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 本组19例。具有典型呕吐病史。上腹部摸到肿块。均经钡餐X线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确诊。气管插管全麻。CO2气腹。腹部三点穿刺,腹腔镜下施行幽门肌切开术。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随访3个月~2年。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作者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将内镜先进的技术运用于小儿腹部外科手术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术前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经二孔法腹腔镜治疗。于脐环下缘置5mm trocar,放入腹腔镜,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做3mm trocar,放入微型电钩及弯钳进行操作。结果21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3~65min,平均31.3min。术后4~6d出院。无并发症。18例随访2—7个月,平均3.2月,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二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6—2018-06间在西峡县人民医院接受幽门环肌切开术的71例CHPS患儿,依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成功经验.方法2001年4月~2004年4月,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0例,年龄12~90 d,平均35 d.分别在左、右上腹各置入3 mm trocar,左侧trocar置入无损伤抓钳夹近幽门处胃壁,右侧trocar先后置入伸缩式幽门肌切开刀、剥离器和幽门分离钳,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8例,中转开腹2例,其中1例为术中发现幽门前瓣膜症,1例为幽门黏膜损伤,经开腹修补痊愈.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25 min.术后6 h拔胃管,开始喂奶.3~5 d出院.42例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术中良好的麻醉和合适的手术器械是完成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腹腔镜治疗价值及临床效果,以促进患儿营养情况的早日恢复,保证患儿正常发育。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为18例具有典型呕吐病史的患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的临床资料,术前患儿均经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确诊。结果:18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5~5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当天拔除胃管,术后第1天上午开始喂水,术后无出血、胃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4 d出院。其中13例术后随访1~6个月,营养情况完全恢复,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治疗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1991年美国Alain等报道经腹腔镜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获得成功[1]以来,国内外不断有这方面的报道,现在已成为治疗CHPS的经典手术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治疗CHPS 56例,现将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应用加速康复理念治疗的CHPS患儿29例,日龄(37.0±20.3)d,体重(3.7±1.1)kg,为FTS组;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采取传统处理方法且与FTS组条件相同、总体临床特点类似的CHPS患儿32例,日龄(30.3±13.7)d,体重(3.4±0.6)kg,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两组病例术后呕吐致喂养方案改变、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分别是(21.0±8.8)h和(38.3±8.3)h,住院时间分别是(6.8±1.7)d和(10.8±2.5)d,治疗费用分别是(7 223.5±991.6)元和(9 082.5±823.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呕吐致喂养方案改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可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n=27)与胃镜组(n=20)。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指标、胃、食管内压力、术后疼痛状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两组术后CRIES新生儿术后疼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胃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多于胃镜组(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18.52%,胃镜组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腹腔镜组患儿均恢复良好,进食正常,且均未见复发;胃镜组随访期间1例复发,经二次治疗后痊愈;两组患儿术前、术后胃内压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较为确切,而后者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喂养时间较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遗留手术疤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手术期的相关并发症及其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56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如低钾、低钠、低氯性碱中毒、中转开腹、幽门黏膜穿孔、幽门肌分离不全、术后反流窒息、切口疝,并分析其原因,探讨应对措施。结果:568例患儿中,216例发生低钾、低钠、低氯性碱中毒,发生率为38.03%。4例中转开腹,发生率为0.70%,其中1例术中损伤胃网膜右动脉出血,2例分离过程中出现黏膜破损,1例在CO2气腹建立后出现心跳骤停,抢救成功后中转开腹。61例术后呕吐,发生率为10.74%。3例幽门黏膜穿孔,发生率为0.53%,2例于术中发现,1例于术后第3天发现消化道穿孔征象,再次手术发现为幽门黏膜穿孔。1例幽门肌分离不全,发生率为0.18%,再次行腹腔镜手术分离幽门肌层。6例术后发生返流窒息,发生率为1.06%,抢救后予以少量配方奶喂养,并缓慢增加奶量。2例发生切口疝,发生率为0.35%,其中1例于术后3 d切口疝嵌顿并发肠梗阻,再次腹腔镜手术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及低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和长度及幽门管腔内径。结果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3~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同时探查双侧内环口,若合并腹股沟斜疝则同时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经验。方法腹腔镜下先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然后腹腔镜转向盆腔探查双侧内环口,若未闭合(直径≥0.3 cm)则行疝囊高位缝扎术。结果86例中合并腹股沟斜疝32例(37.2%),其中单侧13例,双侧19例。手术时间较单纯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增加5~20 min,平均15 min。均于术后6 h开始喂养,术后2~6 d,平均3.5 d出院。8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避免了二次行嵌顿疝复位或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可能性,同时因疝囊小,没有因疝内容反复进出或嵌顿形成的瘢痕而易于操作,较传统手术更不易损伤精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1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脐腹腔镜组(n=54)与开腹组(n=5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有1例术后复发;开腹组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其中1例切口裂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经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疤痕评分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脐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 ,出生 3d。以进行性非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 ,伴发热 3d收住儿科。经对症治疗 3d ,呕吐症状仍不能缓解 ,行腹部立位X线拍片及上消化道钡剂造影 ,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转外科手术治疗 ,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 9d仍频繁呕吐 ,精神差。查体 :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 10 % ,上腹部有胃型蠕动波 ,可闻震水音。再次拍腹部立位X片 ,显示有幽门梗阻伴液气平面。急诊手术探查 ,发现幽门腔内隆起的粘膜将幽门堵塞形成隔膜型闭锁。因原手术局部水肿 ,炎症反应明显 ,故未行隔膜切除幽门成形术而行Billroth 1胃切除 ,术后 15d痊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幽门肥厚性狭窄患者采取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幽门肌切开术的113例幽门肥厚性狭窄患儿,将2011-01—2014-12间行传统开腹手术的6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01—2016-12间行单孔腹腔镜手术48例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皆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幽门肥厚性狭窄,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操作时间基本相当,但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时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3年8月应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485例新生儿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6例(83.71%),女79例(16.29%),患儿均出生28 d内。结果:48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无切口疝、术后复发、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20±5)min,术中出血量极少,为1~2 ml;术后24 h少量饮水母乳喂养,术后4~5 d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随访,体重较前明显增长,营养状况较前改善。结论: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腹腔具有特殊性,腹腔容量小,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术者应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术中仔细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患儿男性,出生22天,因腹胀、呕吐入院,钡灌肠示先天性巨结肠,超声检查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充分准备后Ⅰ期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待患儿营养...  相似文献   

18.
脐部单孔法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67d。因呕吐进行性加重20余天,于2005年1月25日入院。查体见上腹部膨隆,并有自左肋下向右上腹移行的胃蠕动波,右上腹触及橄榄样肿块,B超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积极补液治疗纠正脱水酸中毒。术前置胃管减压,排空膀胱不导尿,于2005年1月27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脐部单孔  相似文献   

19.
2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pyloric stenosis, CHPS)是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自1990年Alain等r首次报道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CHPS最常用的方法。近年来兴起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体表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