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和多次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MDI)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同疗效。方法 5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自愿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26例。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组30例。CSⅡ组采用韩国SAFE LIFE 100胰岛素泵。24h皮下持续注射胰岛素。胰岛素采用诺和灵R,根据病情、患者体重、饮食、运动及血塘水平等综合评估设置初始剂量,并按1:1的比例分配为基础量和三餐前追加量。MDI组采用诺和注射笔装入诺和灵30R或诺和灵50R,于早晚餐前注射。用“罗氏”ACCU—CHEK Active血糖仪测定未梢血糖,每日三餐前后及睡前共7次,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2周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CSⅡ组与MDI组相比,空腹及餐后血糖更易控制,胰岛素使用总量少18%。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胰岛素泵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生理模式,使患者24h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相比,使用肤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满意,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少,同时降低了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符合生理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糖尿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害怕使用胰岛素,或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整治疗剂量,病人不是高血糖就是低血糖。的确,胰岛素治疗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这就是如何利用外源性胰岛素制剂在病人体内尽可能地模拟出符合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从而使糖尿病人的血糖尽可能在接近于正常血糖的范围波动,并避免低血糖。对医生来讲,要想取得最佳临床效果,至少应当掌握以下知识:①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变化的关系;②各种胰岛素制剂的药理作用;③病人血糖、饮食及活动量的变化。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进行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在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胰岛素的应用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注射(CSII组)与每日多次注射(MDI组)两种注射方法,并同样在临床检测血糖的基础上给予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的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SII组在血糖控制达标时间(3.5±1.2)d、胰岛素用量(41.6±13.0)IU、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方面均明显优于MD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泵注射胰岛素,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胰岛素的应用时间,能够快速地控制餐前与餐后血糖值,并能够减少常规应用胰岛素经常出现的低血糖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CSⅡ)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DI)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均为住院患者,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血糖控制不佳改用胰岛素泵治疗。根据毛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用泵前、用泵后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应用胰岛素泵者能快速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指导以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MD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0例(男8,女12)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改用胰岛素泵治疗,根据毛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泵前、泵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应用胰岛素泵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且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胰岛素泵疗效明显优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出糖尿病病人每日需要胰岛素的总量 ,取全日量的 60 %为基础量 ,40 %为三餐前大剂量 (餐前负荷量 )给予。所有病人均用乐康全血糖仪每天监测七段血糖 ,根据各时段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 全部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后 3~ 6d内血糖控制平稳在良好水平 ,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或血糖值 <3 .90mmol/L。结论 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灵活使用胰岛素泵可以避免低血糖发生 ,能够尽早控制高血糖 ,消除高血糖葡萄糖毒性作用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先机。  相似文献   

7.
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于早、晚餐前30 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A组于早、晚餐时注射门冬胰岛素30,药物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水平的发生。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门冬胰岛素30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对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差异,本文观察了26例应用胰岛素泵调整血糖的病人血糖控制到达目标值(即空腹血糖6.1~7.0 mmol/L,餐后血糖7.8~10 mmol/L)时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病人按1∶1比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每日注射一次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28例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1)和中效人胰岛素治疗组(n=7)。前组采用每日晚上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组每日晚上10点注射中效人胰岛素,两组均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7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日剂量与治疗前FBG、BMI和病程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中效人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例,9.5%;中效人胰岛素组3例,42.9%。P=0.008)。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与治疗前FBG和BMI显著相关。结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1:2服降糖药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下留置针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注射部位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30例已用胰岛素笔或一次性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治疗的门诊或住院糖尿病病人.知情同意后,在腹部皮下植入改进的胰岛素泵用的皮下留置针,通过皮下留置针注射胰岛素,观察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的变化、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及其他)、依从性及满意度.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4周为一疗程.结果 30例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使用经皮下留置针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理想.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通过皮下留置针注射胰岛素,将更为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且方便、简捷、无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应兰  文芳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67-68,71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迅速控制高血糖的差异。方法把糖尿病病人分成常规胰岛素多次注射组(MSⅡ)和胰岛素泵持续注射组(CSⅡ),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比胰岛素多次注射能显著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结论CSⅡ治疗较CIT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2.
黄雪云  高慧贤 《中原医刊》2004,31(11):55-56
目的:通过30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胰岛素知识的认识及教育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及安装、部位选择及注意事项、注射前准备等结果:92.7%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94.7%患者掌握了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装结论:避免了因注射不当造成的胰岛素吸收速率不同而致血糖控制不稳定,避免了交叉感染和硬结的发生,为医生在临床治疗中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药用于皮下注射,用量根据病人血糖、尿糖量及过敏性等条件而决定。由于胰岛素经1-3小时后才发挥最大的效力,所以为了避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最好在饭前三十分钟进行注射。用于注射胰岛素的针头和注射器,在消毒时切勿使用碱性溶液处理(例如用苏打溶液煮沸),因为残余的微量碱性物质即可使胰岛素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东宝笔注射停针时间对甘舒霖药液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疾病谱的转化,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病因。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糖尿病患者使用普通注射器注射胰岛素,痛苦大,且不容易掌握注射剂量。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虽然科学方便,但经济费用大。我科糖尿病患者使用通化东宝公司生产的东宝笔控制血糖,剂量准确、病人痛苦小、治疗效果良好,而且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王瑾 《包头医学》2007,31(4):193-194
目的:观察比较胰岛素泵(CSII)和多次注射胰岛素(MDII)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同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50例,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组70例。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索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Ⅱ组显著少于MDⅡ组,控制所需时间CSⅡ组显著短于MDⅡ组,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显著低于MDⅡ组。结论:胰岛素泵模拟正常胰岛索分泌生理模式,使患者24h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相比,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满意,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少,同时降低了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符合生理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糖尿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分别介绍如下。1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为0.2 U/(kg·d),睡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相似文献   

17.
王丽伶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138-138,159
目的探讨一些需注射大剂量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时,同时口服二甲双胍辅助降糖的疗效。方法4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二甲双胍+短-中效预混胰岛素治疗,作为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3餐后服用,胰岛素早晚2次餐前30min皮下注射;另一组为对照组,全部应用短-中效预混胰岛素分早晚2次餐前30min皮下注射,疗程6~8周。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需注射大剂量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注射方法治疗儿童糖尿病的效果及护理风险。方法将60例1型糖尿病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MSII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组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及两组护理风险因素。结果两组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明显改善,但CSII组改善更明显(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所消耗胰岛素用量少(P<0.05)。CSII组发生针刺伤、注射用具选择错误、低血糖、漏液现象、穿刺点感染的例数明显少于MSII组(P<0.05);CSII组抽取药物注射剂量错误例数与MS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技术更能良好控制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永强 《中原医刊》2011,(10):89-90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与睡前皮下注射低精蛋白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方法将8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三餐时口服阿卡波糖50—100mg,胰岛素用量及口服药物用量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次调整2~4U,1~2d调整1次;对照组进行诺和灵30R12~14U,早晚餐前30min注射,药物用量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调整。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BG)、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2hPBG、血糖达标时间、每日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均低于诺和灵30R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渡糖组)有2例(5.0%)发生低血糖,对照纽(诺和灵30R组)有11例(27.5%)发生低血糖,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6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胰岛素联合亚莫利组(A组)和继续胰岛素单药治疗组(B组),根据监测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亚莫利剂量,观察12周后,监测治疗后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重、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A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与B组比较均有减少(P<0.05),而2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结论 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对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