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小于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达终点时预混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甘精组3例,15%;预混组9例,45%),x^2=4.285,P〈0.05。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新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一个中心、三步曲”.方法 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对入选的2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分为一针方案、一针一药方案、一长多短方案、一长一药多短方案四组,分别为30、106、48、19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等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空腹血糖(FPG)(11.73±4.49) mmol/L,餐后2h血糖(2hPPG)( 16.73±4.96) mmol/L,HbA1c(9.43±2.31)%,治疗后分别为(5.78±0.76) mmol/L、(8.37±1.37) mmol/L、(6.81±0.3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体重和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FPG、2h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 “—个中心、三步曲”治疗方案,是一种既有效、安全,又方便、经济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 4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小于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达终点时预混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甘精组3例,15%;预混组9例,45%),x2=4.285,P<0.05.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疗效,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持续治疗4周。对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和胰岛素注射治疗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降低,与胰岛素注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胰岛素泵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田慧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1999,1(2):3-5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按以往统计,2型糖尿病人中约20%单纯饮食治疗即可达到血糖控制良好的程度,半数以上2型糖尿病的治疗为饮食控制加口服降糖药,另约20%的患为控制血糖需加用胰岛素治疗:我院统计在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中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键所在,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研究发现,持续高血糖状态可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并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在疾病早期这种损害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快速地控制血糖,不仅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更能有效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本研究中我们对初诊的T2DM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案控制血糖,观察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恢复胰岛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实验前测患者空腹和葡萄糖负荷后0.5h及2h胰岛素分泌水平,经过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再进行空腹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测定。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葡萄糖负荷后0.5h胰岛素释放量增加明显,空腹及2h胰岛素分泌量有所下降。结论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使用次大剂量(40~60 U/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7.0%]的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强化治疗,治疗组加用格列美脲,3个月后比较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结果 3个月后HbA1c水平较基线治疗组降低了(2.02±1.09)%,对照组降低了(1.76±0.74)%;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8%和69%;在达标患者中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减少(12.32±3.26)U,而对照组减少(7.67±2.20)U。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格列美脲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有利于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同时可以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并且不增加降糖治疗费用,可作为T2DM使用胰岛素患者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有280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及应用磺酰脲类促泌剂(n=280)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其中部分病人改用预混胰岛素,血糖仍控制不佳、安全性不好或生活质量受影响,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12周后,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简称联合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2.2+0.8)%,空腹血糖下降(2.8+1.1)mmol/L餐后血糖下降(3.2+1.5)mmol/L(P值均为0.0000)。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注射胰岛素原因、注射前治疗情况、注射方案、注射方法、1年后随访患者是否继续注射胰岛素及注射方法、注射方案、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高、病程长 ,用胰岛素笔注射均有利于患者继续注射 ,而因急性代谢紊乱而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日后可转为口服降糖药治疗。结论 加强病人教育 ,用胰岛素笔注射等措施对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有利 ,早期应用胰岛素可部分恢复 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初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A组)和门冬胰岛素30每日2次组(B组),观察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日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胰岛素日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中应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对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7例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未用任何降糖药物,在营养治疗中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比较在营养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BW)、体重指数(BMI)等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过2个月的营养治疗,FPG由(7.84±1.19)mmol/L降至(6.19±0.60)mmol/L(P=0.000),2hPG由(13.97±3.35)mmol/L降至(8.59±0.90)mmol/L(P=0.000),HOMA-R由26.43±15.46降至17.14±7.68(P=0.031),BW由(72.1±11.3)kg降至(67.9±11.1)kg(P=0.006),BMI由(27.73±4.02)kg/m2降至(26.12±3.63)kg/m2(P=0.01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ns由(76.81±40.49)pmol/L降至(59.13±24.94)pmol/L(P=0.146),HbA1c(7.29±0.77)%降至(6.49±0.57)%(P=0.118),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未用任何降糖药物,仅通过在营养治疗中应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即可使患者的糖代谢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联合文达敏(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与预混胰岛素注射两种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来得时联合口服文达敏组(A组,n=25)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皮下注射组(B组,n=21),治疗3个月。测定每组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C-肽,计算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增加,Homa-I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Homa-β、Homa-IR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A组胰岛素用量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来得时联合口服文达敏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较好改善β细胞功能,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胰岛素泵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改为胰岛素(优泌林预混70/30)皮下注射,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糖脂代谢情况及胰岛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1C、HOMA-IR下降、胰岛素(INS)、HOMAβ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缓解率45%,对照组缓解率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能更早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5,(6)
目的研究瑞格列奈或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安全性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B组),每组30例,A组每日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B组每日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随访2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体重指数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A组和B组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标ΔI30/ΔG30、基础胰岛素分泌指标HOMAβ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的变化,A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有所上升,有统计学差异,B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不大;A组有7例低血糖症的发生,其中有1例为严重的低血糖症,而B组无低血糖症发生,两组之间低血糖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瑞格列奈或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的方案都具有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 Alc并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且两者的治疗效果相当,A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有所上升,B组治疗前后对体重的变化不大,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予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CSII组和MDI组,各61例,比较组间血糖达标时间、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小于MDI组(p<0.05)。结论 CSII泵胰岛素给药更符合生理规律,是目前最优秀的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膳食、运动对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比较低血糖指数膳食、运动而未用任何降糖调脂药物治疗前后,17例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体重、腰臀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等变化.[结果]经2个月治疗,空腹血糖由治疗前(7.84±1.19)mmol/L降至(6.19±0.60)mmol/L(P=0.000),餐后2 h血糖由治疗前(13.97±3.35)mmol/L降至8.59±0.9(P=0.000);TG由治疗前(1.79±0.75)mmol/L降至(1.15±0.45)mmol/L(P=0.017),TC由治疗前(5.46±0.27)mmoL/L降至(4.98±0.77)mmol/L(P=0.059),HDL-CH由治疗前(1.42±0.26)mmol/L升高至(1.59±0.30)mmol/L(P=0.044),LDL-CH由治疗前(3.57±0.28)mmol/L降至(3.20±0.71)mmol/L(P=0.032);HbA1c由治疗前(7.29±0.77)%降至(6.49±0.566)%(P=0.118).体重由治疗前(72±11.3)kg降至(67.9±11.0)kg(P=0.006);体重指数由治疗前(27.7±4.02)kg/m2降至(26.1±3.63)kg/m2(P=0.010);腰围由治疗前(91.4±10.6)cm降至(88±11.06)cm(P=0.000);臀围由治疗前(101.5±8.29)cm降至(97.9±8.9)cm(P=0.000);HOMA-R由治疗前的26.43±15.46降至17.14±7.68(P=0.031).[结论]仅通过低血糖指数膳食和运动治疗,即可使初诊轻型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等常规治疗,同时2组患者均给予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输入治疗,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早、午、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并根据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日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75.58%,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显效率为52.23%,总有效率为75.58%。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平稳的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和引起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糖尿病慢性心血管并发症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7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分别按是否合并心衰分为心衰患者和非心衰患者。比较2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LVPWTH)、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组LVPWTH、LVEDD、LVESD增加,LVEF减少,E/A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差异主要来自非心衰患者;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达标情况及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是2型糖尿病并发心衰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导致心脏重构以及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即使无临床心衰症状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可能已经出现异常。因此,应注意早期进行心脏检查及心功能评价,积极防治相关危险因素,避免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308例新诊断的T2DM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根据体重指数进行成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三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空腹C肽水平及并发症发病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体重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HbA及空腹血糖增高,而微血管并发症以视网膜病变较为突出。超重及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且超重组患者易伴发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结论初诊T2DM的低体重患者需及时补充胰岛素并对视网膜病变并发症重点筛查;而初诊T2DM超重患者应积极进行减肥、降压及调脂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