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97年9~12月,开展了普外科切口感染专率的调查,现将调查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l方法1.1调查方法专职人员每天深人病房,对当天手术患者的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分类、手术持续时间、是否急症、麻醉方式等;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对可疑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做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请医生协助诊断,再通过回顾性调查补齐资料。1.2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3资料统计方法1.3.l计算手术医个切口感染专率手术医牛切口成梁专1·3·2评价手术危险指数将手术危险因素按具体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并计算出手术医生的感染专率,将调查结果通过反馈促使他们找原因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两年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普外科切口感染占全院切口感染的33.8%,9位手术医生的感染专率在1.09%~7.4l%之间,调正后感染专率为0.78%~4.30%之间。结论 切口感染的发生机率与危险因素指数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应用抗生素预防和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行普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6.88%,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3%(2例),7.21%(15例),13.89%(5例);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1);二、三联给药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11.11%)高于单独用药(2.22%),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虎  范秀华 《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2.54%,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应用抗生素预防和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行普外科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6.88%,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3%(2例),7.21%(15例),13.89%(5例);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1);二、三联给药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11.11%)高于单独用药(2.22%),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范学刚 《中外医疗》2012,31(17):33-33
目的本文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从而研究降低普照外科手要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4例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占普外科手术患者的6%。通过分析发现,I、II类和III类手术患者的感染数分别为14、18、2例。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需氧杆菌。结论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手术的时间、手术方式、患者的体质以及住院时的护理等,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卢明勇 《求医问药》2014,(16):264-26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为其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为其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结果:1手术类型的不同会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其中导致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是肠道修补术(6例)、阑尾切除术(10例)和胆囊切除术(13例),切口感染发生率最低的手术类型是肝脾切除术(5例)和乳房癌根治术(3例),实施其他类型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有42例。2无论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用哪种抗生素,术后应用全量抗生素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均高于术前和术后各应用半量抗生素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实施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手术类型和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笔者随机对800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9例,感染率2。4%。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林木  何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00-10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4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0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62例,感染率2.58%。术前住院时间、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26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4例外科手术患者有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554%。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预防腹部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4年胃肠道手术112例临床资料,并与2001—2002年行同类手术155例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比较。结果 治疗组仅发生切口感染1例(0.9%)。与对照组切口感染20例(12.9%)比较p〈0.01(x^2=12.942)。结论 术中手术切口的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腹部Ⅱ、Ⅲ类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高天丛 《吉林医学》2012,(32):6960-6962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 0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2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为41例,感染率为4.01%,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年龄、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是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9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将其余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住院时间≥7d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相关因素分别赋值(是=1,否=0),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类型、长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普外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做好术前清创及术后引流工作、加强对年老体弱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进行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笔者随机对8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8例,感染率2.25%.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吴坤远  王浩  刘美芳 《中外医疗》2013,32(20):34-35
目的探讨普外科危重病人行腹腔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为临床危重的病人行腹腔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取在该院普外科住院的共计60例行腹部手术的危重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术中脏器损伤2例;术后并发症:呼吸系统22例,消化系统8例,脑血管意外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切口疝3例,褥疮2例,血栓栓塞1例,误吸1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术后肝肾综合征2例,切口积液感染延迟愈合5例,恶性肿瘤转移1例。结论危重患者因其自身情况,对腹部手术的耐受及预后不佳,易发多种并发症,应依据病人自身状况,重视术前准备,严谨术中操作,加强术后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状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调查其术前检查记录、手术档案、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出院后接受跟踪调查的情况。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5.35%,其中,Ⅰ类手术的感染率为1.05%;Ⅱ类手术的感染率为7.88%;Ⅲ类手术的感染率为10.67%。随着年龄的增大、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的延长感染率逐渐增高。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而这主要和手术种类、手术方式、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有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因而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降低临床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健康干预、在为其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加强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耐药率. 方法 以2家综合性医院和该院为研究中心,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2 480例,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并对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22%,其中Ⅰ类切口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1.60%,Ⅱ类切口发生感染52例,感染率为3.65%,Ⅲ类切口发生感染16例,感染率为5.23%,各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例切口发生感染患者中,其中有58例的切口分泌物检测出病原菌,所占比例为70.00%,分离出菌株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构成比为60.61%,革兰阳性菌24株,构成比36.36%,真菌2株,构成比3.03%;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类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此种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氨苄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及青霉素G的耐药率较高. 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普通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普外科2500例术后切口感染的8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临床切口感染例次及感染发生率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及抗生素使用情况间的关系。结果统计结果分析,患者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手术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普外科术后预防感染重点为II、III类预防,医院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推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海  马桂桃 《河北医学》2011,17(4):479-481
目的:了解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探讨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360例,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抗生素的患者切1:2感染情况。结果:360例普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2.22%;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11%,而术前、术后使用患者则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联用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7.78%)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前清理切口、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