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慢性腹股沟疼痛是一种严重的功能障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腹股沟区感觉和运动神经紊乱有关。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明确病因,制定正确的诊疗干预手段。物理治疗、神经阻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减少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还是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约占1‰~5 ‰,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达12‰.常见腹股沟疝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治疗是疝疾病唯一的治疗方法.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如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并发症较多[1],方法较繁杂,破坏了原有生理解剖结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术后复发率达10%~15%[2].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疝囊高位结扎修补内环口后补片修补腹股沟区的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患者106例,随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硬化剂治疗腹股沟疝造成局部顽固性疼痛,临床处理非常棘手,本研究将探究腹股沟疝局部硬化剂处理后局部顽固性疼痛的处理方法。方法鞍钢集团总医院于2006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局部顽固性疼痛的腹股沟疝患者6例,5例斜疝患者采用选择性髂腹股沟神经束离断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1例直疝患者采用选择性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离断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术后随6例患者腹股沟疝无复发,术前顽固性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对于硬化剂治疗后腹股沟疝出现顽固性疼痛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束离断术治疗后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内容简介】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随着对腹股沟区域解剖的深入了解,开放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已经受到重视,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所发展的趋势,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视频详尽演示了对一例右侧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过程,术后随访5年无复发,达到较好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疝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外科手术干预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老龄化,高龄腹股沟疝病人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高龄病人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对麻醉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带来了挑战。高龄病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式选择仍存在争议,这使得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对高龄腹股沟疝病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式选择、优缺点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的右侧腹股沟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腹股沟疝600例,其中有43例是阑尾切除术后所发生。文中指出阑尾切除术后易发生右侧腹股沟疝,是由于术中损伤了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或其细小分支。43例行疝修补术,其中2例术后复发,再次行疝成形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腹股沟疝发生的关键是避免损伤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或其细小分支。  相似文献   

7.
老年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由于患者腹壁肌肉组织萎缩、多存在兼患疾病等特点,治疗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对老年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予以探讨。1 临床病例病例1:男,75岁,因“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4年”住院。患者30年前行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30年后又诊断为复发性左侧腹股沟疝行疝囊高位结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左腹股沟区异物感明显,复发4月余转来住院。体检:左侧腹股沟区手术瘢痕下方见12 cm×8 cm半球形肿块,可回纳,不进入阴囊,回纳后触及缺损约3 cm×3 cm,咳嗽冲击感(+)。诊断为左侧腹股沟复发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改良手术修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至6月入院手术治疗的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改良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的并发症,术后的住院时间,随访复发的情况,术后的伤口的舒适度等。结果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改良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20~40min,术后6h下床,无术后尿潴留,无术后阴囊积液的并发症,术后的住院时间1—2d,随访1~6个月无复发的情况,术后的伤口无硬结感。结论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改良手术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改良的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ard Modified Kugel Hernia Patch(内存记忆弹力环改良Kugel补片)行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102例,以手术时间、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的发生、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作比较。结果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55min。术后2~6h患者即可起床活动和进食,切口疼痛和不适轻,无明显异物感,活动时腹股沟区无牵拉感,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应用经腹股沟管前入路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的技术,针对耻骨肌孔进行修补,利于解决耻骨肌孔结构薄弱及缺损这一腹股沟疝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具有手术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从根本上解决腹股沟疝患者多种疝并存及容易复发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目前腹股沟疝治疗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神经切断网片取出术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经验。方法右侧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网片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右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切断及网片取出术。结果随访3个月,病人在术后2个月出现下蹲时手术区疼痛,但无跛行和静息性疼痛。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在不能确定原因时,行网片取出、神经切断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虽然女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远低于男性,但其腹股沟区不同于男性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使得女性腹股沟疝的治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择期行基于补片的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成年女性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手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因其安全有效及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被越来越多学者所采用。正确认识与处理女性特有的子宫圆韧带、子宫圆韧带囊肿、妊娠期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RLV)对于提高女性腹股沟疝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疝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而疝修补术则是外科最基本的手术。自1884年Bassini创建真正解剖疝修补术以来,虽有100多年历史,无论术式如何演变,其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10%~15%,复发性疝术后复发率高达20%~30%[1]。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可能与腹股沟区局部组织先天性缺损、对腹股沟区的解剖认识不足、修补方法的缺陷及腹股沟区局部组织的胶原纤维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腹股沟疝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因素众所周知,腹股沟直疝是获得性的,故常见于老年病人。其解剖结构Hesselbach三角是一薄弱区,仅有一层菲薄的无抗力的腹横筋膜覆盖,其浅面为腹外斜…  相似文献   

13.
TUVP+疝补片治疗BPH并腹股沟疝的探讨(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 疝补片治疗BPH并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方法 用杯状网塞充填疝环口,以达到修补缺损,用片状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然后一期行TUVP。结果 术后近期效果良好,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腹股沟区无紧缩感,疼痛轻。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顺畅,伤口愈合好。近期无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现象。结论 TUVP 疝补片一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腹股沟疝,疗效良好。特别是对高龄BPH并腹股沟疝同时又并有其他内科疾患的病人,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1 月至 2017年 12月我院收治的2 835 例腹股沟疝病人,其中7例(0.25%)病人术后发生LEDVT。结果: 7例腹股沟疝病人术后发生LEDVT,其中1例双下肢,4例左下肢,2 例右下肢。经抗凝和对症支持治疗,均顺利出院。未发生肺栓塞和死亡。结论: 腹股沟疝围术期,要高度重视 LEDVT 的发生。积极预防、迅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LEDVT 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的复发性腹股沟疝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下腹部直或横切口,不解剖腹股沟管,直达腹股沟管后壁。单一切口同时修补双侧疝5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3/21),包括腹股沟区出血、切口脂肪液化和阴囊残留疝硬肿症各1例。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住院时间5.5 d。随访3个月至5年,无术后复发。结论开放式后入路行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和复发率低等特点,同时减少了手术进路损伤,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小儿腹股沟部的解剖特点,探讨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原因。应用疝囊高位结扎、内环缩小及腹横筋膜修补等术式治疗。结果 30例均于手术后7~10 d出院,经平均3年以上临床随访无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高位结扎、内环缩小、腹横筋膜修补是疗效可靠、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大涌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病情将其分为TEP组(40例)和开放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T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所需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开放组,而其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VAS)存在显著差异:TEP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V A S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的Ⅰ型和Ⅱ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和腹股沟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TEP组Ⅲ型和Ⅳ型腹股沟疝患者切口裂开和腹股沟区疼痛的发生率明显较开放组低(P0.05);且TEP组除Ⅰ型腹股沟疝患者外,其余各型腹股沟疝复发率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EP手术在我院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手术时间虽较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长,但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和复发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股沟切口单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要领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间所作之230例经腹股沟切口单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结果:本组230例,包括Ⅰ型疝60例,Ⅱ型疝136例,Ⅲ型34例;内213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2.6%,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发生阴囊水肿1例,皮下淤血2例.未发现有感染、复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睾丸萎缩、射精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股沟切口单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能使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加强腹横筋膜,从而完全治愈腹股沟疝,并防止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无张力修补方法.实践证明,此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舒适度高,符合当今疝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Kugel补片)微创修补腹股沟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22例24侧腹股沟疝,Nyhus分型Ⅰ型4例侧、Ⅱ型16例侧、Ⅲ型4例。均应用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行微创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 每侧手术时间30~45分钟,术后6~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4~8天恢复正常日常活动。无一例伤口感染、阴囊血肿、阴囊积液。术后随访1个月至6个月,无复发,无髂腹股沟神经综合症。结论 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微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微创、无张力、全腹股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正常活动早等特点,同时其学习曲线短,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附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效果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接受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124例全部治愈。术式TAPP81例,TEP43例。单侧腹股沟斜疝38例,直疝21例;双侧腹股沟斜疝44例,直疝14例;一侧斜疝一侧直疝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并右直疝2例。手术时间40~187min,平均104min。住院时间5~13d,平均7d。随访1个月至33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手术并发症7例,占5.6%;4例为腹股沟区血肿,其中1例经手术清除后治愈;2例为阴囊气肿,术后第二天自愈;1例直疝术后2个月复发。结论TAPP/TEP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可以接受,规范操作并正确把握手术指征对顺利开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