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超声观察到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运壁厚度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了超声检查,观察有否胆囊壁增厚,同时查血清ALT。结果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44例ALT>70U、胆囊壁厚度>4mm与60例ALT<25U、胆囊壁厚度<3mm的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ALT呈正相关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恢复期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ALT值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ALT值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腹部B超检查,测定其胆囊壁厚度.结果 98例患者在ALT高峰期有76.23%出现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经治疗后ALT值恢复正常时,仅有2.04%患者胆囊壁增厚.ALT高峰期患者胆囊壁厚度与ALT恢复后患者及健康检查者胆囊壁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血清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的声像图改变.方法:对15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胆囊壁厚度及胆囊腔大小.结果:胆囊壁有不同程度增厚120例,其中,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腔明显缩小43例.结论:超声观察胆囊壁改变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壁厚度及双边征与与病毒性肝炎的内在联系。方法;通过超声检查病毒性为和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厚度。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壁厚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结论:胆囊壁厚度明显异常(包括胆囊壁厚度≥5mm及双边征)为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生是肝包膜和胆囊壁的双重炎性反应。胆囊壁厚度异常人数与病毒性肝炎病程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透明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检测,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功能异常时,血清HA明显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肝炎后期,肝功能正常后,血清HA明显下降,与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时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与正常人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发现,急性肝炎血清HA含量与ALT、TSB呈正相关,与AST、白蛋白、球蛋白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6.
徐祖林 《自贡医药》1995,17(3):27-27
本文分析了60例经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损害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图象特点,其中急性黄型肝炎8例,CAH40例,重症性肝炎6例,活动性肝硬化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病程发展、转归过程中,肝脏门静脉、肝固有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胆囊壁厚度及肝脏实质回声的改变情况,从而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发展。方法:①本文观察了20例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时患者在转氨酶重度升高时,门静脉(PV)、肝固有动脉(PHA)、胆囊厚度及肝脏实质回声的变化,并与转氨酶降至轻度升高时以上各值进行比较。②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期门静脉(PV)、肝固有动脉(PHA)、胆囊厚度并与30例除外肝脏及心、血管显性病变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门静脉增宽,血流速度减慢;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加快,RI升高;胆囊壁增厚,将提示肝脏实质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将超声检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及胆囊壁改变与肝功能检验相结合,对于判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病程进展、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胆囊B超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造基 《世界感染杂志》2009,9(4):266-267,275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影像学变化特征,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变化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检查数据,与94例健康体检者的B超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均发生不同程度B超影像学改变。急性肝炎患者以胆囊壁水肿增厚为主,与对照组比较,P〈0.001。慢性肝炎患者以胆囊壁毛糙增厚较严重,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胆囊长、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黄疸型肝炎胆囊壁改变显著大干正常对照组,P〈0.01。27例经3wk左右治疗后复查B超者,21例胆囊壁改变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伴有胆囊壁炎症性改变,经治疗,大部分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精氨酸酶(ARG)和谷丙转氨酶(ALT)组检法对健康体检妇女、乳腺癌患者、良性乳房病患者及其他肿瘤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共16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肝癌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ARG活性均升高。其中,乳腺癌病人手术前血清ARG活性约为正常妇女的4倍,检出率为90%(18/20例),但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术后1周内,ARG活性迅速下降,至术后20~30d内降为正常水平。而肝癌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ARG虽也升高至正常人的4倍,但同时测得ALT水平也很高。因此,乳腺癌病人与后两种疾病患者的ALT/ARG比值明显不同(P<0.01)。结果表明,检测血清ARG和ALT/ARG比值对早期、快速无伤害性地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B超观察急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改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B超检查胆囊壁改变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B超检查,测量胆囊壁厚度。[结果]本组147例,119例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占80.9%。[结论]B超观察胆囊壁改变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富强 《当代医学》2016,(36):98-99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诊断仪诊断病毒性肝炎的应用分析。方法以128例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128例研究对象设置为实验组,并选择128例正常体检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胆囊长径和胆囊前后径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胆囊长径和胆囊前后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也是明显的厚于对照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患者提早发现疾病。  相似文献   

12.
胆囊壁厚度与病毒性肝炎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壁厚度及双边征与病毒性肝炎的内在联系。方法:通过超声检查观察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厚度。结果: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壁厚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结论:胆囊壁厚度明显异常( 包括胆囊壁厚度≥5 m m 及双边征) 为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生是肝包膜和胆囊壁的双重炎性反应。胆囊壁厚度异常人数与病毒性肝炎病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检测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并观察了患者的血清镁与ALT、AFP变化的关系。结果:慢活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慢重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LT、AFP升高时血清镁含量显著降低(P<0.01),当患者的ALT、AFP恢复正常时,血清镁含量上升(P>0.05)。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的高低可视为判断病情轻重,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同时也提供了慢活型、慢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病人治疗时应注意补充镁盐。  相似文献   

14.
王霞  苏学高 《中原医刊》1996,23(9):38-39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声像图观察王霞,苏学高,郭金明笔者对3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胆囊壁进行显像观察,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有多种异常表现。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989~1995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91例,女127例,年龄11~45岁...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精氨酸酶(ARG)和谷丙转氨酶(ALT)组检法对健康体检妇女、乳腺癌患者、良性乳房病患者及其他肿瘤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共16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肝癌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ARG活性均升高。其中,乳癌病人手术前血清ARG活性约为正常妇女的4倍,检出率为90%(18/20例),但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术后1周内,ARG活性迅速下降,至术后20 ̄30d内降为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组)与32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前后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胆囊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V、SPV和SMV都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梅 《吉林医学》2013,(25):5098-5099
目的:研究分析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分析入院治疗的急性病毒性肝炎87例设为试验组,慢性病毒性肝炎91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患者胆囊长度、厚径及囊壁厚度以及门静脉(PV)、脾静脉(S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血流速度(V)。结果:在急性组与慢性组的对比中,两组患者的胆囊长度、厚径及囊壁厚度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在慢性组组内对比发现,S0~4组的胆囊长径显著差异,厚径的差异不明显,在囊壁厚度方面除S3与S4差异不明显外,其余组差异都较为显著。两组患者的PV、SMV、SPV组间差异明显。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对比显著,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通常被认为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重要依据。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超声图像对106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做了胆囊壁增厚的测量,发现此类肝病患者胆囊壁有不同程度增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姚菊芳 《中外医疗》2009,28(31):156-156
本文对12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胆囊捡查,其中10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胆囊壁改变。B超观察胆囊壁改变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影像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影像诊断检查。分析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胆囊充盈程度、胆囊壁厚度、胆囊内胆汁情况、胆囊内透声情况。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超声影像显示患者的胆囊壁粗糙增厚、透声性较差、双边征、结石、胆囊体积变化。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胆道损伤的几率高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P0.05)。结论超声影像能够有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观察胆道损害的情况和程度,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