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颖  何伟力 《吉林医学》1996,17(6):338-339
本文对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在发病48h内做胃镜检查。结果:食管静脉曲张为唯一出血原因者52例,占68.4%;其他出血原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76例中48例合并胃粘膜病变,占63.2%。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较高,在治疗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外,还应对消化性溃疡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总结晚期血吸虫病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48例,其中肝功能ChildA级12例、B级28例、C级8例;急诊纤维胃镜检查28例,发现9例为胃粘膜病变致出血。44例行非手术治疗,止血率93.2%,急诊手术止血4例,肝功能均为A级,全部停止出血,全组即期止血率93.8%。因此,只要病情允许,均应行急诊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出血占门脉高压症出血的20%-40%,这些出血手术危险性大,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三腔二囊管填塞止血,多种药物等综合治疗,仍然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庞辉  张兆美 《医学综述》1995,1(11):519-520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近年来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在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因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的病人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就我科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收住院的142例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一分析,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均有食道静脉曲张,同时发现胃粘膜病变出血38例,现结合有关文献作简要分析,并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门脉高压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病人,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48.5(25~72)岁,均有呕血、黑便,日出血量均在500ml以上。经垂体后叶素和三腔管压迫止血达…  相似文献   

4.
门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和治疗(附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5-1999年行门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16例病人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糜烂出血10例(62.5%),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2例(12.5%),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25%),认为断流术不但没有解决肝硬化后胃粘膜缺血问题,反而加重了胃体、胃底的缺血,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是断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联合断流术是防治断流术后胃粘膜病变出血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 (PHT)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随着急症内镜的广泛开展 ,发现近半来自胃粘膜病变 ,故有人认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出血意义应同等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H) 〔1〕。所以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 ,命名已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2〕。我院自 1988年 3月至 1998年 3月经急症内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15 8例 ,现结合内镜所见及有关文献作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33例 ,女性 15例。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8 3岁 ,其中 >5 0岁者 85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程度…  相似文献   

6.
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经急诊内镜检查均有食道静脉曲张,同时发现胃粘膜病变49例。现将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门脉高压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病人中...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性胃病57例临床分析朱国良(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镜;肝硬化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发生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病变并引起急性或慢性失血。这种因门脉高压所致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  相似文献   

8.
我院消化内科自1993-01~1996-12.共对住院的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48例进行急诊内窥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38例。现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经急诊内窥镜检查证实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其中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22~66岁。均因呕血、黑匣住院,24h出血量在500~10O0ml,且经垂体后叶素或三腔管压迫未能达到止血目的。24h内急诊内窥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广泛糜烂11例,占29%;散在浅而小溃疡者10例,占26%;弥漫性点状出血者5例,占13%;上述病变混合存在考12例,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后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11例病人均成功治疗,随访3~24个月,5例病人栓塞后1个月内少量出血,1例病人3个月后因肝癌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病例在随访期间未再出现凶险性大出血。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可作为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和预防凶险性再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先慧 《广西医学》1997,19(2):235-237
门脉高压性胃病研究进展广西区人民医院白先慧随着内镜广泛应用,已认识到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另一个是胃粘膜病变,约占20—40%(1)。过去把这种胃粘膜病变称为出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充血性胃病等等。在19...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 (PHT)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 ,发现近半数来自于胃粘膜病变 ;故有人认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出血意义应同等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H)。所以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命名则已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我院 1988年 3月~ 1998年 3月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15 8例 ,现结合内镜所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3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8.3岁。其中 >5 0岁以上 85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程度不同的呕血 ,黑便 ,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0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分成三组,每组30例,Ⅰ组:切脾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Ⅱ组:在Ⅰ组基础上 吻合器食管横断吻合术;Ⅲ组:在Ⅱ组基础上加服降门脉压力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并进行平均30个月的术后随访。结果:Ⅰ组病人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26.7%,减轻率73.3%,再出血3.3%;Ⅱ组与Ⅲ组病人无术后再出血率,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与减轻率均为33.3%和66.7%。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吻合器食管横断吻合术疗效稍优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而服用降门脉压力药物与胃粘膜保护剂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3.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病变。在内镜下有其独特的病变特征。该病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内镜下将此病分为轻、重二类。病变多发于胃底、胃体,亦可呈全胃性。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本文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发生机制、治疗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例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并发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处理特点。方法:在2例中均应用术前、术中内镜等综合措施寻找出血部位,在处理出血病灶同时处理门脉高压。结果:2例均治愈,随访2-10年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对并发门脉高压的消化道出血,一定要重视门脉高压性小肠病的存在,手术治疗中既要处理出血灶,又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门脉高压程度、脾脏大小等采取不同措施处理门脉高压,这是获得控制出血持久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理及肝硬化病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 设计了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对其实施常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了断流手术前后大鼠胃粘膜功能及形态学变化的特点。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屏障功能受到严重削弱,组织形态学变化亦更具特征型。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粘膜防御能力进一步削弱,术后胃粘膜病变发生率高,是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与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附210例内镜分析)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100050)于中麟,冯素萍,寇学斌我院自1980年1月~1992年6月胃镜检查2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其中140例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行急诊胃镜...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粘膜出血。本文总结了我们两家医院1980-1994年8月经纤维胃镜确诊39例,总结治疗体会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中男31例,女8例,年龄11-70岁,全组均有典型的门静脉高压体征,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30例,均有上消道出血。出血量最少的仅为便浴血阳性、最多为大于2000ml,此组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为胃粘膜病变。镜下可见粘膜呈樱桃红色,或呈鲜牛肉样改变。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伴有点状片状糜烂,取活俭胃粘膜多呈急慢性炎症改变,与普通胃炎无显…  相似文献   

18.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患者胃肠道出血中约 10 %~ 6 0 %存在胃粘膜病变 ,曾被称为糜烂性胃炎、胃粘膜充血、充血性胃炎、充血性胃病等 ,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本文对 6 0例PHG患者作简要分析 ,旨在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1999年 5月我院门诊治疗的门脉高压并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 6 0例 ,男 4 3例 ,女 17例 ,年龄 19~ 84岁 ,均有呕血、黑便 ,每d出血量 >6 0 0ml,三腔二囊管压迫和 /或抑制胃酸、垂体后叶素治疗未能达到止血目的 ,2 4h内镜检查 ,发现胃粘膜糜烂 17例 (2 8.3% ) ,表…  相似文献   

19.
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n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亦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胃粘膜血流量减少,易受酒精、阿斯匹林、胆汁等攻击因素的损害,从而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糜烂、充血和出血是PHG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IPSS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2例的临床结果。方法对12例确诊的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并反复呕血、便血患者行TIPSS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全部病例经CT及内镜检查。结果术前门脉主干压由(4.15±0.75)kPa下降至(2.38±0.65)kPa(P<0.001),造影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随访3~50个月,除一例发生胃粘膜糜烂出血外.其它无出血;2例术后1个月出现肝性脑病;2例术后3个月至一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流道狭窄,球囊成形后再通。结论TIPSS能有效地降低门脉压,控制并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TIPSS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