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有人用抗体中和试验检查野鼠巢穴和猛禽吐物中的鼠疫F_1抗原,调查结果表明,鼠疫菌的分布比原先想象的广泛得多。认为是没有鼠疫的北厄尔布鲁地区,用该方法从黄鼠巢穴和猛禽吐物中检出了F1抗原,随后经过细致工作,果然从该地区检出了鼠疫菌。近年来有人报导用鼠疫菌的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致敏血球进行试验研究,用血凝试验诊断其相应的抗原①②,均指出用抗体致敏的血球作诊断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前Cook(1965)认为凡是用抗体致敏血球的血凝试验统称为反相被动血球凝  相似文献   

2.
用绵羊或人“O”型红血球以戍二醛或甲醛固定后,再经过高稀释度的鞣酸处理,这种红血球能将较多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其表面,称为致敏。用抗原致敏的红血球,在适当条件下与待检血清作用,如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则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血球凝集试验(简称间接血凝),用以检查病人血清中有无抗体。反之,如将抗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SPRIA)试验中存在的某些问题,Braolburne等1979年利用抗体致敏红血球作为显示剂,设计了固相血球凝聚(SPACE)系统,即先用抗体包被聚苯乙烯血凝滴定板,洗板后加检材(抗原)结合,然后加抗体致敏红血球作用,根据血球凝聚(固相吸附)  相似文献   

4.
被动血球凝集试验(PHA)是一种快速、敏感的血清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及免疫学领域,1988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脘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与四川省卫生防疫站采用超声波处理未浓缩抗原致敏醛化绵羊红血球,建立麻疹被动血球凝集试验,并将其引入麻疹抗体的检测中。我们应用此试剂和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同时检测305份健康儿童血清中的麻疹抗体,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出适合野外鼠疫监测工作需求的冻干鼠疫F1抗体致敏血球.方法 在传统鼠疫F1抗体致敏血球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红细胞保护剂,制备冻干鼠疫F1抗体致敏血球,并通过血凝试验筛选出两种红细胞保护剂蔗糖与海藻糖及两种介质健康兔血清(normal rabbit serum,NRS)、小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固相反向间接血凝检测抗-HBS 的抗独特型抗体的方法。该方法是用羊抗人 IgG 包被聚苯乙稀微孔板(V型),捕捉血清中的抗-HBS 的抗独特型抗体(IgG),再加抗-HBS 致敏的血球,观察其凝集结果。用本法对正常人血清际本116例以及 HBsAg 阳性血清标本102例进行了抗-HBS 的抗独特型抗体检测。在 HBsAg 阳性血清标本中共检出抗-HBS 的抗独特型抗体阳型标本24例,阳性率为23.7%。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快速等优点,又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合于各级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7.
<正> 间接血球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在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因它具有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用已知抗原(或抗体),就可检测出未知的微量抗体(或抗原)。它又具有灵敏、快速、简便及易于结果判定等优点,故已成为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血清学诊断的有力工具之一。 间接血凝反应的原理,从理论上早有详细论述,即将多糖或蛋白质抗原(或抗体)吸附(或结合)在载体——红血球的表面上,这种血球——致敏血球,就具备了血清学性质。致敏血球与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8.
当妇女怀孕,绒无膜形成后就产生一种蛋白类 激素,也就是人类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种激素在早期妊娠者的尿中一定的时间内含量高,胶乳颗粒所吸咐的属抗原,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如不发生变化为阳性。如尿中不含激素,则胶乳抗原与抗血清发生凝集作用为阴性。胶乳抗原的效价是胶乳抗原被抗血清凝集能力的一种表示方式,效价越高则是越  相似文献   

9.
邹柱远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40-3542
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发展已有80多年的历史。Yashimoto(1910年)最早应用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血吸虫病。国内甘怀杰(1936年)首先采用皮内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随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探索,目前不仅有10多种检测抗体的方法,而且还发展了循环抗原和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同时应用了冷冻干燥、标记以及单克隆技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深入发展。2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常规应用的皮内试验、尾拗膜反应、毛蚴制动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球凝集试验、絮状试验、免疫扩散及免疫电泳、环…  相似文献   

10.
用血吸虫卵可溶性粗抗原(简称虫卵抗原)致敏冻干血球做间接血凝试验(IHA)诊断血吸虫病,存在着致敏血球批间差异较大、质量不够稳定的缺点.我们自1981年起对虫卵抗原致敏血球标准化的问题进行探讨,重点研究了不同批次和不同用量的抗原致敏血球效果的差异,并通过试验,改进了致敏血球的部分操作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并检测两种动物红细胞(RBC)免疫家兔制备溶血素的效价,且在免疫学溶血反应中的效果比较,寻求获取符合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需求的高效价溶血素的较佳方法。方法选择两种免疫抗原—绵羊红细胞(SRBC)和鸡红细胞(CRBC)腹腔多点注射家兔制备溶血素,用血球凝集法和补体溶血试验检测并比较两种不同免疫抗原所制备抗血清的效价,且通过在免疫学溶血反应中的溶血素运用效果,比较两种动物RBC作为免疫原获取溶血素是否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结果免疫后获得的溶血素效价几何平均滴度(GMT)抗-SRBC为1:333.44(血球凝集法)和1:267.77(补体溶血试验),抗-CRBC为1:286.22(血球凝集法)和1:154.48(补体溶血试验)。结论以CRBC免疫家兔所制备的溶血素效价低于SRBC,两种血清溶血素应用于溶血反应时,抗-SRBC溶血素可产生较好的溶血效果,而抗-CRBC溶血素不能产生完全透明溶血现象。故不能替代SRBC用作免疫学溶血反应实验的红细胞抗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检测囊虫抗原的方法。方法 囊液抗原致敏血球间接血凝(IHA)法,检测待检血清与含1:8+囊虫抗体兔血清的混合液的抗体,低于1:2#为阳性。结果 检测未经治疗的囊虫患52例和用吡喹酮治疗后的患41例,阳性率分别为82.69%和85.37%。结论 囊液抗原致敏血球IHA法间接检测囊虫患血清特异抗原结果稳定,方法简便,临床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C型肝炎传播途径之一──接触传播,即性病患者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的情况,用血球凝集法检测167例性病患者和159例正常人群血清抗HCV抗体.结果,正常人群抗HCV抗体阳性率为13%,性病患者为3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再用间接血球凝集法对性病患者血清检测HBsAg,结果,其阳性率为12%,与抗HCV抗体阳性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不规则抗体是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其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酶、抗人球蛋白、polybrene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临床上通常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0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未必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促排卵汤配伍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方法:选择64例经促排卵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于卵泡成熟日治疗组用中药补肾促排卵汤及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照组用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变化、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升高LH、E2和P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补肾促排卵汤配伍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能预防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LUFS,提高妊娠率,且无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患者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特性的分析,使临床能够及时、有效的安全输血。方法将患者血清标本在室温、4℃、37℃用盐水、抗人球、聚凝胺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强冷自身抗体在室温、4℃凝集所有红细胞,经过温浴后,可以检测到被掩盖的同种抗体的存在。结论对有多次输血史或妊娠史的病人应予以高度重视,要用聚凝胺法、抗人球法或微柱凝胶法等做交叉配血实验,应排除自身抗体后,再进行抗体鉴定,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提取孕妇尿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过程中,对此激素的作用进行了讨论,认为此激素可能与性分化有关。他们从探索早期胎儿性别的鉴定方法入手,经过一年左右的试验,他们发现微量免疫扩散法是妊娠早期胎儿性别鉴定的一个较为简便的新方法。根据免疫学基本原理,某些抗原物质进入动物体后,可引起动物血清产生抗体,当这类抗体与其相应的抗原相遇时就能产生凝集反应。如果这一反应发生在琼脂上,那么就可根据琼脂上出现的沉淀线的情况,即可分析和判断抗原-抗体的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肺炎支原体用被动凝集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被动凝集法分别对88例患者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比较血清支原体抗体阴、阳率。结果:被动凝集检测法检测出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18.1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出的阳性率为3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凝集法检测为阳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为阳性,72例被动凝集法检测为阴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3例阳性,被动凝集法检漏率为3.4%。结论: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初筛可用被动凝集法进行检验,但两法联合运用,可降低漏检率,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1 抗人球蛋白配血法 (1)抗人球蛋白试验原理 红细胞表面被大量的IgG抗体分子及补体分子C3、C4的片段所包绕,这些包绕物均为人球蛋白,不足引起凝集反应,这种红细胞称为致敏红细胞.而抗人球蛋白血清(anti-globulin),可以与致敏红细胞作用发生凝集,即红细胞表面的人球蛋白与抗人球蛋白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使红细胞凝集,抗人球蛋白分子起着搭桥作用,从而证明IgG抗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固相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抗 HBs的抗独特型抗体的方法。方法用羊抗人IgG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 (V型 ) ,捕捉血清中的抗 HBs的抗独特型抗体 (IgG) ,再加入抗 HBs致敏的血球 ,观察其凝集结果。结果对正常人血清标本 116例以及HBsAg阳性血清标本 10 2例进行了抗 HBs的抗独特型抗体检测 ,在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共检出抗 HBs的抗独特型抗体阳性标本 2 4例 ,阳性率为 2 3 7%。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 ,又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