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析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将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于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6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及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在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为接近,且药物代谢方式不同并未影响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编码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脑动脉微栓子(MES)信号和颈动脉病变,同时测定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结果相比于阿托伐他汀组,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组MES数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硬化斑块数量和颈动脉平均狭窄率均明显下降(P〈0.05),并显著调节患者血脂水平(P〈0.05),同时降低hs—CRP、IL-1和IL-8的含量(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稳定和逆转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降低血脂水平以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 IMT)。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mm或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定义为颈动脉斑块。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蚓激酶+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变化(P<0.05)。188例脑梗死患者中治疗组90例,显效39例(43.3%),对照组98例,显效19例(19.3%)。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为探讨有效的调脂方案,并观察中药制剂的调脂特点,我们选用了蒲参胶囊与临床广泛使用的他汀类药物联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124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868岁,平均58岁。B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068岁,平均58岁。B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069岁,平均59岁。C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69岁,平均59岁。C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70岁,平均57岁。三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血脂异常,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依据《中国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6.
马正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92-93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脑梗死首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及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对照组仅晚间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比较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及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9.0%),治疗组不稳定斑块率(24.1%)亦显著低于对照组(41.4%)。结论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后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及不稳定斑块率,其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事件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血清相关指标、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三酰甘油(TG)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调节血脂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还给予普罗布考。比较2组的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NSE和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老年患者的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两家医院2018年4月~11月收治的82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小剂量(2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大剂量(4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炎性因子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TC、LDL-C、TG、IL-10、TNF-α、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AST、ALT、Cr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血脂指标,减轻炎性反应,且40mg/d剂量效果更佳,同时不会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11~2013年我中心收治的83例脑梗死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经过1年的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治疗,复发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起协同发挥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28-3829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应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脂质代谢水平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总胆固醇(TC)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OX-LDL及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脂质代谢水平,保护及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优势突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卢粉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4,(7):9-10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120例。此次研究乙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甲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总结炎症因子、心功能、血脂指标。结果:甲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甲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甲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其炎症因子、心功能、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4.O%,总有效率为72.0%,小于观察组(痊愈率30.0%,总有效率94.0%),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中风回春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36例,单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中风回春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预后指标[改良Rankin量表(MRS)、巴氏量表(Barthe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单一组为75.00%(2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联合组NIHSS、MRS评分低于单一组,SSS、Barthel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中风回春片治疗,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晓莉李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5):8-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6.7%),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西省龙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药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胶囊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变化,检测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3%(χ2=7.954,P=0.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Barthel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6、2.407,P=0.002、0.019);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395、6.834、8.216;P=0.020、0.000、0.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389... 相似文献
19.
李园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1)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2组均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片口服;试验组加用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7、14 d采用NIHSS评分和BI评分评价2组的恢复情况;治疗14 d后,检测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治疗后90、180 d回访。结果: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也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2,P=0.498);2组治疗后90、180 d,BI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172例ACI患者以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6例。2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显著降低(P 0. 05);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显著升高(P 0. 05),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最大峰值流速、双侧大脑中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 0. 05); 2组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 0. 05); 2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依达拉奉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ACI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机体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微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