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西医病症名称,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描述其预后转归,将其归属于中医论著中的“虚劳”、“癃闭”、“关格”、“水气病”、“溺毒”等病症范围,如《证治汇外》的关格门中说:“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报道颇多,但以一方一药对号入座者多,系统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本病临床全过程,总结对本病的诊断治疗规律,提示系统治疗方法和系列药物并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2.
有人形象地把治病比喻为射箭,疾病是“靶子”;治疗措施比作“箭”,找准靶心才能“有的放矢”,找靶位(疾病)就需要诊断。否则、岂不是“无的放矢”,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治疗之前必须先有诊断。尽管临床上有些疾病一时难以确诊需要做临时处理,那也是为了最后作出诊断,称之为诊断性治疗。当然、偶而也有没有诊断“瞎猫碰上死耗子”或“歪打正着”也治好了病,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尿液由津液化生 ,决渎于膀胱 ,问小便是四诊的重要内容。在《伤寒论》中有关“小便不利”的论述达 37条之多 ,如“小便难”、“小便少”、“不尿”、“欲小便不得”等 ,限于当时条件 ,其描述虽不能如现代医学之精确 ,但仲师用不同词语将其区分开来 ,在当时对诊断疾病确实提供了有力证据。仔细分析《伤寒论》中的“小便不利”,或作为某方证之主症 ,或为兼症 ,或为鉴别症状 ,或为判断疾病预后的依据 ,足见先生对本症之重视。故本文将相关论述归纳整理 ,对其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不当之处 ,敬请斧正。1 湿热蕴结 ,郁而不行湿热内蕴 …  相似文献   

4.
小便异常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小便的量、色、次数以及排尿感觉、伴随症状,常能反映体内五畦六腑功能状态和气血津液的盛衰。文章从辨析病因病性、揭示发病机理、甄别类病类症、推测治疗难易、提示治疗宜忌和疾病预后等方面,探讨了《金匮要略》对小便变化的辨析,以冀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内经》对于小便异常的记载达60余处,涉及36个篇章。从疾病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多个方面系统论述《内经》对小便异常的认识,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7.
清利通淋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娜  许建宁 《广东医学》1998,19(9):719-719
前列腺增生症,中医无此病名,但在中医文献记载中有“不得小便”、“癃闭”等名词,都是指小便排出困难,甚则点滴难出的病证,属中医“瘦团”的范畴。前列腺疾病自古以来就是威胁老年男性的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增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笔者从事老年病临床研究工作多年,近几年来应用自拟清利通淋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从门诊病人中随机选择%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岁,均有明显的夜尿增多、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尿据留等临…  相似文献   

8.
“介入呼吸病学”是近年来医学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近日,美国支气管病和介入性肺脏病学会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联合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国际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培训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教授介绍说,介入性呼吸病学主要是借助呼吸内镜的相关技术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涉及的领域包括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价、良性或恶性中心气道疾病的治疗、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诊断就是认识疾病。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治疗,所以诊断非常重要。这里谈的中医简易诊断,主要是谈“八纲”、“四诊”两部分,侧重点是谈“八纲”辨证和“四诊”辨病,目的是给赤脚医生同志掌握中医诊断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比较原则,设平行对照组,观察心电图Q-T与J-T离散度,对西医“病”与中医“证”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Q-T与J-T离散度对“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对“证”的诊断有特异性。推测在疾病状态下,此二者反映的是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而“证”是这种状态的一种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1.
仇旭明老中医,从医40余年,擅长内、儿、妇科及针灸术。先生治疗石淋疗效满意,兹将其辨治经验介绍如下。 “石淋”证属中医学中的“五淋”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石淋”的产生系肾虚膀胱气化失调,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形成砂石所致。其临床表现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中载:“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由于肾阴亏损,膀胱热盛,尿液为热所灼,结成有形之块,形如粟状,梗阻于中,以至热郁气滞,小便涩而难出,或排尿中断,或小便刺痛,或少腹拘急,痛引脐中,或腰腹绞痛,尿中带血等。旭明先生在“石淋”证的辨治上,他认为先肾亏虚,后湿热蕴结,虚是本,实是标;在治疗上抓住湿热是本证的主要病机,拟十味利尿排石汤清利湿热为主,并结合兼见的虚证,辨证施治,做到补泻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该文归纳和讨论了仲景对痰饮、水气和湿病的辨证论治特点,提出仲景的辨证包括按部位或五脏分型,或以方统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仲景针对痰饮、水气和湿病的病性、病位和病势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先治新病,病当在后”等治疗原则。文章在阐释痰饮、水气和湿病的病名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统计所使用的方剂和药物的基础上,还对《金匮》痰饮、水气和湿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仲景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提倡异病同治,强调因势利导,注重使用温药和开创利水新法等特点,从而拓宽了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基本规律、基本矛盾的概括,具有“连续性”和“特异性”两个特征。“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概括。“证”具有“阶段性”和“非特异性”。在一个“病”下面,可以有若干个“证”。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纵向认识,具有总体把握、纲领性的意义;辨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断面认识。辨病与辨证是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诊断。在辨病的前提下进一步辨证,则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意义。《伤寒论》既辨病又辨证,将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所以研究《伤寒论》,首先要学会掌握应用病与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素问·痹论》云:“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历代医家对“胞痹”之病位莫衷一是。根据《黄帝内经》所载胞痹的症状,结合历代医家对胞痹的认识,参照现代临床医学教材,比对现代临床中与胞痹相似的疾病,并试分析胞痹之病位。认为胞痹与西医疾病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男性)、盆腔炎(女性)以及一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合并尿路感染等疾病表现出的症状相近。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认为胞痹病位囊括盆腔内多个泌尿生殖器官,包括输卵管、卵巢、前列腺以及部分下尿路上皮等器官组织,胞痹即这些器官组织的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阴阳反作”理论,探讨中医疾病中“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机及其对应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总结“阴阳反作”中阴阳所对应的概念,就阴阳间的三种关系对“阴阳反作”理论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分析“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疾病表现,“升降失常”类疾病可以分为“阴之反作”“阳之反作”及“阴阳反作”三类,其中中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为“升降失常”类疾病的典型例子。在治疗上,这些疾病均可以调节升降关系作为治疗的核心,该类方法不但受到多名中医大家的推崇,临床也多得效验。[结论] 以“阴阳反作”作为部分内科疾病病机,以“升降失常”的视角审视临床内科疾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治疗“未病”,从古到今,就历受各位医家的重视。《黄帝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的四层含义:①“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②“欲病救萌”:对疾病做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既病防变”:即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④“愈后防复”:  相似文献   

17.
头痛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分类繁多、病因复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颈项部疾病或结构紊乱会引起头痛。Sjsastad等(1983年)曾提出了“颈源性头痛”,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头痛病的命名不统一,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难免出现误诊、误治,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正确认清颈源性头痛,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笔者自1999年来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体二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体二病”的观点。中医有5000年的历史,跟随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形成了独特的对疾病和健康认识的医疗系统,属于宏观医学;西医在西方自然科学的环境下发展了400年,属于微观医学。两者在临床上都行之有效。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平行的,一直到成熟都未曾交叉。因此我们很自然地推断出两个体系的医生们在患者身上看到的“疾病”是不同的,包括不同的部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治疗。这就是“一体二病”。而不单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中西医用不同的方法治病”。中西医所看到的不同“疾病”同在一个人体中,“它们”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本文还举了临床常见的病例予以佐证,中医的临床疗效已经被医学界认可,但中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还没被认可,这是不合理的。一体二病也证明了西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足,一个明确的例子就是西医将不能诊断和它无法治疗的“疾病”称为“亚健康”———而这正是中医能够诊断和能够治疗的疾病。一体二病论符合未来医学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的层次也不断地深入,尤其是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面,中医药的优势更加明显。本文仅就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谈谈个人看法,并就教于各位同道,以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诊断,讲究“辨证”,即通过对四诊而得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西医诊断,讲究“辨病”,即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形态学上找出疾病的病源、病灶,分析其病理变化。二者从不…  相似文献   

20.
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对疾病进行正确处治的依据。而明确“辨病”和“辨证”的关系,又是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的首要条件。然而“辨病”和“辨证”二者间的关系,是一个迄今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问题。因此,愿提出如下意见,以就正于同道。一、“辨证”是“辩病”的发展有“病”始有“证”,没有“病”也就没有“证”。这是“病”和“证”的关系。从祖国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先有“病”的概念,后有“证”的概念;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