P=0.002);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T细胞亚群含量较术前降低(P<0.05),Ⅰ组下降更明显(P=0.03,P=0.024,P=0.002),术后第7天,Ⅱ组已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CD8+含量仍低于术前(P=0.008)。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服舒洛地特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7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经常规治疗后分成两组,Ⅰ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舒洛地特250LSU 2次/天口服+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Ⅱ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治疗4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结果 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SBP)、血肌酐(Cr)、尿素氮(U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采用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较单独使用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CK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CK〈1000U/L)150例;Ⅱ组(CK1000~10000U/L)31例;Ⅲ组(CK〉10000U/L)20例。比较3组临床特点和血生化指标,并对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Ⅲ组多数为复合伤及有肢体肿胀,40%(8/20)患者行筋膜切开术,35%(7/20)患者接受截肢术,80%(16/20)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65%(13/20)患者行透析治疗,均高于Ⅰ、Ⅱ组。Ⅲ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钾、血磷和乳酸脱氢酶(LDH)较Ⅰ、Ⅱ组升高(P〈0.05),血钙较Ⅰ、Ⅱ组降低(P〈0.05)。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SCr、BUN、ALT、AST、LDH、血钾及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0.45、0.54、0.64、0.46、0.48、0.36,P〈0.01),与血钙呈负相关(r为-0.34,P〈0.01)。结论CK可以作为评估地震致挤压伤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50例,研究分为5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时,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前,Ⅰ~Ⅳ组患者均先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分别为Ⅰ组0.25mg·kg^-1,Ⅱ组0.5mg·kg^-1,Ⅲ组1mg·kg^-1,Ⅳ组1.5mg·kg^-1,2min后再按1.5μg·kg^-1静脉注入瑞芬太尼,注射时间2s。Ⅴ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3ml。根据患者出现咳嗽频率和强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各组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后的副反应。结果咳嗽反射发生率Ⅱ、Ⅲ组显著低于Ⅴ组(P〈0.01),Ⅳ组无咳嗽反射。Ⅰ组虽低于Ⅴ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咳嗽发生率与Ⅱ组近似,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却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无咳嗽反射发生,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论按0.5mg·kg^-1剂量预先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期间瑞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且不出现盐酸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检测结果和分型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随访7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SM患者,男49例,女27例;年龄55—74岁,平均62.4岁。将术前检测SEP的波形分为5型:Ⅰ型为正常SEP,Ⅱa型为单独幅值异常,Ⅱb型为单独潜伏期异常,Ⅲ型为幅值和潜伏期同时异常,Ⅳ型为SEP消失。根据术前和术后随访的JOA评分评估临床症状和计算康复率,统计分析SEP与临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EPⅠ型18例,Ⅱa型16例,Ⅱb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11例。SEP与术前JOA评分有显著相关性(X^2=53.9,P〈0.05)。比较术后2年随访时的康复率发现Ⅰ型和Ⅱa型、Ⅱb型和Ⅲ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Ⅰ型和Ⅱa型、Ⅱb型和Ⅲ型、Ⅱb型和Ⅳ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检验,P〈0.05)。结论SEP分型为临床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准确了解脊髓的受损程度和评估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所获卵母细胞的成熟比例与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本中心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男性因素不孕患者242例,按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分为90%~100%(Ⅰ组)、80%~89%(Ⅱ组)、70%~79%(Ⅲ组)、〈70%(Ⅳ组),回顾性分析这四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四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无显著差异。Ⅳ组的受精率(65.6%)低于前三组(73.3%、74.8%、78.9%)(P〈0.05);临床妊娠率(25%)明显低于Ⅰ、Ⅱ组(52.3%、55.6%)(P〈0.05);胚胎种植率(13.64%)也低于Ⅰ、Ⅱ组(34.1%、32.1%)(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低组受精率偏低,胚胎的发育潜能及最终的妊娠结局也偏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减少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进入研究180例,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以及术后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其中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101例,58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3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另外不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79例,4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30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比较各组病人无瘤生存率及逐年肿瘤复发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有关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Ⅰ、Ⅱ组病人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之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Ⅰ、Ⅱ组病人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各年度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肿瘤直径及肿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合并有肿瘤直径〉5cm、多结节、血管侵犯等肿瘤残留危险因素的肝癌病人,术后预防性TACE能降低1年以内的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