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血清瘦素与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慢性肾衰竭 (ChronicRenalFailure ,CRF)尿毒症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 ,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还与患者的死亡率增高有关。既往认为营养不良的发生主要与尿毒症毒素有关 ,但透析治疗虽然能降低尿毒症毒素的浓度 ,往往不能理想地改善营养状况。最近发现〔1〕,瘦素 (Leptin)具有抑制食欲 ,蛋白质摄入不足 ,增加能量消耗 ,似与营养有关。本研究旨在研究瘦素与其他营养指标的关系来探讨瘦素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中的可能作用。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1.1 未透析组 本院肾内科住院病人 2 8例 ,年龄(44 .0± 13.3)…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内肾移植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变化。方法:按设定的标准随机选取肾移植术后3个月、1年、2.5年和4年患者各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对照组)。用EUSA法测定瘦素的血浆浓度,统计后进行分析。结果:移植近期组(3个月和1年)与对照组患者血浆中瘦素浓度比较无差异,但移植远期两组的瘦素浓度(2.5年和4年)高于对照组和移植近期两组。结论:肾移植近期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高瘦素血症,但远期相当部分患者在肾功能良好情况下可再次出现高瘦素血症,从而可能影响长期生存移植患者的免疫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联合胆道镜在高危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高危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瘦素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瘦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前血清TNF-α、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血清TNF-α为(41.2±5.5)ng/L、瘦素为(4.5±1.2)n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6±7.2)ng/L、(6.9±1.4)ng/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0.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双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高危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确切,同时能降低血清TNF-α、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普爱医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而治疗组采取高通量透析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浆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水平(transferring,TRF)、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营养指标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症指标。观察2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患者的Hb、TP、Alb、TRF、MIS等反应营养的指标和hs-CRP、TNF-α、IL-6等反应炎症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的hs-CRP、TNF-α、IL-6水平及MIS评分明显下降,Hb、TP、Alb、T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通量透析能够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磷酸钙晶体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的影响.方法 尿毒症患者血清在37℃下孵育3d,超速离心法从尿毒症血清中分离磷酸钙晶体和无晶体血清,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晶体的形态及化学特征.体外培养HASMCs,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尿毒症血清组、磷酸钙晶体组和无晶体血清组.茜素红染色及甲氧酚酞络合酮法检测HASMCs钙化结节的形成及细胞内钙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桥蛋白(OPN)、核结合因子α1亚基(Cbfα1)、碱性磷酸酶(ALP)、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的mRNA表达.Cbfα1、OPN和BMP-2的蛋白表达用Westc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结果 尿毒症血清可诱导磷酸钙晶体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血清明显促进HASMCs钙化结节形成,增加细胞内钙含量(P<0.05),并上调细胞BMP-2、OPN、Cbf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 0.01);而磷酸钙晶体亦促进HASMCs钙化结节的形成,增加细胞内钙含量(P<0.05),上调BMP-2、OPN、Cbf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无晶体血清组的HASMCs胞内钙含量和上述成骨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尿毒症血清可能通过诱导磷酸钙晶体的形成促进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即存在高血清瘦素,其是否参与T2DM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以及它与经典的EMT诱导剂TGF-β1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通过观察T2DM大鼠血清瘦素和肾脏瘦素受体(OB-R)、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探讨瘦素在糖尿病肾病(DN)的EMT中作用.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即存在高血清瘦素,其是否参与T2DM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以及它与经典的EMT诱导剂TGF-β1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通过观察T2DM大鼠血清瘦素和肾脏瘦素受体(OB-R)、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探讨瘦素在糖尿病肾病(DN)的EMT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AS患者与41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TNF-α和IL-6水平。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评估腰椎(L_1-L_4)和股骨颈的BMD和身体组成。评估脂肪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结果 AS患者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脂肪量和瘦体重。AS患者的血清IL-6、TNF-α、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IL-6、TNF-α、瘦素和脂联素水平高于非OP的患者;在调整体质指数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结论 AS患者的IL-6、TNF-α、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升高与BMD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即存在高血清瘦素,其是否参与T2DM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以及它与经典的EMT诱导剂TGF-β1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通过观察T2DM大鼠血清瘦素和肾脏瘦素受体(OB-R)、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探讨瘦素在糖尿病肾病(DN)的EMT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移植外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炎性微环境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孕后期C57BL/6雌性小鼠的UC-MSCs。另取雌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KI组、AKI+MSC移植组,每组20只。AKI组和AKI+MSC组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45 min复制AKI模型,并于模型制备成功时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AKI组)或1×106 UC-MSCs(AKI+MSC组)。于第2天和第7天每组活杀10只小鼠,取眼球血及肾组织,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干扰素-1(IFN-1)及抗炎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IL-10、B淋巴细胞瘤-2(Bcl-2)的水平。结果:2 d时AKI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质空泡性变,BUN和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造模成功后肾小管受损严重,7 d稍有减轻;AKI+MSC移植组小鼠肾功能在2 d时较AKI组有所恢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P<0.01),7 d基本恢复正常。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K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抗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2 d较7 d更加明显。各时间点AKI+MSC组抗炎因子的水平较AKI组明显升高,促炎因子的水平明显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7d较2 d改善更明显。结论:MSC可通过减轻AKI肾组织炎症反应,调节损伤肾脏组织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保护肾损害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旋肉碱(L-CN)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CAPD患者3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L-CN(每次1g、每周3次,共16周)。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肌酐、尿素氮、钙、磷等生化指标。并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患者进行微炎症和营养状态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钙、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肉碱可改善CAPD患者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及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30例,随机分对照组(A组)、饮食干预组(B组)和左卡尼汀组(c组),每组10例;均给予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B、C组患者给予饮食干预,C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连续观察12周,比如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A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B组BMI、TP、Alb、PA、SCr、BUN、TC及TG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MI、TP、Alb、PA、SCr及BUN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MI、TP、Alb、PA、SCr及BUN较B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血液透析、饮食干预及左卡尼汀治疗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同时设42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s—CRP、IL-6、TNF-α、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HDL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②治疗6个月后,辛伐他汀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LDL的水平均有所下降,HDL升高,辛伐他汀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LDL下降的水平与治疗前及非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同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MHD治疗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MHD对照组(M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U组患者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共12周。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①与C组相比,M组和U组治疗前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GSHPx水平下降(P〈0.01);②U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GSHPx水平增高(P〈0.01);③在治疗12周后,U组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较M组降低(P〈0.05或P〈0.01),而GSHPx水平增高(P〈0.01)。结论以上结果提示乌司他丁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53例,根据其ABI值分为2组:正常ABI组(ABI≥0.9)32例,低ABI组(ABI〈0.9)21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肾功能、血清白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将ABI与年龄、hs—CRP、IL-6、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组患者血压、血脂、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ABI组Alb低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低ABI组hs-CRP、IL-6、TNF-α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相关性分析显示,ABI与年龄、hs-CRP、IL-6、TNF-α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3、-0.531、-0.406、-0.466,P〈0.01),与Alb呈正相关(r=0.451,P〈0.01)。结论踝臂指数降低预示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液联合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伴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3例,所有患者血钙处于正常高值或高钙血症或高钙磷乘积且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升高,观察前所有患者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5mmol/L的透析液和FreseniusF6透析器。将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2例,换用FreseniusF60高通量透析器;B组11例,继续使用FreseniusF6透析器。所有患者均换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的透析液,共观察12周。比较2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和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结果与观察前相比,A组观察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降低(P〈0.01),Hb、Alb、PAB升高(P〈0.05),hsCRP、IL-6、TNF-α降低(P〈0.01),TSF升高(P〈0.01),MAM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钙降低(P〈0.01),其余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后,A组血钙、钙磷乘积、iPTH低于B组(P〈0.01),血磷及IL-6亦低于B组(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HFHD可改善尿毒症伴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静脉铁剂诱导的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铁剂治疗组(A组)和静脉铁剂+大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大黄泡水饮服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11710等。结果治疗8周后,A组和B组Hb、Hct、SI、SF、TSAT、CRP、TNF-α、IL-1β较治疗前升高;B组CRP、TNF-α、IL-1β均较A组降低(P〈0.01或P〈0.05);2组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可以减轻静脉铁剂诱导的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不同分期及原发病脂质代谢紊乱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为临床调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18例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血脂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结果总胆固醇在前4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在前4期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在各期均与对照组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总胆固醇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三酰甘油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5),与体质量、尿素氮、血肌酐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血脂水平异常与患者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is,MSC)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大鼠肾脏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Ad—VEGF转染MSC。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慢性肾衰竭模型组(肾衰组)、慢性肾衰竭大鼠MSC移植组(MsC组)、慢性。肾衰竭竭大鼠AdVEGF注射组(VEGF组)和慢性肾衰竭大鼠Ad—VEGF转染的MSC移植组(转染组)。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术制备大鼠CRF动物模型。对照组与肾衰组于切除右肾之前从该侧肾动脉注射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其他3组分别给予MSC、Ad—VEGF和VEGF基因转染的MSC。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观察各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并用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SC组和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均较。肾衰组降低(P〈0.05);与MSC组比较,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降低更明显(P〈0.05)。肾衰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MSC组和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与肾衰组比较,均P〈0.05),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更明显(与M9C组比较,P〈0.05)。结论VEGF基因转染的MSC移植对CRF大鼠的肾脏有修复作用,这可能与VEGF在肾组织中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