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136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ADR监测,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引起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对本院所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88年在卫生部领导下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试点工作以来,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些有价值的药物安全信息,为改进用药措施和指导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就我院ADR小组(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收到的12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反馈。1临床资料以124例ADR报告为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2结果2.1ADR患者的性别、年龄情况124例…  相似文献   

3.
周俊  杨赟 《浙江医学》2007,29(10):1132-1133
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694例,笔者拟对该不良反应报告作一统计、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的重视,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  相似文献   

4.
张凤红  富文华 《中外医疗》2013,(33):100-100,102
目的 分析该院2009-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及列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00例ADR报告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该院ADR的发生报告中,静脉输液给药所占比重最大,为91%;药物品种以抗菌药物发生率最高,占68%;发生ADR的人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多,占26%;发生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居多,占43%.结论 ADR的监测报告工作十分重要,医、药、护的工作人员应密切配合,把这一工作做好,确保临床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燕  黄海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61-196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3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95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395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致的ADR所占比例(56.7%)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所致的ADR(17.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70.4%;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反应(占5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1 76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医院2007年—2019年上报的1 76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结果 1 760例ADR报告中,男868例(49.3%),女892例(50.7%),以41—70岁人群居多(883例,50.1%)。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1 427例,81.0%)。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688例,39.1%);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731例,41.53%)。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加强ADR监测,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ADR中涉及的药品46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在引起ADR药物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124例,占总例数的86.7%.结论: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二年间收集的4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和改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庞洲  查赣  许尔凤 《中外医疗》2013,32(21):74-75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提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集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给药类型、不良反应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发生ADR比例男性,且儿童和老年患者是主要人群。抗生素、中成药等是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类型。配伍不当、联合用药不科学及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等是引起ADR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全程控制,尤其是抗生素、抗感染药及中成药的用药监测,强化对基层药品质量监督,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收集ADR信息,对其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进而有效进行药品监督管理、预防不良事件,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011年7月1日我国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ADR和药源性疾病在医疗系统的监测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2011—2013年我院收集到的216  相似文献   

12.
杨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32-133
目的:了解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16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品种类别、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621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7类共95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为883例(54.5%);中药注射剂345例(21.3%);静脉滴注987例(60.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3.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上报的28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258例,占92.14%);抗感染用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118例,占42.1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与中药制品类药.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药品使用的规范管理和加强ADR检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31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5例ADR中大于60岁老年患者132例(占4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82例(占89.5%);涉及用药品种以抗菌药物最多,有104例(占33.0%);其次是中药制剂,有92例(占29.2%).累及气管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2例(占32.3%).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的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坚持能口服尽量避免静脉给药的原则,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晔 《北京医学》2010,32(8):654-654,659
回顾调查我院2006年至2008年各科室上报的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整理、统计和分析年龄性别差异、用药情况、发生部位等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总结ADR监测经验.以提高ADR监测水平.初步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资料与方法638例抗生素ADR监测资料通过科室呈报的方法,由门诊或住院医师、护士、药师或由临床药师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例,发现ADR后直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科别、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年龄、体重和简要病史、诊断、用药情况(药名、生产厂家、用法用量、剂型、起止日期、合并用药等)及ADR叙述处理情况等。药品ADR因果关系评价方法采用WHO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中心建议使用的方法(Karch和Lasagna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情况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24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高发年龄段为≤10岁,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中变态反应最多。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品不良反应1393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01~2011-06收集到的139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93例ADR报告中,共计1666例次药品引起ADR,涉及品种211种,其中约5%涉及2种以上药物联用。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的ADR发生率最高(860例次,占51.62%),其次为营养支持及能量代谢药(150例,占9%);发生ADR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211例,占86.93%;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为主(1518例次,占91.1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60例,占54.56%),其次为全身性和消化系统。ADR转归中,1389例ADR治愈或好转,2例出现后遗症,死亡2例。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上报的24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物,占40.73%;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31.05%;静脉给药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占88.3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5.4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上报的46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68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品引起ADR最多,占42.8%;以一般ADR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6.7%;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ADR,占64.8%;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ADR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各类药害事件的发生,积极提倡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8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1大类12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伞身性损害.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