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种凝集素受体在膀胱癌中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茶生凝集素(PNA)、麦胚凝集素(WGA)、扁豆凝集素(LCA)、刀豆凝集素(ConA)及菜豆凝集素(PHA?等5种凝集素对52例人体膀胱癌,10例正常人体膀胱粘中膜进行亲合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 发现正常膀胱粘膜PNA、WGA及PHA受体阴性,PNA受体阳性率随膀胱癌病理分级的上升而递增,相互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60例脑胶质瘤进行了12种凝集素受体的染色标记,并对其在脑胶质瘤中的分布特征和同良、恶性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nA、RCA受体在良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自在恶性星形胶质瘤中的表现(P<0.05),即肿瘤的恶性程度同阳性反应强度呈负相关,可作为判定星形胶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WGA受体在良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恶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阳性率(P<0.05)。LCA、PNA和PSA受体在良性室管膜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室管膜瘤中的阳性率(P<0.05)。作者认为,WGA、LCA、PNA和PSA受体在判别这些肿瘤的分化程度上有参考价值。髓母细胞瘤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为数极少的、散在分布的、不同程度着色的阳性细胞出现,从其形态、位置、分化程度上推测可能是有向星形细胞分化潜能的瘤细胞和(或)为瘤组织发生时残存的星形细胞。  相似文献   

3.
探讨凝集素受体分布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应用生物素标记物花生凝集素,麦胚凝集素及豆凝集素等3种凝集素对52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亲合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 发现PNA WGA受体阳性率在浸润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用系列单抗与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对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行免疫分型与确定分化阶段,检测ALL细胞PNA受体表达情况,与正常成熟淋巴细胞(NML)对照。发现T-ALL,Non-T-ALL细胞大多表达PNA受体,而NML细胞极少表达PNA受体,两者有显著差别(P<0.01)。经神经氨酸酶(NA)预处理后,Non-T-ALL与NML细胞PNA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NML为甚,而T-ALL细胞NA处理前后PNA受体表达未见明显区别;ALL细胞PNA受体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存在显著的等级相关(r8=-0.357,P<0.05)。结果表明ALL细胞上大多存在D-半乳糖-β(1-3)-N-乙酰氨基半乳糖基(D-Gal-β(1-3)-N-GalNAC);ALL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上D-Gal-β(1-3)-N-GalNAC连接唾液酸末端越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集素受体分布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麦胚凝集素(WGA)及扁豆凝集素(LCA)等3种凝集素对52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亲合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PNA、WGA受体阳性率在浸润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5)。术后2年以上复发的膀胱癌中,PNA受体的阳性率低于2年以内复发的膀胱癌中该受体的阳性率(P<0.05)。结论PNA、WGA受体阳性率与膀眈癌浸润深度有关;肿瘤组织内PNA受体可能是膀胱癌术后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应用亲合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3种凝集素受体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非单叶豆(BSL)、花生素(PNA)和荆豆素(UEA1)的质膜阳性率在鳞癌的各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5,P<0.01,P<0.01),且随分级的增加而减少(Ⅰ级与Ⅲ级P<0.05);PNA,UEA1的阴性率亦在鳞癌的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5,P<0.01),随分级的增加而增加(Ⅰ级与Ⅱ级P<0.05);PNA在腺癌腔膜型的阳性率及阴性反应与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0.025,P<0.05)。提示PNA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对肺鳞癌及腺癌的分级诊断,BSL和UEA1受体的检测则有助于对肺鳞癌的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7.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17例喉癌、癌旁及正常喉粘膜上皮内花生凝集素(PNA)受体的分布。结果表明癌细胞PNA呈强阳性染色,毗邻正常喉粘膜上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不同的喉癌组织学分级之间,P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提示PNA受体可能是喉癌的一种重要标志,其分布与喉癌的分化、增殖有关,并为喉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38例原发性胆囊癌石蜡包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EGFR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7.6±36.7)%,表达呈异质性,EGFR计数与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EGFR高值组生存期与低值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GFR计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GFR表达对判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P53蛋白与膀胱肿瘤之间的关系,作者应用多重P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通过增加PAP的次数,提高了方法的敏感性,克服了抗体效价低和不适合在石蜡切片上染色的不足,对58例石蜡包埋的膀胱肿瘤组织切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EGFR的阳性率为34.5%.它定位在细胞膜和胞浆内,而P53蛋白的阳性率为27.6%,主要定位在胞核内,少部分在胞浆内.它们的阳性率在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差异显著(P<0.05),提示EGFR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分化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抗氧化体系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由基与人体大肠癌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大肠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微量元素硒(Se)的含量、维生素E的含量。同时采用患者正常粘膜为对照测定上述各项指标。结果:SOD、CAT、GSH- Px 的活性在肿瘤组织中较正常粘膜显著降低(P< 0.01, P< 0.05,P< 0.01)。MDA、Se 和维生素E 在肿瘤组织中较正常粘膜显著降低(P< 0.01,0.01< P< 0.05,P< 0.01)。结论:人类大肠癌的抗氧化酶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弱,硒代谢异常,裂解类抗氧化剂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集素受体分布与膀胱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菜豆凝集素(PHA)及扁豆凝集素(LCA)等3种凝集素对52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25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亲合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PHA、PNA、受体阳性率在浸润性肿瘤中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5。84%淋巴结转移癌与其原发膀胱癌在凝集素标记的量上有差异,并且比原发肿瘤获得更多的PNA及PHA受体。结论膀胱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PNA、PHA受体阳性率与膀胱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癌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7种凝集素对82例大肠癌及40例非癌大肠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6.6%,正常大肠粘膜全为阴性;UEA—1在左侧大肠癌的阳性率是58.7%,左侧大肠正常粘膜不表达UEA—1受体;Co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2.9%,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56.7%;DBA、SB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分别比正常大肠粘膜减少52.4%和26.8%。作者认为PNA受体是大肠癌的较高特异性肿瘤标记,UEA—1、ConA、DBA和SBA四种凝集素受体对大肠癌也有一定意义,可能为肿瘤相关标记。癌细胞PNA、UEA—1和RCA受体的定位分布与大肠癌的分化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肠癌凝集素结合反应与癌转移之间无必然联系,但PNA和UEA—1对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灶的检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AX14401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75例作为实验组,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AAX14401的阳性表达率,分析GSTP1和AAX1440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差异。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GST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3%,膀胱癌组织中GST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AAX14401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在膀胱癌组织中AAX1440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膀胱癌组织中AAX14401蛋白和GSTP1蛋白无同为阳性表达者,GSTP1阴性表达的膀胱癌组织中有2例Anti-AY阳性表达,GSTP1蛋白与AAX1440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74,P=0.018)。结论:AAX14401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应用7种凝集素探针,观察了3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凝集素受体分布,并与正常涎腺组织进行比较。癌变组织中的PNA受体比正常组织明显增加,但UEA_1受体却较正常组织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P16基因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DNA断裂点的三羟基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 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的细胞凋亡及P16基因的表达 .[结果 ]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正常膀胱粘膜及膀胱癌中 ,膀胱癌中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两者间差异显著 ,细胞凋亡与膀胱癌的恶性度负相关 .P16基因阳性率与膀胱癌的恶性度呈负相关 ,P16阳性组细胞凋亡高于相应的阴性组 .[结论 ]细胞凋亡及P16基因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P16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膀胱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22%(34/72),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的膀胱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的表达在膀胱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表达与膀胱癌组织浸润、分化程度、生存期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大肠癌单抗Hb3、花生凝集素(PNA)、癌胚抗原(CEA)分别对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和20例大肠癌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Hb3反应的阳性率为80%(16/20),PNA为85%(17/20),CEA为90%(18/20);三种肿瘤标记物均为阳性者14例,占70%,其中各有一项阳性者,共19例,占95%。CuC对Hb3、PNA、CEA反应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60)、34%(20/60)和53%(32/60);三者均为阳性者18例,占30%,三种肿瘤标记物有一项阳性者共40例,占66%;12例胎儿大肠粘膜全为阳性,而正常大肠粘膜几乎全为阴性。由此作者认为,上述改变,特别是这三种肿瘤标记物综合检测,其阳性率之高,不但有利于进一步证实CuC确实发生了类似大肠癌的生化改变,亦进一步支持了CuC实为大肠癌的癌前期疾病。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对某一组织,若应用多种肿瘤标记物进行综合检测,对于早期癌及癌前病的发现与诊断比应用单一标记物更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8种凝集素对100例乳腺癌及56例非癌乳腺进行了亲合组化研究,发现Bandeiraea Simplifolia(BSL)、花生素(PNA)在乳腺癌阳性率高(75%、73.7%),主要为胞浆内定位;在正常乳腺和乳腺良性病变阳性率低,主要为乳腺小导管和腺泡的腔面定位(P<0.005)。作者认为花生素受体(PNA-R)在乳腺癌胞浆内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避有关。对正常乳腺的对比分析表明,PNA亲合组化对认识乳腺分化过程中糖基代谢的变化和乳腺癌的组织发生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