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建兰 《中国校医》2007,21(2):219-220
目的对早期骨性安氏Ⅱ错畸形进行治疗。方法应用Twin Block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20例早期骨性错,覆盖大于7mm以上,覆合Ⅲ度以上。结果上切牙后移,下颌基骨和前生长,磨牙关系改为中性偏近中,前牙浅覆合、浅覆盖,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对上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Twin 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生长效果明显。口外弓施以高位牵力引压入上前牙效果明显,Twin Block压低下前牙效果明显。结论直丝弓矫治器与Twin Block矫治器的联合应用,治疗早期骨性安氏Ⅱ重度深覆合、深覆盖的错进行联合治疗后,颌骨和磨牙的Ⅱ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应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  相似文献   

2.
赵海强 《现代医院》2011,11(7):66-67
目的了解TOMY自锁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收集错畸形病人20例,包括Angle分类Ⅰ类12例,Ⅱ类6例,Ⅲ类2例,均采用TOMY自锁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分析TOMY自锁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 2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时间10~20个月,平均15.8个月;间隙关闭时间6~13个月,平均7.5个月。结论 TOMY自锁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可用于各类错矫治,具有轻力滑动移动牙齿、有效支抗控制、简化弓丝程序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程谨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920-2921,2923
[目的]探讨改良上颌活动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AngleⅢ)类错的临床疗效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经改良上颌活动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治疗的57例替牙期AngleⅢ类错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SNA、SNB、ANB、上中-NA、下中-NB、上下中切牙角、SN-MP、FH-MP、Y轴角共计9项,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组57例患者,经过改良上颌活动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治后,SNA角矫治后(83.22±3.2)度,明显大于矫治前(75.86±3.09)度,P﹤0.05;ANB角矫治后(3.29±1.26)度,明显大于矫治前(-1.69±2.01)度,P﹤0.05,反解除,覆覆盖关系正常。并且治后及矫治过程中,患者牙齿及牙周组织结构及外观完好无损,牙齿坚固无松动,未发生牙周病变;无复发。[结论]改良上颌活动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既具有功能性又具有机械性双重作用,可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改善下颌骨间不协调及侧貌;并且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是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叶华 《医药与保健》2014,(3):146-146
目的应用无卡环垫对牙列拥挤合并个别牙反进行矫治。方法在上下固定矫治器存在的情况下,取模制作活动垫,对牙列拥挤合并个别牙反进行矫治。结果所选的23个病例中,完成矫治过程的22例患者效果良好、用时减少。结论无卡环活动垫,对牙列拥挤合并个别牙反矫治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矫治因咬下唇习惯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7例替牙期因咬下唇习惯所致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应用本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磨牙达中性关系,咬下唇习惯破除,SNB平均增大3.27°,ANB减小3.00°,U1-SN减小4.56°,侧貌协调。结论:该矫治器作用于双颌,对上颌产生远中向作用力,打开咬合迅速,破除咬下唇习惯,协调上下颌功能,治疗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罗占雷  孔亚阁 《中国保健》2009,(17):743-743
安氏Ⅱ类2分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错领类型,其Ⅲ度深覆颌的打开也为临床一难点,常因时间长,疗效差,而使疗程大大延长,虽然有人提出用摇椅丝可有效地打开咬合,但并非所有病例都有效,笔者对临床上5例Ⅲ度深覆颌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采用常规打开咬合方法矫治3~5个月仍不理想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尤溪县儿童牙列错畸形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80名6~12岁替牙期小学生进行错畸形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该年龄段替牙期错畸形发病率58.7%,安氏(Angle)分类构成比为Ⅰ类58.1%、Ⅱ类28.4%和Ⅲ类13.5%。[结论]尤溪县小学生错畸形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正畸矫治患者中性别、年龄、错类型、矫治方法的构成情况。方法利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1994-2003年临床治疗患者的病例纪录共6674例,配合模型分析等手段,统计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错类型、矫治方法等内容。结果6674例就诊矫治患者中,男性占38.76%,女性占61.24%;年龄分布较广,最小矫治年龄为3岁,最大矫治年龄为70岁,峰值在12岁,3~25岁之间基本呈正态分布;根据安氏错分类法统计分析,一类占46.31%,二类占30.42%,三类占23.34%,应用的矫治器中活动矫治器占13.80%,固定矫治器占86.20%。结论目前矫治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初中年龄段学生矫治比例最高;安氏分类构成与正常人群有较大差异,二、三类牙比例大大高于普通人群;固定矫治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错畸形病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病例58例,对缺牙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39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9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10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病例采用减数或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上颌牙性前突伴下颌轻度后缩的中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7例,先应用口外弓远中推移上颌第1恒磨牙,在上牙弓开拓间隙,再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排齐牙齿,解除拥挤,改善突度,矫正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结果17个病例总计34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1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达5 mm,最少3 mm,平均3.5 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1.5 mm/月。结论口外弓作为一种辅助装置,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磨牙,配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加强口内支抗,为固定矫治技术解决牙列拥挤,上颌前突,深覆牙合和深覆盖作了必要的先期准备,但应注意选择使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